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溫,
才能冷靜、自制、通達、智慧。
作者:洞見yy
熱播劇《狂飙》大火後,演員們也跟着走紅了。
張頌文的履曆、文章受人追捧;
瘋驢子借着熱度,做起了直播帶貨;
戴着金絲眼鏡的高啟蘭,也因為斬男氣質多次沖上熱搜。
唯獨張譯這裡冷冷清清,沒有媒體采訪,也沒有社互動動。
電視劇的火爆,就仿佛跟他沒有半點關系。
這讓我想起了先前他在采訪中的一段話:
我不是一個喜歡錦上添花的人,那種繁華和熱鬧,一旦變涼就會很慘。
是以還不如讓我一直保持一個低溫。
年輕時,我們總以為人生就是要熱氣騰騰。
追求熱鬧的朋友圈,豪奢的吃穿,光鮮亮麗的工作……
中年以後,才漸漸明白,人若是太過于追求轟轟烈烈,終會不堪重負。
适當給自己降降溫,過低溫的生活,你才能抛去負累,輕裝前行。
1
社交低溫
前兩天在豆瓣上,看到網友@stormyrain的文章。
去年春節,因為疫情放開,幾年沒回家的朋友紛紛返鄉過年。
年三十晚上,各個微信群裡就開始籌劃着聚會。
大年初一,他也沒在家裡待着。
不是忙着和發小打牌唱歌,就是和同學在酒桌上推杯換盞。
聚會一場接一場,飯局一桌連一桌,他沉浸在互相吹捧的社交中,無法自拔。
父母勸他少喝點酒,别總是出去鬼混。
他直接反駁:“你們懂啥,我這是在維護關系。”
原本是放松自己的假期,他卻過得精疲力竭。
後來,做小生意的他資金鍊斷裂,急需十幾萬元周轉一下。
他便撥通了發小、同學的電話,本以為憑着多年的交情,怎麼也能彌補這個窟窿。
誰知道,對方不是借口有難處,就是直言拒絕。
這時他才明白,酒桌上的熱鬧場面不過都是逢場作戲,熱鬧散去之後,誰也别指望有人能幫你。
最後他隻能跑銀行找貸款,才解了燃眉之急。
這位網友的經曆,何嘗不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他們忙于各種飯局應酬,結果除了喧嚣後的空虛,什麼都沒有留下。
想起作家周國平的一句話:
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利益或者無聊。
是以,與其在喧鬧的聚會中揮霍精力,不如蟄居獨處,休養自己,提升自己。
主持人窦文濤從業近二十年,他訪談過各行各業的牛人,也有着不錯的人緣。
可每次有人約他吃飯聚會,他都一一拒絕。
除了做節目,他基本都宅在家中讀書。
他在獨處中,積累了不少學識,人也變得更加清醒通透。
正如作家馮骥才所說:“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空虛,優秀的人以獨處成就自己。”
中年以後,别總是沉迷社交,别還想着有人能拉你一把。
生活不需要嘈雜與吵鬧,也無須強融某個不屬于你的圈子。
因為人生始終是一個人的旅程,有些事,隻能一個人做;有些苦,隻能一個人吃;有些路啊,隻能一個人走。
學會保持一個低溫的社交狀态,把應酬的時間花在獨處中。
看看書,聽聽歌,做做運動。
多花點心思來提升自己,你的生活就會多一分底氣。
2
欲望低溫
作家馬克·吐溫曾說:
狂熱的欲望,會誘出危險的行動,幹出荒謬的事情來。
貪念纏人,欲壑難填,人一旦沉陷其中,就會給自己帶來痛苦和災禍。
亦舒小說《悠悠我心》中有一個胡先生。
胡先生家境貧窮,靠着多年的努力,終于坐上了銀行财務部經理的位置,年薪百萬。
妻子美麗賢惠,女兒懂事乖巧,生活很是富足。
但他還是覺得房子不夠大,車子不夠好,吃的穿的不夠奢侈。
百萬年薪,根本滿足不了他的欲求。
于是,他開始收受賄賂,挪用公款。
高檔的紅酒,價格不菲的手表,年輕漂亮的女人……
花花世界的誘惑,讓他沉迷在物欲中無法自拔。
結果沒幾年,他A錢的事情就被曝光。
自己锒铛入獄不說,原本美滿的家庭也因他包養情人,分崩離析。
現實中不乏胡先生這樣的人,工作穩定,收入可觀,兒女雙全。
可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他們追求的東西越多,欲望大于能力,就會滋生煩惱,甚至走上偏路。
中醫科學院的陳小野教授,就曾提出過一個等式:欲望-實力=上火。
隻有學會給欲望降降溫,去去火,你才能祛除煩惱,回歸安逸。
作家蔡瀾有次在山中旅行,留宿處的老太太每天給他燒雞吃。
有一天,蔡瀾說:“我不要吃雞了,我要吃魚呀。”
可老太太一輩子生活在山裡,不知魚為何物。
于是蔡瀾就在紙上畫了條魚,指給她看:“你沒吃過真是可惜。”
老太太樂呵呵道:“先生,沒吃過的東西有什麼可惜呢?”
生活中,很多人沒吃過山珍海味,沒見過奇山麗景。
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活得幸福、開心。
因為生活的本質,不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物欲,而是享受當下,珍惜擁有。
古語有言:家财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
你總要明白,人生并非财富越多,生活就越好。
三千繁華,終歸一粥一飯,過分追求物質,隻會給自己徒增負累。
中年以後,學會給欲望降溫,知足常樂無閑事,人生處處皆風景。
3
情緒低溫
卡内基·梅隆大學曾進行過一項情緒研究。
研究人員找來上百名實驗者,并仔細記錄了他們在工作生活中的狀态。
結果顯示人有“高溫”和“低溫”兩種情緒。
情緒高溫的實驗者,脾氣暴躁,喜怒無常,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
他們與朋友交往,很容易因為一兩句話不對付,就立馬翻臉,令人難堪;
跟客戶談合作,隻因對方不肯讓步,就拍桌子走人,使生意泡湯。
而情緒低溫的實驗者,很少大喜大悲,他們情緒穩定,遇事冷靜,處事理性。
正如老子所言,靜生定,定生慧。
做一個情緒低溫的人,不慌不忙,方能生出智慧,應對兵荒馬亂的生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蒂芬·克利福德曾講過一個真實案例。
36歲的格納是加州一家公司的主管。
一次,他遇到一位難纏但是很重要的客戶,若是與他簽下合同,績效能翻一番。
為了拿下這個客戶,那幾天他通宵達旦地做方案,力求無可挑剔。
誰知道,方案改了又改,對方始終不滿意,還出言諷刺他能力不行。
格納直接大發脾氣,在電話中吼道,“我不伺候了”。
結果合作談崩,扣績效不說,他還被上司當衆訓斥了一頓。
他滿心苦悶,找到心理師克利福德訴苦。
克利福德聽完他的故事,語重心長地勸說道:“越是暴躁的時候,越要有給情緒潑冷水的能力。”
從那時起,格納開始有意識地給自己的情緒降溫。
無論客戶怎樣刁難,他都會努力克制脾氣,然後心平氣和地應對。
時間一長,那些難纏的客戶,都點名要與他對接合作。
他的業績逐年攀升,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就做到了副總的位置。
想起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的一句話:
“一個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他就已經勝過了國王。”
人到中年,身上的擔子越挑越重,不能再像年輕時那般脾氣一點就炸。
一次小沖動可能就會丢了工作,發個脾氣起個沖突,甚至還會拖累到整個家庭。
其實隻要及時給自己的情緒澆上一盆涼水,降降溫。
心平氣和之後,你就能發現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要明白,生活千難萬難,隻要穩得住情緒,内心不亂,什麼都不難。
▽
作家馬亞偉在《低溫中年》裡說:
人到中年,應該是低溫狀态的。低溫,才能冷靜、自制、通達、智慧。
低溫的中年,不是要你冰冷無情,冷漠地面對生活。
而是要你更加重視内在的修養,重視精神的成長。
學會減少社交,克制自身欲望,讓自己免受情緒影響。
當你試着低溫生活,當下的每一天,你都能過得平靜充實,收獲溫暖舒适。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