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國小生數量看,這些城市未來潛力最大 | 新京智庫

從國小生數量看,這些城市未來潛力最大 | 新京智庫

圖檔來源:李牧儀,新京報記者

溫|王春軒,新京智庫研究員

近日,深圳釋出了《2020年統計公報》。資料顯示,全市國小入學率連續第二年下降,使得國小入學人數和國小生人數引起關注和激烈争論。

衡量一個城市的生命力,不僅要看總人口和經濟總量,還要看城市的人口特征。從某種程度上說,國小生人數代表了城市和青年群體的數量,也展現了城市的活力。

根據教育部的資料,到2020年,全國國小生将有10725.35萬人,比上年增加164.11萬人,即1.55%。

目前,國小生一般在2008年至2014年間出生在不同的城市,他們呈現出哪些特點,對城市的發展會産生什麼影響?

重慶是國小生人數最多的國家,東莞是國小生比例最大的國家

近日,北京智庫梳理了過去十年(2010-2019年)國小生人數變化較多的25個城市。

在國小生人數方面,2019年25個國小生超過100萬的重點城市中将有四個:重慶、廣州、深圳和成都。擁有80萬至100萬國小生的城市是:鄭州,北京,石家莊,東莞,上海和蘇州。

從國小生數量看,這些城市未來潛力最大 | 新京智庫

2019年25個城市在校學生人數(10,000人)和學生比例(%)。資料來源:各地統計年鑒

從國小生占城市常住人口規模的比例來看,2019年國小生比例最高的十大城市是東莞(9.89%)、鄭州(9.35%)、石家莊(8.87%)和深圳(8.53%)、廈門(8.11%)、長沙(7.94%)、西安(7.74%)、蘇州(7.64%)、佛山(7.56%)、福州(7.55%)。

加之國小生人數和國小生比例,2019年重慶将有206.29萬國小生,位居榜首,是唯一一個學生超過200萬的城市。但這與重慶的常住人口超過3000萬人有關,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一。從比例上看,重慶國小生占其城鎮常住人口的比例不太高,僅為5.79%。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常務理事潘鶴林表示,在一線城市,深圳和廣州的國小生人數較多,比例也較大,這與其外籍人口持續增長和出生率相對較高有關。這也反映了深圳和廣州相對寬松的教育政策,使孩子更容易上學。

在這25個城市中,東莞的國小生比例最高,為9.89%。

人口統計學家何亞夫指出,東莞國小生比例高,主要是由于東莞的年輕人數量衆多。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東莞的外籍人口一直是戶籍人口的2-3倍。2019年,東莞常住人口846.45萬人,其中外籍人口高達595.39萬人,占比70.34%,居全國第一。此外,東莞的出生率也不低,2010年東莞出生率為10.9‰,2019年東莞"新一線"城市出生率最高,高達16.69‰。

東莞可以吸引很多年輕人,而城市的發展和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近年來,華為等大量企業遷往東莞,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此外,東莞離深圳和廣州更近,随着一線城市教育成本的上升,很多年輕人選擇讓孩子在東莞上學。

除東莞外,鄭州(9.35%)、石家莊(8.87%)、深圳(8.53%)、廈門(8.11%)國小生占比較高,特别是石家莊、鄭州和深圳常住人口已超過1000萬,這些城市的國小生人數比例也較高,說明城市人口結構趨于年輕化。

深圳國小生增幅最大,蘇州增幅最大

北京智庫梳理了2010年至2019年過去10年25個城市國小生人數的變化,發現深圳、蘇州、鄭州、成都、東莞等城市的國小生人數在過去十年中增加了30多萬。

其中,深圳國小生人數增幅最大,從2010年的58.95萬人增至2019年的106.9萬人,同比增長47.95萬人,同比增長81.34%。

就十年來國小生人數的增長速度而言,蘇州的增幅最大,為121.83%,其次是廈門(95.51%)和深圳(81.34%)。

從國小生數量看,這些城市未來潛力最大 | 新京智庫

2009-2019年,25個城市的國小生人數(10,000人)和增長(%)。資料來源:各地統計年鑒

城市國小生的增加必然與人口增長有一定的關系。通過計算過去十年這25個城市的人口規模變化,深圳過去10年的常住人口增長也是全國最高的,從2010年的103.579億增加到2019年的1343.88萬。深圳是全國唯一一個10年人口增長超過300萬的城市。

從國小生數量看,這些城市未來潛力最大 | 新京智庫

2009-2019十年間25個城市的永久居民總數(10,000人)的變化。資料來源:各地統計年鑒

深圳的人口和國小生人數增加較多,充分展現了深圳強大的"吸粉"能力。這主要是由于深圳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2020年,深圳經濟将在四個一線城市中增長最快。同時,深圳也有一批知名企業,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此外,深圳的落戶政策更加寬松,補貼範圍更大,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除深圳外,成都、西安和鄭州在過去十年中的規模和國小生人數都在增長。這些城市不僅經曆了行政版圖的擴張,還出台了更多吸引人才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國小生人數增長最快的是蘇州。

何亞夫說,蘇州的GDP是江蘇第一,也是GDP前十名中唯一的城市,是以吸引了更多的外國人口。再加上蘇州寬松的落戶條件和入學政策,吸引了不少外國留學生到蘇州定居,他們的孩子在蘇州上學。蘇州國小生人數的快速增長,進一步凸顯了蘇州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與這些城市國小生人數的快速增長相比,重慶、長春和哈爾濱的國小生人數在過去十年中呈現負增長。重慶雖然人口基數大,但城鎮化率相對較低,人口不出國。

同樣,哈爾濱、長春的國小生人數大幅下降,沈陽的國小生人數增幅不大,符合近年來東北地區經濟增長相對緩慢、人口嚴重老齡化的趨勢。

從國小生人數的地理分布特征來看,珠江三角洲城市在人口承載能力方面相對較強。

很多城市都有學位差距,廣東教育投資增幅較大

一些城市的國小生人數增長迅速,存在學位差距。

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到2020年,龍華區将有11000度的缺口,其中國小一年級的缺口将近8000度。

東莞東城街道2020年4月釋出2020年公立中國小學位警告,稱2020年秋季公立國小一年級學位缺口約為900。

根據2019年在江蘇省召開的省級基礎教育會議,到2020年,江蘇省學位總缺口有望達到185.3萬人,增加約1986所學校和12.1萬名專任教師,以滿足學齡教育的需求。

作為回應,所有區域都增加了對教育的投資,擴大了學校,招聘了教師并增加了學位。據統計,2015年至2019年,我國教育總投資四年增長39%,其中2019年全國教育總投資50178.12億元,比上年增長8.74%。

2019年,共有15個省市教育支出超過1000億元,其中廣東、江蘇、山東三省位居前三。其中,廣東省教育總預算支出達到3217.77億元,比上年增長14.7%,總投資和增速均居全國第一,遠遠超過排名第二的江蘇省。

廣大國小生和廣大青年,展現了城市的活力和發展潛力。是以,相關城市應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滿足青少年子女上學的需要,增強城市的承載能力,進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

從國小生數量看,這些城市未來潛力最大 | 新京智庫

2019年部分省份的教育支出(人民币)和一般公共預算增加。資料來源:2019年教育經費統計公告

編輯:庫裡、張曉元 校對:吳興發

投稿、合作、聯系我們:[email protected]

來源:新京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