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01

年底和在北京打工的朋友們聚會,飯桌上最常出現的一句感歎是:

“好累啊。”

我們好像找不到一個合适的詞去描述眼下的生活,能想到的詞統統都指向了疲憊:

永遠在租房看房,永遠在搬家路上;

沒時間進廚房,靠外賣和預制菜過活;

晚上下班通常在 9 點後,約人喝酒都沒有心力;

沙發上堆滿了衣服,垃圾放臭了才記起來要扔;

......

我們好像拼盡全力,都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最近常常看見一個文章:

“如果不考慮工資/職業歧視/父母期待,你最想做的工作是什麼?”

2.2 萬的點贊,3270 條留言,答案五花八門:圖書管理者,動物飼養員,包租婆,樂隊鼓手,去山裡當野人......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我知道,這些自由又快樂的暢想,絕大多數都隻是“想想罷了”。

我們都想從不夠滿意的生活中解脫,拼命嘗試,拼命追問:

換一份工作會不會更好?

換一個城市會不會更好?

換一個人談戀愛會不會更好?

換一種生活方式會不會更好?

......

結果呢?生活似乎會好那麼一點點,但最終好像依舊沒什麼起色。

我們越來越疲憊。

02

那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呢?

你得花時間。

可一工作,時間就成了稀缺品,工作是打勞工被迫的優先級。

想去旅行?很難。就算你從年初計劃到年尾,也有可能在出發前一天接到臨時的工作安排。

想吃頓健康餐?很難。做飯全靠點外賣,自己做耗時耗力,還未必好吃,更何況,沒幾個打勞工有傍晚。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你還得花錢。

城市的快樂大多是要花錢買的。@ 暖暖的娜娜 每天 12 點下班,躺下就打開手機買東西。2 萬+的衣服訂單,機械性地加購物車、送出、付款,然後安心入睡。她寬慰自己:

“我這麼累了,花錢應該的。”

不光快樂有成本,治愈心碎也需要收費。

同僚去做心理咨詢,收費标準不僅分檔,還限時,每一句寬慰都是明碼标價。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我有一段時間很愛看直播帶貨,不買,就隻是看,看主播舌燦蓮花,看直播間的“寶子們”瘋狂搶購,深夜我常常覺得,“搶”成了我們生活中唯一的動詞。

我們真的有那麼需要直播間裡優惠的卷紙、口紅、零食和衣服嗎?

不是,我們隻是心甘情願地,為一種理想生活買單。

我們試着相信主播們口中允諾的那些對美好生活的想象,似乎隻要我們買得足夠多,生活就會更好一點。

結果呢?

我們的生活像一團浸泡膨脹的海綿,一捏,一擠,輕飄飄的快樂消失後,隻剩下一場場物質的騙局。

就像日本記者齋藤茂男在《飽食窮民》中說的:

“我們追求物質上的富裕,

但當這個世界真正被物質上的财富所充斥的時候,

我們卻得不到真正想要的東西,

這才是真正的貧困。”

03

我們在生活裡反複試錯,卻忘了回答一個最簡單的問題:

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理想生活呢?

我最近常常喜歡翻音樂人彭磊的微網誌,很像看一個好朋友的朋友圈,看着看着就會嘴角上揚:

看他和朋友一起爬山,偶遇一隻秋天的螞蚱,在冬季撿到一塊長滿苔藓的石頭;

看他分享陽光下的貓咪,開始排練的樂隊,多年前在宜家買的仙人球終于開花;

看他慶祝和妻子交往 15 周年的紀念日,即便這三年大多數時候隻能面對彼此,卻毫不厭倦,有說不完的話題和分享不完的快樂。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圖源@ 彭磊新褲子 微網誌

我想,或許這才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在這裡,陽光是優先級,好天氣是優先級,音樂和貓咪是優先級,家人和朋友是優先級,快樂是優先級。

它不“高大上”,不匆匆忙忙,甚至不需要太高的成本,它簡單、日常、令人平靜,一種腳踩在地上的踏實感。

或許你也有同感,過去三年生活滿是不确定性,但也是以,我們開始有機會停下來,去思考,去建立,去識别,什麼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們開始着眼于生活的細節:

很長一段時間,我幾乎忘掉生活的快樂是什麼。

直到去年一場漫長的居家辦公,外賣沒了,配送斷了,隻能自己做飯。我反複跟廚具和調料打着交道,查菜單,定三餐,吃飯不再是例行公事。

我發現,原來能煮一顆漂亮的溏心蛋是如此快樂。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我們開始識别生活的優先級:

去年我有很多朋友結婚了,婚禮幾乎都遭遇了不可抗力,日期一改再改,但最後都如願完成儀式。

他們無比确定,此時,此刻,沒有比抓緊夫妻的手更重要的事。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我們開始重建生活的坐标:

年前我們征集了讀者的年終總結,有一位讀者@ 韻晗 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她在 31 歲這一年換了工作,離開了原本“很虛榮很虛無的工作環境”,她給上一年選的關鍵詞是“下沉”:

“這是一種積極意義的下沉,

我覺得我現在像是一個正常人了。”

04

這也是我今天最想說的:

不要把自己困在對生活的想象裡。

與其總想着“是不是這樣做會過得好一點”,不如去實踐一種腳踩在地上的生活。

去實作一些細小的約定:

@ 未七稹 堅持每隔三天給自己煲一次湯,掀開鍋蓋熱氣騰騰的時候,感覺自己活得真真切切。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去維持簡單有序的現狀:

@ 小北 每周末和舍友約定不點外賣,她們走路去最近的菜市場,挑選當天最新鮮的蔬菜,隻要看到滿桌子的菜,就會覺得一周的疲憊都被掃清。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去直面生活的真實困境:

你或許還記得那對遭遇爛尾樓的鄭州小夫妻,亮亮和麗君。

我現在時常會去看看亮亮麗君夫婦的動态,他們會更新一日三餐,冬天的第一頓火鍋,也分享寶寶的滿月照,帶寶寶去看租的房子,他們把它叫做“家”。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圖源@ 亮亮麗君夫婦

他們沒有因為爛尾樓而停下腳步,過好眼下的生活,繼續向前。

這令我想到《米店》的歌詞:

“夫妻你可感到明天已經來臨,

碼頭上停着我們的船,

我會洗幹淨頭發爬上桅杆,

撐起我們葡萄枝嫩葉般的家。“

隻有認真過好每一天,才是抵禦生活洪流的最佳方式。

05

最後,我想分享一部電影,《日日是好日》。

女主典子 20 歲,大學即将畢業,找不到“真正想做的工作”,陷入人生的迷惘。

她去學茶道,剛進教室就看到“日日是好日”這 5 個字,對找工作不斷受挫的她來說,這簡直像生活的一句嘲諷。

她疑惑,茶道老師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情,為什麼不覺得無聊,老師回答:

“雖然每年都在重複同樣的事情,

但最近我就在想,

能夠像這樣做同樣的事情真的是一種幸福。”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直到典子學了 24 年,經曆了畢業、從業、背叛、失戀,也目睹了失去與死亡。她終于明白何為“日日是好日”: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是的,“日日是好日”,并不是生活時刻平靜無波,事事得償所願。而是認真去感受每個細節,去珍惜難得的一期一會,去投入具體的生活。

或許,我們很難保證 2023 年的生活會更好一點。

但我相信,我們總有辦法,去讓自己的 2023 年過得更好一點。

新的一年,去守住你的簡單生活。

好好吃飯,好好夫妻,好好照顧自己。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不要帶着濾鏡去生活,而要去享受生活的實感。

我們和華帝攜手毛不易拍攝了《不易之刻》短片,想和你一起在這紛繁複雜的時代裡,尋找真實而簡單的幸福,認真生活,關注當下每刻的感受。

這個春節,讓廚房裡忙碌的時間更短,把相聚和陪伴的不易之刻留長。華帝內建烹饪中心,一米空間內建七大功能,15 分鐘 4 菜 1 湯,同時搞定炒、煮、蒸、烤,提高烹饪效率,節省烹饪時間,讓我們與家人、夫妻相聚的時間延長。團年不易,團年飯要容易。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生活給出了不确定的選項,但我有笃定過生活的辦法。

撰稿:王雪琴

責編: 丁丁

*部分素材來源:《飽食窮民》,《日日是好日》,@ 亮亮麗君夫婦

光是看到他這條朋友圈,我就感到幸福

我所了解的生活就是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

養活自己,養活家人。

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潛海溝,

它隻是在一張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韓寒《我所了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