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足迹》
旁白:蒋伟辉,广东省广州市渭湾区住房建设局二级研究员
算了一下,我和永清方打"穿越"已经10多年了,过去曾说过"不认识广州,先闻闻西关"。西关永清坊位于广州西南部,地处广州老城中心地带,历来是广州最繁华的核心城市,拥有广州保存最完备的骑马建筑街道,分布着许多具有岭南特色的名家和历史建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聚集了一批粤剧, 武术医学、西关玩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中心向东移动,社区衰败,建筑物年久失修,破旧的房屋密集,公共设施缺失和老化。旧城改造模式也对老城的历史风格和城市肌理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永清坊改造不仅是城市更新,更是民生的需要。
令人高兴的是,多年来,政府积极转变思想,全社会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不断增强。我们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对老城区进行改造,进行减少规划。在永清坊改造过程中,广州不搞大规模的拆迁建设,用旧旧的方式修缮和激活老建筑,保护原有的邻里纹理和传统风格,恢复被覆盖的江水潮,城市规划道路不搞"开腹"。
说起永清坊的转型过程,岭南文化是一条不可回避的主线,它在这里连接着辉煌的过去和生机勃勃的未来。
在永清坊的微改造中,我们努力延续历史风格,通过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和历史建筑的激活和利用,为老街区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不仅更新了建筑、街道和小巷的物理形态空间,而且在留住一些原住民的基础上,解开了人口,改善了过度密集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历史在原有的街区延续下去,从而留住城市的记忆,唤醒美丽的怀旧情怀。
针对历史文化区现有预留空间的不同特点,我们做出"刺绣"努力,进行精细设计,区别对待。为了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激活,我们还进行功能置换,引入与小空间相协调的小空间,适合历史建筑创意、住宅、研发等行业,实现"老瓶装新酒"的更新激活。
永清坊非遗体街区于2020年开业,吸引了10家国家和省、市非遗传传承人进驻,是广州首个集陈、表演、教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无遗街区。粤剧艺术博物馆,充满新岭南园林风情,聚焦岭南民间传统建筑艺术,以及粤剧和粤音乐艺术。这些改造巧妙地将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助力文化遗产、文化的延续,使"老城"焕发活力。
如今,永清坊二期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并逐步向公众开放。回首10多年的工作,每当走在永清坊的美丽外表和文化内涵中,看着它日复一日地热闹起来,心中都有难以形容的喜悦和自豪。未来,我将继续为广州承担好的责任和使命,让这座城市沉浸在文化中留下美好的回忆,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怀旧做更多的事情。
(王忠耀、吴春燕在光明日报报道)
光明日报(2021年04月02日,第7版)
来源:Guangming.com-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