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隐秘"的怀旧
原载于《农村青年2021年第4期》
温/快乐
"这些天,乡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说起农村发展,是几天几夜都做不到的。今天,唠叨我的家乡李家璇村!"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逐梦"青年志愿服务队组长高兴地说,"80后"农村青年毕丽梅。

"我在2005年嫁给了李家璇。当时,我们的村庄在百里见多识广,因为地下的村庄蕴藏着丰富的煤、粘土和焦化宝石资源。据村民们的长辈说,20 世纪 50 年代初,村民们开始开采耐火粘土和焦化宝石,这些宝石后来发展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毕丽梅介绍道。
李家轩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旺村镇西309国道478公里处,素有"紫柏之门"之称,青龙山、凤凰山、豹山三山拱门秀,青阳河、豹山水溪流环绕,具有相对理想的景观体系,人文景观基本保存完好。
在李家轩村生活了16年后,毕丽梅见证了村子里剧变的变迁:老街的拓宽和硬化,村里公园的建设,街道两侧安装路灯......从2006年到2010年,该村建造了五座四层住宅楼。该村有天然气和互联网,村民的卫生条件正在改善,村里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
李家轩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王家建造了王氏的大庄园,明清建筑群大部分保存至今。2010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2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李家轩立足于陈列的原有古村落,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成为淄博市独具特色的景观。
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李家轩村于2015年5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等九个部门列入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名录。2015年10月开馆的李家轩村记忆馆,于2016年9月竣工,记录了李家璇村的生平。博物馆由序幕厅、村落记忆、家庭记忆、创业记忆、生活记忆、文化记忆、尾厅和庭院景观组成,以历史发展为主线,通过实物、展板、真实重建形式展现李家璇村的历史发展。走进李家轩村记忆博物馆,让人们的心灵变得安静,打开尘土记忆的大门,乡村出现......
毕丽梅在李家轩村记忆馆
"听我村书记的话: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是李家屿村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古村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的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是李家峪村古村旅游的核心和亮点。美丽梅介绍道。
今天,这里的山更加绿色,水更清洁,农业生产已经现代化,古老的村庄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村民们住在宽敞明亮的建筑里,家里有车,每个人都有手机,住户有存款,村里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一点点善意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当善良成为生活中的习惯时,幸福就像涓涓细流,当它溢出眼睛,快乐自己,也快乐他人,感染社会。毕丽梅说:"作为农村的好青年,我必须做脚下的力量,肩负起责任。我想把我们的村庄建设得更美,让村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着这美好的愿望,2016年毕丽梅自发组建了一支点对点、有凝聚力的公益团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几年来,公益之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得到了队友的支持和认可。毕丽梅分别于2016年、2017年被评为周村区优秀志愿者,2018年被评为淄博村优秀青年,2019年被评为淄博村优秀青年,2020年被评为淄博村优秀青年,淄博市优秀青年, 并被提名为周村区五四青年奖章。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毕丽梅主动向村里捐钱捐物,母亲节那天,她带着儿子给村里80岁的老人送节日礼物,而在2021年春节,得知村里奶奶的儿子在异地不能回家陪老人过年, 毕丽梅组织队友配料和春联与张奶奶一起度过了温暖快乐的团聚年。她还给村里的老人送了四套床上用品,今年妇女节那天,毕丽梅送给村里女环卫工人送了节日礼物......
"我的儿子今年15岁,是一名高中生。他经常问我:妈妈,我怎样才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我告诉他,如果你真的想为家乡做贡献,你必须努力学习,努力学习。长大后,你当然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比利梅如释重负地说。
终审判决:倪玉红
评论:李志国 刘竹英
编辑: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