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經曆多過個封建王朝和多場外來侵略戰争後,還是保留了下來,抒寫着如今的曆史篇章。也正是由于複雜的曆史原因,造就了緬甸如今錯綜的政治局面。各邦高度自治,面臨解體危機。
曾有人預言,緬甸最終的歸宿是走向解體?這是否危言聳聽?對大陸邊境會有什麼影響?
岌岌可危的緬甸局勢
緬甸是一個成分極為複雜的國家。其地理位置位于東南亞中南半島西部,東北部與中國接壤,且邊界線長達5876千米。
要知道,緬甸的國土面積也僅為67.6萬平方公裡,相當于大陸的青海那麼大。與大陸冗長的邊境線占據了緬甸的重要地理位置,也說明了兩國關系的重要性。
其西北部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南部與寮國和泰國接壤,西南部又瀕臨安達曼海。
可以說,緬甸是一個與多國相鄰的國家,這對其國内的統治也産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
目前緬甸最大的危機就是面臨着解體的局面,雖然緬方政府已在極力挽回,但大廈将傾,難以複原。
緬甸解體危機源于其内部局勢極其混亂,你可能難以想象,這樣一個東南亞小國,其民族竟有135個!
少面積、多民族的國家造就了其難以統治的政治局面,緬甸的行政區劃包括7個省、7個邦和2個中央直轄市。
邦主要分布在緬甸的外圍和北部,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區。省和直轄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多為緬族聚居區。
盡管緬甸在資源和潛力上在亞洲算得上是名列前茅,但其政治經濟體系混亂不堪。
其邊境地帶與泰國、寮國并稱“金三角”,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産地。許多電影的原型都基于此,提起來便讓人不寒而栗。
如今,電信詐騙愈發嚴重,大陸部分人民也深受其害。這些問題正在将這個國家推向崩潰的邊緣。
自緬甸軍方掌權以來,緬甸徹底淪為了散發着腐敗惡臭和以權利作為遊戲籌碼的體系。
軍政府以暴政統治着國内的政治與經濟,人民的民主權利遭到壓制和剝削,老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以此引發了各種經濟問題,例如通貨膨脹率飙升,以及失業率驟增,人們的生活水準急劇下降,進一步導緻了國家的混亂。
緬甸全國有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這就更不利于國家的管理和統治。再加上其135個民族的龐大勢族,緬甸的上司人應該想一想就頭疼。
其中,緬族占65%。這個緬族,是緬甸的主要民族,相當于漢族在大陸的地位。其他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武裝勢力,民族間的沖突與沖突将國家更加引向了分裂。
俄羅斯專家還曾家指出,美國通過支援緬甸的反對派武裝,直接幹涉了其内政,加劇了國家的混亂與不安。
緬甸國内的地形複雜,呈狹長的國土面積。不同地區之間的資源和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緻使各地區之間的沖突沖突不斷。
再加上遺留的曆史問題——英國曾在此長期殖民統治。這也是緬甸紛争不斷、民族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根本原因。
這樣一個内戰不斷、腹背受敵的國家,或許獨立和解放已經成為人民的期盼。緬甸的局面也對大陸人民的生活産生了很大影響,望其早日解決内部問題,大陸人民也免受緬北混亂困擾。
混亂的起因
緬甸這個國家為什麼這麼混亂?究其原因,還要考古其曆史。
緬甸是全稱“緬甸聯邦共和國”,是一個國土面積、人口皆具的國家,國内資源也相對豐富。
最引以為傲的便是玉石礦區,出産的緬甸玉、翡翠等很是受世人追捧。除此之外,天然氣、石油、煤炭等天然資源也是一應俱全,足夠富庶一方了。
緬甸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多道河流,豐富的水資源再加上地處東南亞腹地,造就了得天獨厚的農業優勢。
因而,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緬甸保留了其曆史,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延續了下來。
就是這樣一個富庶小國卻在近幾十年來越來越窮,甚至掙紮在聯合國制定的“貧困線”之下,而這正是導緻緬甸内部紛亂不斷的根本原因。
看到這裡,讀者朋友們或許會疑惑,如此富甲一方的小國,怎麼會淪落到如今将要分崩離析的局面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緬甸曾被英國殖民統治的曆史了。
18-19世紀,英國大肆擴張殖民地,其統轄區遍布世界各地,号稱“日不落帝國”。
面對緬甸這塊“大肥肉”時,聰明的英國人因地制宜,令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大肆發展農業,成為英國的“帝國糧倉”。
就這樣,緬甸錯過了“工業革命”的浪潮,更沒有資源去進行工業開發,其文明程度始終保持在農耕文明,如今也不曾改變。
“工業革命”的時代緬甸沒有趕上,技術等問題落後世界一大步,人民的生活水準得不到提高,如今又面臨着“資訊時代”的轉折點,緬甸跟不上發展,處于即将被世界抛棄的尴尬境地。
緬甸政府為尋求突破,在上世界80年代實行了經濟改革,發揮農業優勢,打算逆轉落後的經濟局面。
可想要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又豈能隻靠農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大量的資本流入來推動龐大的社會建設。
可惜,緬甸并不具備搞到大量資本的能力,改革後期政策又屢次出錯,最後改革以失敗告終。
為了快速搞到大量資本,緬甸放縱了金三角毒品的産業發展,這使緬政府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國内動蕩、政府更疊,民不聊生。
走毒品這條經濟道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美國率先發起了制裁。内容包括科學技術、商業投資、進出口貿易及對帶開發中國家的優惠政策部分取消等。此外,還單方面宣布十年内不從緬甸進口任何商品。
這些制裁内容是毀滅性的,它完全葬送了緬甸未來的經濟發展,并被世界孤立。
緬甸政府角逐權利的遊戲,民族問題也大為嚴重。各民族之間由于信仰問題衍生出了尖銳的沖突,甚至不乏武裝沖突。
在緬北、緬東地區還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家獨立的武裝割據集團。這些人之間不斷進行着利益沖突,根本沒有國家的概念。
而緬政府為保留自身實力和利益,對這些衍生出來的勢力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如今圍而不剿的政治局面。
軍閥割據,沉醉在他們權利遊戲的中心,卻苦了緬甸的老百姓。在現代化程序的世界中,緬甸就連電力供應都成了問題,仿佛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
緬甸成為如今這樣的混亂局面,除了曆史原因,更離不開其當權者的自私與貪婪。緬甸的統一,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緬甸解體對中國的影響
如果緬甸軍閥全面開展,最終國家解體,将會對大陸西南地區的穩定、邊境安全及經濟合作産生重大的影響。
若緬甸解體,撣邦将會獨立出來。其與大陸雲南接壤,邊境線長達一千多公裡。獨立可能會緻使大量難民湧入大陸境内,帶來邊防穩定的極大壓力,對雲南的社會穩定構成一定威脅。
撣邦是緬甸的一個少數民族地區,若其獨立出來會增加中國邊境地區的管理難度,且面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中緬關系可能會是以變得緊張。
緬甸解體還将影響中緬的經濟合作項目。撣邦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産業支柱,一旦獨立,将直面各邦要分一杯羹的境況。或将重創緬甸的經濟發展,影響中緬間的經濟合作。例如中緬油氣管道、皎漂港、玉石生意等。
中緬關系
目前,中緬關系總體上保持着友好态勢。在政治上,雙方上司人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共同倡導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中國支援緬甸的主權、獨立、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堅決不幹涉他國内政,支援東盟發揮着主管道作用。
在經濟方面,雙方推進經貿合作五年規劃,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緬經濟走廊建設。兩國在文化交流方面源遠流長,舉辦的“中緬文化旅遊年”進一步加深了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交流。
中緬關系有時也面臨着一些挑戰,如外部勢力幹擾和内政不穩等。期待雙方在未來的推動建設,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基于此,中國不會幹預緬甸問題,希望通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緬甸内部沖突,推動和平程序。
結語
說實話,緬甸問題已影響到世界的安全與穩定。販毒、詐騙這些因素間接影響着世界格局,甚至大陸人民也受到牽連。
但是,還是希望緬甸能夠通過自身解決這些問題,期望當權者能夠早些醒悟,從權利的世俗中脫離出來,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最後,希望中緬關系始終保持良好态勢,社會、經濟繁榮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