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隐秘"的懷舊
原載于《農村青年2021年第4期》
溫/快樂
"這些天,鄉村發生了很大變化。說起農村發展,是幾天幾夜都做不到的。今天,唠叨我的家鄉李家璇村!"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逐夢"青年志願服務隊組長高興地說,"80後"農村青年畢麗梅。

"我在2005年嫁給了李家璇。當時,我們的村莊在百裡見多識廣,因為地下的村莊蘊藏着豐富的煤、粘土和焦化寶石資源。據村民們的長輩說,20 世紀 50 年代初,村民們開始開采耐火粘土和焦化寶石,這些寶石後來發展成為村裡的支柱産業。畢麗梅介紹道。
李家軒村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旺村鎮西309國道478公裡處,素有"紫柏之門"之稱,青龍山、鳳凰山、豹山三山拱門秀,青陽河、豹山水溪流環繞,具有相對理想的景觀體系,人文景觀基本儲存完好。
在李家軒村生活了16年後,畢麗梅見證了村子裡劇變的變遷:老街的拓寬和硬化,村裡公園的建設,街道兩側安裝路燈......從2006年到2010年,該村建造了五座四層住宅樓。該村有天然氣和網際網路,村民的衛生條件正在改善,村裡老年人的壽命越來越長。
李家軒村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明清時期,王家建造了王氏的大莊園,明清建築群大部分儲存至今。2010年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中國曆史文化名村"稱号,2012年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财政部評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李家軒立足于陳列的原有古村落,不斷完善旅遊設施,成為淄博市獨具特色的景觀。
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援和幫助下,李家軒村于2015年5月被山東省委宣傳部等九個部門列入首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名錄。2015年10月開館的李家軒村記憶館,于2016年9月竣工,記錄了李家璇村的生平。博物館由序幕廳、村落記憶、家庭記憶、創業記憶、生活記憶、文化記憶、尾廳和庭院景觀組成,以曆史發展為主線,通過實物、展闆、真實重建形式展現李家璇村的曆史發展。走進李家軒村記憶博物館,讓人們的心靈變得安靜,打開塵土記憶的大門,鄉村出現......
畢麗梅在李家軒村記憶館
"聽我村書記的話:文化旅遊和生态旅遊是李家嶼村旅遊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古村曆史文化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形成的文化景觀的保護與開發,是李家峪村古村旅遊的核心和亮點。美麗梅介紹道。
今天,這裡的山更加綠色,水更清潔,農業生産已經現代化,古老的村莊得到了有效的保護。村民們住在寬敞明亮的建築裡,家裡有車,每個人都有手機,住戶有存款,村裡的文明程度越來越高。
"一點點善意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當善良成為生活中的習慣時,幸福就像涓涓細流,當它溢出眼睛,快樂自己,也快樂他人,感染社會。畢麗梅說:"作為農村的好青年,我必須做腳下的力量,肩負起責任。我想把我們的村莊建設得更美,讓村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着這美好的願望,2016年畢麗梅自發組建了一支點對點、有凝聚力的公益團隊——青年志願服務隊。幾年來,公益之路,得到了各級上司的高度贊揚,得到了隊友的支援和認可。畢麗梅分别于2016年、2017年被評為周村區優秀志願者,2018年被評為淄博村優秀青年,2019年被評為淄博村優秀青年,2020年被評為淄博村優秀青年,淄博市優秀青年, 并被提名為周村區五四青年獎章。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畢麗梅主動向村裡捐錢捐物,母親節那天,她帶着兒子給村裡80歲的老人送節日禮物,而在2021年春節,得知村裡奶奶的兒子在異地不能回家陪老人過年, 畢麗梅組織隊友配料和春聯與張奶奶一起度過了溫暖快樂的團聚年。她還給村裡的老人送了四套床上用品,今年婦女節那天,畢麗梅送給村裡女環衛勞工送了節日禮物......
"我的兒子今年15歲,是一名高中生。他經常問我:媽媽,我怎樣才能為家鄉做點貢獻?我告訴他,如果你真的想為家鄉做貢獻,你必須努力學習,努力學習。長大後,你當然可以成為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比利梅如釋重負地說。
終審判決:倪玉紅
評論:李志國 劉竹英
編輯:胡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