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作為一個愛好碳水的東北95後,随便一家烤魚店“五常大米免費吃”的餐飲營銷環境,讓我開始對“大米還不是随便吃”越來越狂妄自大。

因為最近去日本旅遊時,在一家很普通的菜市場發現普通大米折合成人民币17塊1斤之後,我的物價體系全面崩壞。

其實日本從7月開始一直鬧米荒,日本政府對此的解釋是天氣原因和遊客增加消耗過量大米(遊客:?)。

雖然有地方官員呼籲政府趕緊開倉放米,但政府答複“國家儲備,得應對年供給不足”。米荒導緻吃飯變貴,連仙貝、飯團都跟着漲價。有業内人士預計,日本大米供應緊張情況将持續到明年。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ip位址顯示日本的留子吐槽“旅遊時吃不飽還能跑,我每天醒來就得盤算超市大米啥時候有貨、豬肉啥時候打折。”

從日本回到家的第一天晚,我就用電飯鍋的“柴火飯”功能焖上一鍋30塊10斤裝的金龍魚大米,然後炫了兩碗。

幸福全靠對比,畢竟國内1斤10塊都能吃上“米中愛馬仕”(五常大米)。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米價上漲的不止日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釋出的資料表明,7月全球大米價格指數大幅上漲,環比激增2.8%。

别看數字不大,卻破了12年以來大米價格指數最高記錄。如果你問,感覺國内還好啊,那麼請停下手中的工作、放下0碳水減脂餐的叉子,讓我們一起恭喜這位“水稻種植發源地”——中國,是米價上漲趨勢中少有的米價穩定國家。

為表慶祝今天晚上可以暫緩減肥計劃,多吃一碗大米飯。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都2024了,隔壁鄰居霓虹國買大米還在玩限購“一家一天限購一包”,外國人都得背上【日本糧食危機】的鍋。

對于我們這些在吃飽飯年代長大的一代人來說,“大米安全感”并不直覺,但說幾個資料就知道“不怕沒飯吃”的底氣來自哪裡:

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産國,2002年還是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口糧自給率超過100%;

2023年國内人均糧食産量是493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準也高于國際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

大米安全感源自農業生産力。袁隆平主導的雜交水稻技術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稻米生産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産量的大幅提升,讓饑荒成為一種越來越遙遠的記憶。

因為體會過吃不飽的痛苦,中國對糧食安全的“未雨綢缪”刻在骨子裡。

有的地方還在限量搶大米,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吃上黑科技大米。

2018年袁老出席第三屆海水稻論壇時向全社會預言,未來8-10年一種叫“海水稻”的新型大米,每年可以産出300億公斤。

這一年,中國大衆第一次聽說“海水稻”這個相當魔幻的品種。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為啥魔幻?在海裡種稻米是種誇張表述,如果海裡能長大米,那麼日本人得先樂瘋了。“海水稻”學名叫“耐鹽堿水稻”。國中地理課和生物課如果有認真聽的話,就知道鹽堿地别說種水稻,雜草都不願意長,害蟲見了都得掉頭跑。

大陸雖然有14億畝的普通水稻田,還有15億畝寸草不生的鹽堿地。就是這麼巧,1986年一個叫陳日勝的農學生配老師調研時在湛江海邊的蘆葦地裡發現一株長得像稻子的植物,摘給老師看覺得這可能是發現能長在鹽堿地裡的野生水稻“新物種”。從農學生到農學家,陳日勝就開始研究海水稻的人工育種研究。

2017年袁隆平團隊加入海水稻的品種研究和試種,讓這個小範圍試驗的品種朝大規模推廣和量産的方向又走了一步。當時可以用“鹽堿水灌溉”的海水稻,秋收時最低産糧已經達到438公斤/畝。這個産量是什麼概念?已經接近美國商業化水稻種植畝産538-568公斤的水準。

有人就疑惑了,既然目前國家大米庫存豐富、産量年年增收,為啥還要費勁研究海水稻?

一是糧食安全問題永遠防患于未然,手中籌碼越多、越不會受制于人。如果像袁老的預測,2026年到2028年海水稻的種植面積達到1億畝,多增産的糧食能多養活8000萬人。

二是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土壤變化作準備。如果糧食作物能适應多鹽環境,對于應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就有了重要意義;而且鹽堿化不隻是自然問題,傳統的耕種還會加速土地的鹽堿化。這就不得不提海水稻的兩大超能力,人家不僅生命力頑強能在鹽堿地産糧,還可以吸收土壤鹽分,讓鹽堿地脫鹽變成良田。

海水稻簡直是自然界疊buff、開外挂一樣的存在。

如果說野生新品種被發現有巧合因素、是大自然賜予的神秘力量,那麼讓一株野生水稻,變成能量産、能上餐桌的食物,就靠技術創造和商業化運作的人類智慧了。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還有一個吃貨最關心的問題,海水稻種植沒問題,這玩意能吃嗎、好吃嗎?

第一批美食測評部落客已經開始在拼多多下單測評“海水稻”了。

“比普通大米更有嚼勁,但口感偏淡。看營養成分,糖分沒有普通大米高是以吃起來味道肯定碳水感不夠,不過蛋白質挺高,怕糖分攝入過高的可以買來試試。”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為啥說中國海水稻研究的效率全球領先,一方面得益于豐富的研發樣本和雜交水稻技術的打底,另一方面海水稻已經開始嘗試商業化種植。

袁隆平海水稻創新團隊的一個叫王世超的成員,堅信海水稻得從學術理論走向普通人的餐桌才能延續生命力。

王世超第一次決定把海水稻當成創業項目做,是在廣東海洋大學畢業後,一位研究“海紅香米”品種的老師找到自己,問他有沒有利用電商幫他們銷售海水稻産品的想法。

他知道老師帶的團隊已經研究海水稻有三四十年的科研經驗,這種新型作物的技術雖然成熟,但主要停留在科研成果,很少有産業化的推廣。他覺得有了經濟效益,海水稻才能被更多農戶主動種植、才能進入更多人的餐桌。市場需求,是對科研創新最有力的推動。

2018年王世超就創立了湛江海稻紅公司,廣東海洋大學的研發團隊技術和資源支援,團隊成員大多是同學,推廣海水稻的項目拿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這家投資公司的副總是王世超的校友、恰巧也是研發海水稻教授的學生,人力物力技術就這樣組建起來。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王世超在海水稻種植基地

走出試驗田的第一步,是怎麼讓農戶願意種植海水稻這個新奇物種。王世超團隊先給足農戶“信心”。“不是說鹽堿地一上來就能開始播種的”。他向我解釋了雖然種植過程跟普通稻米差別不大,但前期的準備工作巨大,首先得搭建适合海水稻的灌溉設施,其次有些鹽堿地廢棄多年,種植前先必須進行荒地治理。

先為農戶種植做好技術準備,再解決“種海水稻能不能賺錢”的擔憂。

王世超設計出一套“高校+公司+農戶+訂單農業+大學生‘雙創’+網際網路”産業模式。簡單來說是農業公司為農民提供免費的海水稻種子、肥料和技術,農戶隻需出人出地。海水稻成熟之後,公司包收,農戶沒有風險,保證一畝地能賺個500-800元,農戶就有參與積極性。

接下來王世超需要做的,是打開海水稻的銷路和銷量,發揮出海水稻的商業價值和實用價值。老師研發的“海紅香米”是海水稻裡産量、品質、口感都更有市場潛力的品種。

科技感、新奇特、健康純天然,是買家在拼多多等電商平台對“海紅香米”的普遍回報。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王世超承認,“海紅香米”口感不如普通大米那麼軟糯,更有嚼頭,想追求軟糯口感可以用高壓鍋。但對消費者來說,海水稻比起普通大米的“最大優勢”在于糖分更低,對三高人士和糖尿病友好,而且因為鹽堿地不容易生蟲,天然成為不打農藥化肥的“有機産品”。

走出實驗室、邁向大衆市場對于海水稻來說,已經一種“農業科技照進現實的偉大嘗試”。堅定做農業的信念,王世超努力将價值具像化、傳遞給更多消費者。

“一方面肯定公司團隊仍然緻力于研發産量更高、口感更好的海水稻品種,降低種植成本,農戶有産量保障、價格讓普通消費者也能接受。另一方面需要在海水稻産品研發、銷售管道和營銷方式上下功夫。”

比如對海水稻進行深加工,目前王世超團隊開發出海水稻米餅、酒釀、白酒等更有附加值的産品;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海紅香米的深加工産品

比如找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農業商業化确實比較難,是以像拼多多這樣的助農平台,是一個很好的推廣宣傳視窗。”

選擇創業前,王世超就發現了海水稻背後“有門檻、有技術”蘊藏的巨大商業力量和社會價值。

今年王世超團隊還參加了由拼多多支援的全球農創客大賽,用人工智能方式選育海水稻,有利于提高産量。

面向青年農業企業家和創業者的農創客大賽,與王世超對農業商業化的理念不謀而合,即通過廣泛征集創新商業模式和數字解決方案,釋放農業領域的創新潛力,實作“更好生産、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2024年全球農創客大賽”現場合影

從首屆農創客開始,緻力于農業産業更新的拼多多一直是大賽支援方之一。

從支援海水稻種植技術創新、到在平台上架各種海水稻産品并扶持相關商家,這個電商平台幫助王世超一樣的農業人,打通了上遊科技研發、中遊供業鍊優化、下遊市場需求對接的全過程。

在接受其他媒體采訪時,王世超對着鏡頭笑着說“以前聽說你幹農業,對方都搖頭說沒出息,現在幹農業,越來越多人跟我說,你這個行業有前途啊。”

一顆曾經無人問津的野生海水稻,從海邊灘塗的不毛之地,到解決了鹽堿地死局的“天選水稻”,再到普通消費者輕輕松松就在拼多多下單,品嘗到凝結着自然造物主和人類科技創新通力合作智慧的新品種大米,這正指向着一種未來生活的美麗景象。

編輯 | 橘總作者 | Vista氫商業設計 | 胖兔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一生愛開荒的中國人,已經開始嘗試在“海水裡”種大米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