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情報網新聞:馬鈴薯已成為歐洲重要的糧食作物,并已傳播到中國,馬鈴薯進入中國隻有300年的曆史。在21世紀,中國擁有世界第二大馬鈴薯種植面積。馬鈴薯産量高,營養豐富,适應環境,現已遍布世界各地。
一、馬鈴薯種植面積
馬鈴薯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經濟作物,特别是在欠發達的丘陵地區。自2018年以來,中國馬鈴薯播種面積一直在浮動約475萬公頃,2020年中國馬鈴薯播種面積已達到4789.5萬公頃。中國工商研究院估計,到2021年,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将達到475.33萬公頃。

資料來源:中國澱粉工業協會、中國工業研究院
二、馬鈴薯産量
2016年以來,中國馬鈴薯機關産量逐漸提高,從3536.9公斤/公頃增加到3926.1公斤/公頃。中國工商研究院預計,到2021年,中國人均馬鈴薯産量将達到4020.2公斤/公頃。
馬鈴薯産量
目前,我國馬鈴薯産區基本形成北方三大單産區、中原區、南方冬區、西南混合區等四大馬鈴薯優勢區。
1、三北單産區:該地區占我國馬鈴薯總面積的50%。該地區生産的馬鈴薯主要用于種薯、新鮮食品和加工消費。該地區的馬鈴薯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初種植,并于9月至10月收獲。主要省份包括黑龍江、吉林、遼甯、内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甯夏、山西和陝西。
2、西南混雜區:該地區占我國馬鈴薯總面積的37%。該地區生産的馬鈴薯主要用于新鮮食品消費。馬鈴薯通常從9月到11月在該地區種植,并在次年的2月至4月收獲。該地區包括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重慶以及湖南和湖北的部分地區。
3、中原地區:該地區占我國馬鈴薯總面積的8%。春季馬鈴薯從2月到3月種植,5月或6月收獲。秋季馬鈴薯從7月到8月種植,從10月到11月收獲。該地區生産的馬鈴薯主要用于出口和新鮮食品消費。該地區包括江西、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和河南。
4、南方冬季地區:該地區占我國馬鈴薯總面積的5%。該地區的馬鈴薯種植時間為10月至11月,并于次年的2月和3月收獲。該地區的馬鈴薯主要用于出口和新鮮食品消費。該地區包括廣東、福建、廣西和海南三省。
資料來源:中國工商研究院
由于改進了田間管理技術和廣泛使用解毒種薯,馬鈴薯産量将平均每年增加2.5%。内蒙古、甘肅、四川、貴州和雲南是馬鈴薯生産的主要省份,約占鮮馬鈴薯總産量的60%。
2019年我國馬鈴薯産量為1828萬噸,增長率為2.8%。中國工商研究院預計馬鈴薯産量将達到1854萬噸,同比增長1.5%。
馬鈴薯需求
中國的馬鈴薯消費總量基本穩定,但預計未來十年将略有增長。業内人士估計,中國60%的馬鈴薯是在家裡或餐館消費的。這與幾年前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洋芋仍然是中國消費者的主食。中國工商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馬鈴薯需求量将達到1.6248億噸。
我國人均馬鈴薯年消費量遠低于歐美水準,消費結構單一,主要為鮮食、炸薯條等。由于鮮馬鈴薯保存期限短,要真正成為主糧,就要加快發展馬鈴薯面包、面條等主食,促進工業化程序。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參閱中國工商研究院釋出的《中國馬鈴薯市場前景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還提供工業大資料、産業智能、産業研究報告、産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産業投資促進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