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卸下一切職務的台灣地區前上司人蔡英文,日前飛赴歐洲進行所謂的“友好通路”。面對這個貨真價實的“燙手山芋”,歐洲主要國家展現出不同的立場。據英媒《衛報》近日釋出的消息,英國外交部已向蔡英文辦公室發出通知,要求蔡英文不得在英國外長拉米訪華期間前往倫敦,并且直言不諱地告知蔡英文辦公室,此時通路英國将導緻拉米外長訪華計劃出現變數。
顯然,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發出的嚴正警告,已經完整無誤地被英國斯塔默政府接收了,但法國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據台媒16号釋出的消息,蔡英文已于當天通路法國參議院,同多位跨黨派議員會面,其中就包括了曾多次率隊竄訪台島的“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前主席。值得一提的是,無視大陸警告的除了法國之外,還有一直想為自己“挽尊”的印度。據俄媒衛星社17号釋出的消息,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回應了台當局宣布駐印度孟買新設辦事處一事。
毛甯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建交國,同台當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觸與往來,包括互設代表機構,中方已就此事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發言人強調,一個中國原則不僅事關中印關系的政治基礎,也是印方作出的嚴肅政治承諾,印方應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防止幹擾到中印關系的改善程序。從英法印三國的表現中不難看出,“台灣問題”已經成為了許多國家在處理對華雙邊關系時的“抓手”。
英國自不必說,自從借媒體之口對外釋放英國外長、财長将要訪華的消息後,斯塔默政府在處理涉華事務時就非常謹慎,生怕對後續議程帶來不利影響。畢竟,今天的英國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需要外國投資,尤其是需要來自大國的巨額投資,幫助英國盡快走出經濟困境。更何況斯塔默政府的執政綱領之一,就是盡力修補前任政府在對華關系上留下來的爛攤子。至于法國和印度,雖然各自的理由不同,但最終的目的卻是相同的。
那就是利用幹涉台灣問題,在與中國的交涉談判中獲得更多利益。對于法國而言,中國在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上發起的反制措施,不僅精準而且富有成效,但法國不能是以而退縮,因為這牽涉到法國汽車制造業未來能否在歐洲市場有立足之地。而對于印度而言,中印關系改善的前提是解決中印邊境問題,但中國始終不肯接受莫迪政府提出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改善中印關系,勢必會遭受民粹反噬。
然而,無論是法國還是印度,都選擇用一個錯誤去掩蓋另一個錯誤,這不僅無助于解決各自的問題,反而會讓局面變得更加緊繃。首先,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從不吝啬對外國反華政客的制裁,持續挑釁的結果,就是距離中國的制裁清單越來越近。
其次,中國大陸的“反台獨”工具變得越來越多樣化,除了傳統的武力懾“獨”之外,還有更多的經濟工具可以使用。可以說,外國幹涉勢力越重視“台獨”分裂勢力,“台獨”分子走向滅亡的速度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