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受到廣泛關注。組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是黨中央着眼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後,這家新組建的中央企業緣何落子津門?随之而來的利好會有哪些?循環經濟産業又将如何發展?記者就此采訪了行業專家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追“新”逐“綠”,探尋可持續發展之道。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
建全國再生資源利用綜合服務平台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是在落實全面節約戰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背景下,由國務院推動成立的國有大型骨幹企業,總部設在天津,專門從事資源循環利用,承擔打造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務,統籌盤活全國回收利用相關資源,在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舊動力電池、廢舊電子電器産品、廢塑膠等領域重點布局,搭建多層次、立體化、高效率的資源回收再利用體系。
企業注冊資本為100億元,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從股權結構看,國務院國資委、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各占20%,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各占10%。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标,以廢棄物精細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為路徑,積極落實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以下簡稱“兩新”工作),努力成為集倉儲、加工、配送、以舊換新、标準制定輸出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大陸循環經濟可靠的兜底保障者、服從服務國家重要戰略部署的堅定執行者、行業規範營運模式和标準制定輸出的先行探索者;同時提升再生資源回收規模化、集約化水準,建立“換新+回收”的可持續商業模式,帶動形成一批循環經濟領域精深加工産業叢集,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厚植綠色低碳根基。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成立後,他們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市場化重組整合國資央企相關資産和業務,同時發揮國有資本放大功能,并購重組行業優秀企業;研究謀劃集團長遠發展規劃和各闆塊業務規劃,實施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建構标準體系,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鍊條。
據透露,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将逐漸推進國内相關産業整合,建設全國再生資源利用綜合服務平台,豐富廢棄物循環利用品類,合理延伸精細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産業鍊,在循環經濟領域建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産業體系,推動實作全社會廢棄物應收盡收、能用盡用,提高國民經濟循環品質和水準。
“先天優勢”+“後天發力”——
天津在循環經濟、碳交易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天津具有發展循環經濟的“先天優勢”,是大陸較早探索循環經濟的城市之一,也是國家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城市。近年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新天津生态城等逐漸成為天津循環經濟的主要承載區,并積極與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在循環經濟、綠色經濟領域開展合作。如今,天津在循環經濟、碳交易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何為循環經濟?這是一種以資源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為核心,旨在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實作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進入新發展階段,妥善處置、循環利用退役裝置和各類廢棄産品,有利于落實全面節約戰略,是推動“兩新”工作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廢舊産品裝置中蘊藏着大量可循環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貴金屬、塑膠、橡膠等資源,對其進行有效回收循環利用,相當于開啟“第二礦山”,可降低對原生資源的需求,減輕礦産資源開采對自然環境的壓力,也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創造廣闊的市場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圍繞循環經濟産業鍊,搭建起多層次、多闆塊的發展平台,打造豐富的産業業态:子牙循環經濟産業園是全國首家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産業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産權交易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資源循環利用交易制度體系及“一站式”專業化服務體系,北方大資料交易中心達成全國首筆應對歐盟“碳關稅”資料交易……
在此基礎上,天津持續完善政策體系,陸續出台《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天津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規劃(2023—2025年)》《天津市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天津市公共機構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天津市2024年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計劃》等,并且加快建設回收體系、開拓二手商品交易業務和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促進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發揮國企作用服務裝置更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網點3530個,實作252個街道全覆寫。
最新數字顯示,在循環經濟發展方面,我市培育再生資源回收主體3610家、具備出口資質的二手車企業28家、保稅維修企業6家,31家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被納入工信部規範條件名單,全國50餘家二手電商頭部企業來津注冊,循環經濟産業年産值達100億元左右。此外,天津自貿區獲批汽車零部件保稅再制造試點,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開展該項試點的地區。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天津發展的重大支援,是天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寇曉霜說,得知組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市投資促進局第一時間梳理天津在循環經濟産業方面的政策優勢、産業優勢,以投資方的角度、市場化的思維,向籌備組推介天津。經過雙方高層多輪走訪、調研,企業最終選擇天津。“這是對天津産業基礎、營商環境的認可與信任。企業落地不是招商的終點,而是服務企業的起點。我們将緊密結合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發展規劃、核心業務,挖掘天津的适配資源,助力企業快速發展。”
落戶中新天津生态城——
完善産業生态 做好保障服務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落戶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城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大合作項目,自成立之初就肩負着“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示範”的重大使命。開發建設16年來,生态城秉持“生态優先”理念,穩步推進生态環境建設,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為區域高品質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綠”動力。
作為國家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生态城探索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示範模式和創新做法,編制生态城無廢總藍圖,引進瑞典、南韓、新加坡等國家的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垃圾收集壓縮工藝;制定《無廢細胞建立實施方案》,打造無廢景區、無廢社群、無廢學校、無廢商場等“無廢細胞”。
2013年3月,國務院批複生态城建設首個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今年8月,國務院批複同意生态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更新版實施方案,将發展綠色低碳産業作為深化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的首要任務,為生态城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新機遇。
“随着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落戶,生态城将在完善産業生态、争取政策支援、搭建科技支撐平台等方面,做好全鍊條、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服務。”生态城管委會副主任汪銳告訴記者,結合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規劃和産業布局,生态城推進産業鍊上下遊供需對接,為集團聚集配套産業和龍頭企業,壯大綠色低碳、資源循環産業叢集;依托國家支援設立的北方大資料交易中心,以高水準資料服務賦能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高品質發展;并且加快集團注冊地——綠創園的建設,完善綠色生态、綠色産業、綠色創新功能。
汪銳介紹,依托每年召開的副總理級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機制,生态城已争取66項國家支援政策。在用足用好這些政策的同時,他們将根據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需求,繼續争取中新兩國部委的高含金量政策支援;此外與新加坡國家發展部、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合作,成立中新親商小組、綠色低碳咨詢小組,探索實施“監管沙盒”模式,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在生産經營、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