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龍脈上隻埋了3個人:一個挖不開,一個不敢挖,一個不能挖

中華曆史五千年源遠流長,在這其中造就了24個朝代,494位帝王。

不過要說埋藏在龍脈上的皇帝卻隻有三位,這三位皇帝無論哪一位都對中國曆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隻不過這三位帝王的陵卻是一個挖不開、一個不敢挖、一個不能挖。

這三位皇帝是誰,他們的陵墓有什麼特别的地方?

何為龍脈

想要知道龍脈是什麼,就不得不先提到一個詞“山水”,山水這兩個字在古人的了解中就是自然審美的參照對象,而在思想層面上“山水”的好與壞更是象征着人的福與禍。

正是出于這個角度,對于古人來說在世的時候選擇一片山水好的地方居住是一件極好不過的事情,在世的時候如此,死後亦是如此。

不過這一點在平民老百姓的身上展現的并不明顯,因為尋常老百姓一是不富裕沒有那麼多講究,二是在于落葉歸根,無論死在什麼地方最後都是要葬回自己的家鄉。

反而是在那些達官貴人以及皇帝身上更能看出他們對自己百年之後的“居住地”也十分在乎,在封建年代有錢有權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思想,葬的好與壞除了彰顯自己的身份之外,更能影響子孫後代的福禍。

而在中國的傳統風水觀念中,昆侖龍脈學說從古至今對中國一直有着深遠的影響,不管是民間達官貴人的陰宅擇址,還是皇帝的陵寝,昆侖龍脈都是考慮的首選。

中國有那麼多條山脈,為何偏偏把昆侖稱為龍脈呢?

在古代有很多關于龍脈的記載,其中在三國時期編著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曾這麼記載:

“指山為龍兮,象形勢之騰伏”“龍者何?山之脈也。山脈曷以為龍名?取其如龍之神也。……至若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穴有五色者,乃龍之心、肝、脾、肺、腎也。”古人以“龍”稱脈主要是出于象形,龍的形象與蜿蜒的山脈最為相稱”。

說的明白一些就是昆侖山脈的走向就像是一條騰伏的巨龍一般,古人的想象力遠超于現代人,他們将靜态的山脈想象為有血有肉、騰飛在華夏大地上的巨龍一般。

而昆侖山脈作為主龍脈,其下又分出了三條次龍脈,分别是北龍,陰山山脈、中龍,秦嶺山脈、南龍,夷山山脈。

而在中國的494位帝王中,隻有三位葬在了龍脈之上,且陵墓一個比一個神秘。

挖不開,乾陵

乾陵是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陵墓,實際上早在1965年的時候郭沫若、吳晗等人就向國務院請示過要對武則天的乾陵進行挖掘工作。

但是由于之前對萬曆皇帝的陵墓發掘工作非常失敗,郭沫若等人的請求被周總理毅然決然的給否決。

當初之是以郭沫若會申請發掘乾陵,就是在于千百年來關于乾陵的傳說就沒休止過,尤其是乾陵在1300多年的時間裡都沒有被盜過這件事,更是吊足了人們的胃口。

尤其是根據史書記載,武則天的乾陵埋藏着五百多噸的珍寶,就連乾陵博物館的原書記都這麼說過:“乾陵一旦發掘,将石破天驚!”

可見乾陵究竟有着多麼大的誘惑力,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1300多年的光陰乾陵都未曾被盜過呢?

乾陵修建于梁山,與其說是修建于梁山之上,不如說是乾陵就是“依山為陵”,從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工匠就将乾陵修建于梁山的主體山峰。

這就讓乾陵的墓道和地宮深深鑲嵌進了地宮的山腹之中,是以乾陵和梁山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這就讓盜墓賊隻知道乾陵在梁山,可是卻根本找不到墓道口。

唐朝末年爆發的黃巢之亂,黃巢就曾想要挖掘乾陵,但是帶了四十萬大軍足足找了好幾天都沒能找到墓道口。

直到1958年的時候,梁山的一位農民在炸石取料的時候才偶然發現了乾陵的墓道口,從那之後乾陵就被國家給保護了起來,盜墓賊也沒了可乘之機。

不敢挖,秦皇陵

秦始皇在中國的曆史地位毋庸置疑,書同文車同軌,将瀕臨破碎的華夏歸于一統,也隻有秦始皇能配得上千古一帝這個稱号。

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在世的時候對自己的陵墓十分在意,足足動用了将近八十萬人,花費三十九年才修建完成,規模之雄偉遠超出現代人的想象。

有過一種說法,認為如果秦始皇陵面世,世界八大奇迹将在它的面前黯然失色。

尤其是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這麼記載秦始皇陵: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育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可想而知,秦始皇陵的内部究竟有多麼恢弘壯麗。

而之是以說秦始皇陵不敢挖也是出于兩方面,一方面在于目前的考古技術不足以完成對秦始皇陵的發掘工作,主要原因就是秦始皇陵内的水銀含量過高,足足有100噸以上。

就像史記中所記載的那樣“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秦始皇用大量的水銀當作河流,将自己的棺椁置而與上,随着水銀不斷的流動,秦始皇的棺椁也不停歇,“巡視各地”。

讓秦始皇即便是死後也能做到“君臨天下”。而如此巨量的水銀,貿然發掘将會有生命危險,是以對于現在的考古水準來說顯然難以攻克。

另一方面就在于人文,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作為中國第一個皇帝,對于中華民族來說秦始皇陵的象征意義遠大于考古意義。

有一種說法把秦始皇陵比作中華民族的“龍脈”,是以對于老祖宗我們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不可貿然打擾。

不能挖,中華民族的起源

中國人都習慣将自己稱為炎黃子孫,黃帝陵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意義非凡,作為人文始祖,黃帝帶領自己的族人走向下一階社會,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開了一個好頭。

不過由于黃帝離現代的時間太過久遠,關于黃帝陵的所在位置這麼多年來也沒有确定黃帝陵的具體位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陝北地區以及河北涿郡。

而在曆史記載上,關于黃帝陵位置的說法也多在陝西,是以自古以來對于黃帝陵的祭祀儀式都是在陝西橋山的黃帝陵進行。

不過至于黃帝陵裡葬的有沒有黃帝至今是個謎,有人說這隻是黃帝的衣冠冢,還有人說埋葬的是黃帝的生前遺物。

但不管怎麼說,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根本不會有人敢挖自己祖先的墓。除此之外還有民間傳說,黃帝因為是華夏祖先,是以他的陵墓一直都有“神獸”所守護,如果有人敢對黃帝陵不敬,那麼必然會遭到報應。

是以種種說法讓黃帝陵時至今日仍然安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