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特産傳說(206) | 夏天來一碗大足三驅的田涼粉,巴适

作者:上遊新聞

每年夏天,冷粉、冷面、泡菜,是廣大重慶人專門做食欲不好的"利器"。肚子下面一碗辛辣順滑的冷粉,開胃菜和夏天,不禁又來了一碗。

重慶特産傳說(206) | 夏天來一碗大足三驅的田涼粉,巴适

說起重慶的酷粉,很多名氣,大腳三輪驅動場酷粉、榮昌的黃色酷粉、閩南的陳酷粉等等,你吃過嗎?如果你來大腳旅遊,參觀大腳石雕刻,忍不住吃一碗三輪驅動場酷粉溶液。

重慶特産傳說(206) | 夏天來一碗大足三驅的田涼粉,巴适

三驅場酷粉是大腳的傳統特色小吃,起源于田家三輪驅動小鎮,是一代人創造的生活。三驅領域酷粉早已在外界聞名遐迩,重慶美食人都知道。

目前,三輪驅動場涼粉的生産技術已經傳到了田世斌的手中。據了解,田世斌的母親唐繼英一家住在太平村、志摩鎮、唐家幾代人都擅長做冷粉,在當地頗有名氣。唐繼英嫁入三驅小鎮田正華家,從婆婆那裡學到的技能——冷粉精制方法也帶到了天家,并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冷粉生産工藝進行了改進,丈夫共同經營冷粉生意。口碑是最好的廣告,慢慢地,"天酷粉"的名字逐漸響亮起來,也赢得了"大腳名特零食"的稱号。

重慶特産傳說(206) | 夏天來一碗大足三驅的田涼粉,巴适

一碗冷粉看起來很簡單,但這是一件大事。田世斌說,做好這碗冷粉主要講究"三好":原料好、準備好、功德好。從篩分、浸泡、研磨、過濾、粉化、蒸煮、攪拌、冷卻,到配料,都需要一絲不苟。

首先是原材料,要用好豌豆。長期以來,田世斌買了當地的豌豆,後來改成了甘肅豌豆,現在基本上都是加拿大白豌豆。該品種澱粉含量高,口感好,色澤鮮豔。

豌豆浸泡在大花盆中,夏季浸泡10小時,冬季浸泡兩天,使豌豆完全膨脹。以前,研磨粉全部由石頭推動,但後來改為機器遊戲。粉末很厚,澱粉無休止地出來,浪費了原料。如果精細容易"淺灘"。粉末出來後,夏天需要6個小時,冬天需要1天。

重慶特産傳說(206) | 夏天來一碗大足三驅的田涼粉,巴适

用傳統的木爐煮冷粉,看一個穩定的熱量,在進入鍋前,除去上層油粉,将沉澱好的粉末攪拌走,倒入大鐵鍋開水中。田世斌說:"冷粉的味道有多好,關鍵是要看這一步烹饪。煮沸後,将過濾後的豌豆奶慢慢倒入鍋中,在旁邊攪拌,翻過來,用小火慢慢煮,然後繼續攪拌約30分鐘,在濃稠的透明糊狀物中,冷卻冷卻以冷卻。對火的大小的把握尤為重要,大的容易燒成鍋,小的就是生的。在烹饪時觀察情況,看入淺黃色,用鍋鏟撿起肋骨,以免它變。

重慶特産傳說(206) | 夏天來一碗大足三驅的田涼粉,巴适

為了讓田間涼粉有其自身的特點,烹饪時,田世斌還特意用龍竹攪拌,使涼粉帶有幾股竹香。

吃冷粉,更多的是吃食材。一碗冷粉越來越精緻,否則吃起來會無味。配料有油辣椒、胡椒粉、洋蔥、大蒜泥、芝麻油、油炸鹽、味精、香醋、醬油等13種,一種是不可缺少的,不能半邋遢,否則不能吃到豌豆冷粉獨特的複合風味。

田世斌介紹,生産熱油是重頭戲,買雲南的"子彈"辣椒,其特點純正,适合大多數顧客的味蕾。将辣椒切開,在陽光下曬幹,倒入裝有少許植物油的鐵鍋中烘幹,直到有辛辣和辛辣的氣味,手指輕輕地從鍋裡掰開。最好在石巢中用木棍搗碎。一個搗碎的50磅辣椒面,立即裝進潮前密封的塑膠袋裡。

重慶特産傳說(206) | 夏天來一碗大足三驅的田涼粉,巴适

油性辣椒每天做一次,晚上的味道就會消失。油炸熱油時,加入适量的芝麻,使其更香。"黑芝麻有點香,但顔色不可讀,容易下沉,白芝麻漂浮在上面,味道比較好,但味道比較差。田世斌把自己的經驗和盤子拿出來,"如大蒜泥、洋蔥、胡椒粉等食材都在同一天使用,既衛生又不變的品質也保證了口感。

切成細絲的田間涼粉,柔軟而恒定,與這種秘密成分混合,聞起來讓人食欲旺盛,吃起來是辣味可口,回味無窮。

重慶特産傳說(206) | 夏天來一碗大足三驅的田涼粉,巴适

來源:達富特日報、達富特微釋出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