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今天淩晨,著名作家二月何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

在河南省南陽市,隐藏着一個小院子。外面是狹窄的小巷,磚牆,山虎,裡面是小樓,水池,藤架。一樓的房間非常大,隻是稍微淩亂,幾乎沒有裝飾。這一切都散發着1980年代的氣息。
這是著名作家二月河的故鄉。2014年5月下旬,《環球人物》雜志的一名記者因哮喘發作及時去采訪了他。在采訪開始之前,二月河喝了一碗他妻子遞給他的藥湯。但除了他嘶啞、沉重的嗓音,他并不像古代的老人。
書蟲
2月份,山西省大同市哮喘發病率下降。當時他是一名工程師,也被稱為靈解放。這個名字可以追溯到1945年。
當年11月3日,山西省中共西陽縣委開會時,有人進文報說,縣軍委主任淩爾文和婦聯主席馬翠蘭育有一子。大家歡欣鼓舞,給新生寶寶起了個鮮明的名字:淩解放。
這個名字的寓意在接下來的四年裡成真了。随着戰争的轉局,淩解放跟随父母環遊河南。解放軍占領南陽後,淩爾文和馬翠蘭分别擔任鄧縣武警院政委、副院長。
父母工作很忙,童年的淩解放經常獨自留在家裡,或者寄宿親戚、同學。他肆無忌憚的性格從小就很明顯 - 他不能坐在課堂上,他的胳膊和腿很少,他跑到河邊釣魚和抓螃蟹。不過,他對讀小說很有耐心,大部分的《三國志》《水獺》、《西遊記》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都讀過。當時他并不打算成為一名作家,而是幻想着有一天他能飛馳在邊疆,建立自己的事業。
機會确實來了。1968年,在被紅衛兵連續抄襲三次後,高中畢業的淩解放在山西太原參軍,成為一名工程師。他腦子裡有一個"将軍的夢想",但他每天都在做挖坑、挖煤窯的工作,在山洞裡鑽。
1968年,靈解放跟随部隊來到大達的同時,當地開始下雪。"煤井下面的溫度是恒定的,冬季和夏季為16度,但井上很冷,零下20度或30度是正常的。換句話說,井之間的溫差可以達到四五十度。我年輕時,不知道該如何保養,在地下疲憊不堪地流出了一身汗,赤裸着胸膛在氣管裡吹着冷,穿上濕漉漉的棉質衣服回到井邊,凍得直起嗝。二月裡弗告訴《環球人物》雜志,他患有氣管炎。小時候,他以為自己已經康複了,卻沒想到自己老了,就回來了。當我以前寫書時,我咳嗽得很厲害,甚至吐血。
軍營的二月河。
吸煙的偏好也在大同培養。煤井很危險,晚上坐在煤井裡,當你聽到煤柱被壓得吱吱作響時,很吓人。"我們讨論過,應該有一些與生活同步消費的東西,并開始從每月6美元的津貼中拿錢買香煙。
盡管條件艱苦,但淩麗還是沒有忘記閱讀。半夜,他敲着被子裡的電,去讀毛主席的著作。地上的報紙,就連台曆,他都得撿起來看看。就這樣,他被調到團裡當記者,負責辦黑闆報,也是解放軍報紙上的一份通訊。當軍隊在遼甯改變防禦時,它燒毀了所有書籍的光明和"破四舊"。淩解放從火中偷來挑選出《首海》《檸檬托夫詩選》。後來,他隻是去居民鄉找書。《二十四史》成了他每天的讀物。借一本《查查智之》并不容易,因為别人追着,他一夜之間抄了一半的書。
皇帝傳記
1978年,淩力轉投南洋市委宣傳部擔任軍官。當他的日常工作變成了開水,拿報紙,接電話,喝茶和看報紙時,他坐不住,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研究他一直熱愛的紅色建築的夢想。
1980年,他會為《香雲是'魯奇'(同樣程度的聲音,意為飛蛾)》這部作品而自豪嗎?寄給相關出版物,但石頭沉入大海。一怒之下,他把手稿寄給了紅專家馮啟勇。馮啟勇讀了這篇文章,非常欣賞這個年輕人,鼓勵他用這種風格寫小說。淩解放開始文學創作,但前幾部作品被撤回。直到1982年,中國紅會會員淩解放到上海參加研讨會,聽到學者們哀歎沒有文學作品來表達康熙的文學成就,這位37歲的老人立即宣布:"我要寫!"
經過兩年的準備,1984年,二月河走上了"國王小說"的寫作之路。"當我們剛開始寫《孔熙大帝》時,我家住在一棟29平方米的房子裡。我把所有的資訊都捆成捆在床底下,把報紙鋪在地闆上,鑽到床底下,一點一點地查找資訊。他回憶說,因為小時候冰層融化時對黃河印象深刻,是以在康熙皇帝的第一本書定稿時,他取了筆名"二月河"。
《紅樓夢》對《二月河》的寫作有很大的影響。在國中後期和整個高中期間,他讀了五六遍《紅色建築的夢》,然後讀了10遍。在寫《皇帝系列》時,考慮到書中的時代和《紅樓夢》的時代相似,二月河覺得語言特征也應該遵循紅樓夢。寫出來,很多人認為二月河是清朝。
1988年,四卷160多萬字的《孔熙皇帝》完成。《奪寶奇兵》第一卷出版後引起轟動,港台紛紛推出傳統的垂直布局。1989年,康熙皇帝榮獲河南省優秀圖書獎。從1990年到1992年,二月河創作了三卷《恭铮皇帝》,總字數超過140萬字。1998年,根據這本書改編的電視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引起了全國性的争論。從1994年到1996年,二月河完成了乾隆皇帝的前三卷,總字數超過130萬字。康三朝的曆史,在他的著作中構成了一部宏偉的政治著作。
二月河作品《康熙皇帝》《恭正皇帝》《乾隆皇帝》。
曆史
随着作品影響力的日益增強,争議也随之流傳來。其中一句話是,二月河是封建皇帝的紀念碑。
"第一本書出版一個月後,整整一版報紙都以"皇帝對二月河曆史的唯一看法"為标題批評我。這在當時被提出來,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政治問題。"二月河有點緊張,于是他給鳳起勇寫了一封信,說我不知道這件事有沒有背景。鳳起勇給他寫了一句話:"渾濁的海浪空君莫害怕,老人看潮。"
"在1950年代和1970年代,我們在階級鬥争的基礎上寫作,文學和藝術為政治服務,為勞工,農民和士兵服務。隻要工作中有房東,一定是壞蛋。現在人們衡量我的工作,有時他們遵循的模式:康熙是人民的敵人,是反動階級,你為什麼要贊美?"
二月河告訴記者,他認定一個曆史人物的功績是大是錯,主要看三點:一是要民族團結,民族團結沒有貢獻。"我不在乎你從哪裡來,我唱歌,批評。二是對生産力的發展、生産關系的調整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沒有貢獻。"無論出身如何,在當時的條件下都能找到一條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的方法,我覺得是個好人。相反,我不認為我是一個好人。"第三,對科技、教育文化、發明和創造沒有貢獻。蔡倫、鄭和是官員,畢薇是平民,司馬遷是殘障人士,佐伊斯是道士......無論什麼起源,隻要曆史上的美好事物,我都會贊美。"在二月份,這是真正的曆史唯物主義。
"不同時期的觀點并非一成不變。抗日戰争時期不講成分,隻要抗日戰争是好人,構圖好但成為中國也想玩不錯。當土地改革時,把土地配置設定給農民,讓農民有土地,有糧食,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如果這次你反對,也是錯的。"二月河很少反駁批評,而是希望人們在認知過程中慢慢選擇,保持自己的觀點,或者和平地探索。我認為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允許你說話,允許别人說話。每個人都能說出來,是一個和諧的社會。"
王岐山的《知識》
《環球人物》獨家專訪二月河
2014年3月7日,當2014年3月7日河南代表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審議情況時,他告訴《環球新聞》:"當時,我是從曆史的角度來講反腐敗和廉正的。
會上,二月河對王岐山說:"我讀過《二十四史》。說實話,我們今天的反腐敗努力沒有一個時期,這恢複了老百姓對黨中央反腐敗、廉潔的信心。我寫這本書有積極的反腐敗内容,我對反腐敗的曆史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可以從曆史經驗中學習,把古代和現代清潔人的故事寫成教科書。王岐山用《知之音》回應:"我明白二月河的意思,因為我比他更了解我。他寫了"帝國系列",我仔細閱讀了它。讀他的書,你也可以讀他。知道什麼是音調,知道一個聲音是聽音樂的,你就能了解作曲家想要表達什麼。"
王岐山同志和我也談過這個問題:高薪不能支撐誠信。宋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曆史上看,宋朝的官員的薪水最高,是漢朝的6倍,是清朝的10倍,但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最腐敗的王朝。高薪能提高什麼?養文玉武玩!公務員愛錢,軍官怕死。工資高,沒有人願意為國家努力工作,做點什麼,更不用說為國家而死。最後,政治和軍事混亂被制造出來了。"
"我看過一個資料,鮑的營收相當于650萬元左右。650萬元隻為籌一包廉潔,更多的是養高齊、秦琦人,養一批貪官強迫民到梁山。"
"每年在公務員考試中,成千上萬的人争奪一個地方,事情不時發生。原因是普通公務員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掙錢養家糊口。如果我們追求更高的工資和低工資,公務員制度會發生什麼?如果國家支付高薪來迎合那些放狗、追求名利的人,他們對職業的追求将更加瘋狂,而走後門賄賂官員的成本會更高。更重要的是,高工資不能與腐敗和賄賂的數量相提并論。對于貪婪的人來說,支付高薪是不夠的。"
"王岐山是我眼中的反腐敗英雄,"他在二月份告訴《環球新聞》。我們沒有太多的個人接觸,但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央政府打擊腐敗、促進廉潔的決心和意願,從曆史到現實的宏觀角度,我看到了長期、複雜和艱苦的反腐敗鬥争。這可以說是我們這一代人和下一代非常嚴重的問題。這樣的事情,不是兩三年,兩三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作者:《環球人》記者 于傑 王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