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
三大營運商,集體回應媒體關于通信電話營銷的相關報道!
日前,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通信行業電話營銷花樣百出,誘導更新、隐性扣費等現象依然存在。
對此,3月16日下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發文回應稱,對新華社有關通信電話營銷的報道高度重視,已開展全面自查。
三大營運商展開自查
3月16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集體發文回應通信電話營銷相關報道。
中國移動表示,對新華社有關通信電話營銷的報道,公司高度重視,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2025年資訊通信行業行風建設和糾風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已第一時間開展針對性自查。
中國移動稱,一旦自查發現存在相關問題,将堅決貫徹“客戶為根,服務為本”的理念,堅定不移地維護客戶利益,逐一查擺,舉一反三,認真做好改進提升。
一是要進一步強化代理商營銷管理。嚴格管控和治理通過電話營銷方式拓展業務,對違規管道嚴厲處罰,直至解除合作。
二是要開展服務專項治理行動。聚焦客戶投訴和自查發現的營銷不規範問題,開展源頭治理,確定相關問題的治理有明顯好轉、取得實質性突破。
“誠摯感謝新聞媒體、廣大客戶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我們将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的力度,推動工作取得實效,為客戶提供優質滿意的服務。”中國移動表示。
中國聯通也發文稱,對新華社有關通信電話營銷的報道,公司高度重視,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2025年資訊通信行業行風建設和糾風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已開展全面自查,對于發現的問題,将嚴肅處理、舉一反三、立行立改,同時全面規範電話營銷行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嚴格落實資費公示全面準确、嚴格執行二次确認等關鍵舉措,保障使用者明明白白消費,為使用者提供更加高品質的服務,堅決維護使用者合法權益。
中國電信表示,對新華社有關通信電話營銷的報道,公司高度重視,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2025年資訊通信行業行風建設和糾風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已開展全面自查,對于發現的問題,将堅決迅速整治。并持續強化營銷服務規範,加強對一線人員的教育訓練及對代理商的管理監督,嚴肅懲處不規範行為,切實維護使用者合法權益。
此前3月14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總結2024年資訊通信行業行風建設和糾風工作情況,分析面臨的形勢任務,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
會議強調,目前資訊通信行業正處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行業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行業要旗幟鮮明弘揚行業新風,堅守為民初心、突破技術瓶頸、築牢安全底線、凝聚生态合力,朝着技術水準高、服務品質優、安全保障牢、生态環境好的高品質發展目标砥砺奮進。針對群衆反映強烈的虛假宣傳、誘導營銷、不合理設定業務變更門檻等突出問題,各企業必須站穩人民立場,以誠立信、守法合規,靶向施策、堅決糾治,切實以優質服務赢得群衆信任和支援,讓資訊通信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會議要求,抓好2025年行風建設和糾風工作,要以更大力度強化思想教育,組織開展“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活動,着力增強為民服務意識。要以更大力度推動創新引領,提升服務供給水準,探索新型服務模式,推動數字消費提質擴容。要以更大力度夯實管理基礎,堅持問題導向,以改革精神和嚴的标準健全完善企業内部考核體系、經營管理體系、安全責任體系,在動真碰硬中破解重點難點問題。要以更大力度狠抓從嚴監督,堅持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群衆監督相結合,對各類違背高品質發展要求的問題及時發現、全力糾正。要以更大力度營造健康生态,深化共建共享,加強服務協同,強化行業自律,共同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新華社曝光通信電話營銷亂象
3月14日晚間,新華社發文,曝光了通信行業電話營銷亂象。文章指出,通信行業電話營銷花樣百出,誘導更新、隐性扣費等現象依然存在。
近年來,不少人反映,會不時接到自稱是營運商從業人員打來的電話,或稱能免費更新服務,或說能降低資費……花樣繁多的營銷活動背後,可能隐藏着不少套路。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通信營銷人員在電話裡常使用“免費更新”“限時優惠”等模糊話術或誇大套餐的優惠力度,卻對限制性條款閃爍其詞,消費者容易被誤導。消費者在辦理後才發現,實際體驗與宣傳不符,但此時已無法輕易取消。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看到,營運商營銷相關投訴達800多條,消費者對于“電話誘導消費和霸王條款”等方面投訴較多。另外,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釋出的《2024年上半年通信服務領域消費維權報告》顯示,電話推銷頻繁、營銷手段不規範成為最令消費者糟心的問題之一。
調查發現,與線下營業廳辦理業務相比,電話營銷更易“埋坑”,口頭合同驗證難度大、證據認定複雜,消費者往往隻能吃“啞巴虧”。中國消費者協會釋出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營運商推銷人員在推銷電話中以免費試用、免費更新、免費贈送為幌子,故意隐藏或模糊最低消費、合約期限、自動續費、違約金等關鍵資訊,誘導消費者開通付費業務等不正當營銷問題突出。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馬勇認為,通信營銷電話亂象應引起重視,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及時填補營銷規制漏洞。
“治理這一屢禁不絕的行業‘頑疾’,應直擊病因。”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歐衛安表示,除加強通信營運商的管理外,還需從源頭上推動企業采用更加合法、合規的營銷方式。“除加強監管外,營運商還應從源頭上提升服務品質,增加高品質産品供給。”歐衛安表示,營運商應充分考慮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以更高品質的産品主動“赢”得市場。
責編:林根
排版:劉藝文
校對:李淩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