天天看點

向您彙報,烹饪界裡的國師們啟發我做了道驚豔朋友圈的水煮肉片古人有句詩叫“行到水窮處,座看雲起時”。今天在朋友圈裡我的大學同學“海泉哥”關心今晚的水煮肉片是用什麼打底的,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聽聽司馬青衫老師的分享:其他的地方,我一如既往地用了玉米澱粉,原因是感覺玉米澱粉的細膩程度更好包裹肉片,就像你出去做溫泉浴,隻有玉米澱粉才能讓肉片放松地舒展每一道褶子,讓味道滲透到每根紋路,讓肉片細膩也好,粗犷也好,恰到好處地與玉米澱粉互相擁抱——這種擁抱是有彈性的,是美味的預言,也是澱粉的升華。

作者:渝州南山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古人有句詩叫“行到水窮處,座看雲起時”。</h1>

今天做完這道水煮肉片後我想這句詩也許可以改為:“行到水煮處,座中肉片香[微笑]”

水煮肉片不是正宗川菜的做法,更多的是江湖菜的麻辣與激情的碰撞,甚至在重慶某區縣有個火鍋品牌,叫水煮青春。這火鍋雖然好吃,但是騙得了口舌,騙不了腸胃,每次吃完這道火鍋,就要連續幾天不斷在衛生間“面壁思過”。

向您彙報,烹饪界裡的國師們啟發我做了道驚豔朋友圈的水煮肉片古人有句詩叫“行到水窮處,座看雲起時”。今天在朋友圈裡我的大學同學“海泉哥”關心今晚的水煮肉片是用什麼打底的,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聽聽司馬青衫老師的分享:其他的地方,我一如既往地用了玉米澱粉,原因是感覺玉米澱粉的細膩程度更好包裹肉片,就像你出去做溫泉浴,隻有玉米澱粉才能讓肉片放松地舒展每一道褶子,讓味道滲透到每根紋路,讓肉片細膩也好,粗犷也好,恰到好處地與玉米澱粉互相擁抱——這種擁抱是有彈性的,是美味的預言,也是澱粉的升華。

飄香水煮魚

為了更好地品嘗水煮菜的味道,我曾在《水煮百年》網上打撈曆史的味道,曾在四川著名詩人、美食作家石光華的《我的川菜生活》《我的川菜味道》中去辨識各種食材的差別,在司馬青衫《水煮重慶》中去品味巴渝特色菜系的曆史風骨,最後得出結論,想知道水煮肉片的味道,必須親自下廚煮一煮,上桌嘗一嘗。

我曾經想,要是揉捏牛肉的時候加點小蘇打效果是不是好點呢?沒想到石光華就說:“要我們的水煮牛肉不至于七老八十,火候的掌握是關鍵。但腌制時,也有一個取巧,就是放一點小蘇打。小蘇打藥店裡有賣,幾塊錢一大瓶,全名叫“碳酸氫鈉片”。取四片,壓磨成粉,和着腌制調料,用手揉捏勻淨”進一步看文獻,水煮肉片這道重慶人最喜歡的下飯菜,背後也折射了咱們改革開放大時代的故事呢!西南大學藍勇教授團隊做過調研,他在《中國川菜史》中說:

調查表明,改革開放後的1985年,田仲明在翠雲鄉南山大隊公路邊開了一家飯館,名為南山飯店,主要經營豆花、水煮肉片等家常菜,其中水煮肉片是南山飯店的特色,受到食客的歡迎。1988年機場高速開通後,田仲明的大兒子田其萬繼續經營南山飯店,而二兒子田其樹則在1989年雙鳳橋機場路邊開了一家路邊食店。1990年,田其樹将水煮之法引入魚的烹饪,推出了水煮魚,一下廣受歡迎,後便将路邊食店改名為翠雲水煮。後來田其樹的弟弟田利在1997年獨立開店,名翠雲水煮魚渝北店。1999年,北京的楊戰到重慶從田其樹處擷取了技術,在北京開設了沸騰魚鄉,水煮魚一度風行京城,逐漸使水煮魚在全國得到傳播。同時,水煮魚在巴蜀大地也遍地開花,特别是渝北地一帶曾經形成水煮魚一條街,2010年渝北區被稱為中國水煮魚之鄉,2012年翠雲水煮魚成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這道菜的發展曆史居然折射了當代中國經濟進步的每一個腳印。

向您彙報,烹饪界裡的國師們啟發我做了道驚豔朋友圈的水煮肉片古人有句詩叫“行到水窮處,座看雲起時”。今天在朋友圈裡我的大學同學“海泉哥”關心今晚的水煮肉片是用什麼打底的,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聽聽司馬青衫老師的分享:其他的地方,我一如既往地用了玉米澱粉,原因是感覺玉米澱粉的細膩程度更好包裹肉片,就像你出去做溫泉浴,隻有玉米澱粉才能讓肉片放松地舒展每一道褶子,讓味道滲透到每根紋路,讓肉片細膩也好,粗犷也好,恰到好處地與玉米澱粉互相擁抱——這種擁抱是有彈性的,是美味的預言,也是澱粉的升華。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水煮肉片

有考據癖的朋友們,關于這道菜也許還有更多的發現。其實要做好這道菜,可能容易陷進的坑還有很多,就算你是專業學廚藝,若悟性不到位,也許很難聽到下面這樣的大神級技術要領——

師父會教給你,腌肉要腌到什麼程度,加多少遍水……師父用手一抓,就知道你這肉腌沒腌到位。沒腌到位它就柴,腌狠了就會綿軟,口感就沒有了。像水煮肉片,肉沒有腌好,師父再牛的手藝,也做不出來鮮嫩的口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今天在朋友圈裡我的大學同學“海泉哥”關心今晚的水煮肉片是用什麼打底的,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聽聽司馬青衫老師的分享:</h1>

傳統水煮牛肉,是三種俏頭:蒜苗、莴筍葉和芹菜。現在,重慶幾乎沒有餐館這樣做。我在成都的“蒼蠅館子”,吃到過蒜苗加莴筍葉的水煮牛肉,我把廚師表揚了一番。這說明成都廚師比較守規矩。成都對傳統川菜的儲存,也要比重慶好。重慶的大廚,膽子大,熱衷放飛自我。水煮牛肉打底的菜,五花八門。莴筍葉有之,黃豆芽也比較多,還有用藤藤菜、包包白、白菜、黃秧白……大約手邊有什麼,就用什麼,非常灑。

但是,衆所周知,蒜苗、莴筍葉不是每季都有,芹菜更不一定是每個人的最愛。重慶本地最常見的老少皆宜的配菜當然得算黃豆芽。是以今天我也弄了一把黃豆芽墊底。關于配菜的優劣,司馬青衫老師的說法可能有點“原教旨”主義,另外一位大師級的老師(據說曾在釣魚台給中央重要上司人做過餐飲服務),在40年前曾經就這道菜作過一次内部輔導,他是這麼說的:

“這個菜,用水芹菜、青筍、豆芽為上,沒有,亦可;今天用白菜、蘿蔔、蒜薹、海帶替,雖然鮮味稍次,亦可得其韻味。因為這個菜的要領在味,要肉香入菜,菜香入肉,肉菜之香入湯。隻要小裡脊肉好,海椒、花椒使用得當,就能出味,達到肉香、菜香、湯香。水煮肉片辣重麻輕,肉為菜配,突出菜香,這個菜才成功。吃川菜,吃什麼味,要像什麼味,不足,過了,串了,甚至錯了,都不是好川菜。

今天我在煮這道肉片的時候,其實是找了最常見的豆芽,幾乎所有的小區門口超市都有。其量的多少,以最後出菜的總容積的三分之一左右為宜。不要太多,否則影響成菜後與主菜的比例。黃豆芽始見載于《山家清供》,那個時候被稱為因“色淺黃”,是以被稱為“鵝黃豆生”。作者林洪說自己在宋代的時候,“遊江淮二十年”,每次吃到黃豆芽,就懷念故鄉的飯菜!好在現在的餐飲業整體進步了,黃豆芽幾乎是最便宜的家常菜之一。從學術上講,1978年,日大學學家Yamasaki首次從木瓜蛋白酶酶解牛肉的水解液中分離、純化得到氨基酸序列為Lys-Gly-Asp-GluGlu-Ser-Leu-Ala的辛肽,命名為鮮味肽,黃豆以及黃豆芽就是最便宜的鮮味肽來源食材之一。

這裡稍微作友情提示:豆芽這種東西,到處都有,千萬不要因為善意(或無知),冰箱裡儲存太多。建議随買随用,不要留存;愛好飲食的人,經過超市的時候也得關注下最近有什麼新鮮食材,正如重慶本土一位詩人兼美食家這麼說的:“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禀。人性下愚,雖孔孟教之,無益也。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無味也。指其大略:豬宜皮薄,不可腥臊;雞宜骟嫩,不可老稚;鲫魚以扁身白肚為佳,烏背者必崛強于盤中;鳗魚以湖溪遊泳為貴,江生者必槎枒其骨節;谷喂之鴨,其膘肥而白色;壅土之筍,其節少而甘鮮;同一火腿也,而好醜判若天淵;同一台鲞也,而美惡分為冰炭;其他雜物,可以類推。大抵一席佳肴,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豆芽雖美好,也不要留存。

今天在加芡的時候雖然沒有用蘇打,但是結合了之前另外一位國宴廚師(不知道能否簡稱餐飲業的“國師”,哈哈)賈廚老師的講解,賈老師特别強調,無論是蛋清漿還是全蛋漿還是蘇打漿,中間加水(或生姜水)都是分三次操作完成,這就像科研做實驗,需要三次提取的過程資料絕對不能隻看最後一次,否則就會引起實驗結果不穩定,最終導緻論文結論不可靠的災難性後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其他的地方,我一如既往地用了玉米澱粉,原因是感覺玉米澱粉的細膩程度更好包裹肉片,就像你出去做溫泉浴,隻有玉米澱粉才能讓肉片放松地舒展每一道褶子,讓味道滲透到每根紋路,讓肉片細膩也好,粗犷也好,恰到好處地與玉米澱粉互相擁抱——這種擁抱是有彈性的,是美味的預言,也是澱粉的升華。</h1>

向您彙報,烹饪界裡的國師們啟發我做了道驚豔朋友圈的水煮肉片古人有句詩叫“行到水窮處,座看雲起時”。今天在朋友圈裡我的大學同學“海泉哥”關心今晚的水煮肉片是用什麼打底的,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聽聽司馬青衫老師的分享:其他的地方,我一如既往地用了玉米澱粉,原因是感覺玉米澱粉的細膩程度更好包裹肉片,就像你出去做溫泉浴,隻有玉米澱粉才能讓肉片放松地舒展每一道褶子,讓味道滲透到每根紋路,讓肉片細膩也好,粗犷也好,恰到好處地與玉米澱粉互相擁抱——這種擁抱是有彈性的,是美味的預言,也是澱粉的升華。

玉米澱粉

當然,火候方面,咱們小家小戶的不能和大館子比,也别和菜單上那些老師用于示範的爐竈比,有的時候,竈比竈,氣死人,隻能說,如果你是熱愛煮飯這個事情的人,你得事事在意,處處留心,例如你們當地的氣溫,你們家樓層高低,甚至你做菜的時候,你樓下鄰居家是不是也在用天然氣,都會影響火候的調控。專業教科書都會說,廚房裡應該及時開抽油煙機,但是在做刀口辣椒前在鍋裡炒辣椒的時候我就建議不用開抽油煙機,因為那個辣椒味道出來,由少到多,由淡到濃的每個微弱環節,你都能辨識出來,否則火候太過或不及,都會出狀況,這個時候你會發覺老祖宗的智慧真是絕了——“過猶不及”啊!

有時,做一道菜,是和自己挑剔的味蕾進行決鬥,也是和生活的點滴粗糙進行較量,今天這道水煮肉片的感覺是什麼呢,讓我用一首拙劣的詩歌來代我回答:

讓陽光在豆瓣中積澱

讓豆芽在煸炒中升華

為肉片做深度按摩

用蛋清做深度護理

用玉米澱粉提升彈性

讓姜米,蒜蓉與溫油

還有豆瓣來一場四手聯彈

辣椒與花椒

在鏟子調控下

像蝴蝶輕舞飛揚

芬芳的美味私奔

到整個樓棟的旮旯

淋熱油聲刺啦啦的

是饕餮者最低調的宣言

(2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