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ivotal 柳丹:珍視中國醫療創新成果,退出成行業發展破局點

Pivotal 柳丹:珍視中國醫療創新成果,退出成行業發展破局點

Pivotal bioVenture管理合夥人 柳丹博士

真正具備新質生産力的企業,一定要有更前沿的技術研發能力,能為所處領域帶來質的改變。

今年5月,在醫療行業有着二十年經驗的柳丹博士加盟了國際化美元基金Pivotal bioVenture(現中文名稱:鼎豐資本或鼎豐生科資本),擔任中國區管理合夥人。市場都在期待,在柳丹的加入後,這家專注于生命科技的投資機構将迎來怎樣的變化。

Pivotal bioVenture是由香港南豐集團旗下專注于全球生命科學投資的南豐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南豐生科)發起設立。

自2017年成立美國區業務、2018年成立中國區業務以來,Pivotal已經具備廣闊的國際視野與全球資源協調力。據了解,Pivotal緻力于在全球範圍内尋找創新的産品和技術,在大中華地區創立或投資一批領先的生命科技企業,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醫療需求。

目前,Pivotal的主要投資方向包括生物制藥、醫療器械及醫療服務等多個相關領域。

近幾年,新質生産力的帶動下,醫療行業也迎來不小的變化。柳丹看來,真正具備新質生産力的企業,一定要有更前沿的技術研發能力,能為所處領域帶來質的改變。

提及目前的醫療領域投資,柳丹直言,由于投資退出環節遇阻,今年一級市場市場化機構普遍處于停滞觀望狀态。他呼籲應正視創新藥帶給社會的科技價值和經濟價值,正是過去十年中國醫療領域的自主創新,為國内提供了高品質、可負擔的醫療産品,中國也在這個領域走向了世界前列。而行業的持續創新發展,需要暢通的退出管道支援。

“目前市場的破局點就在退出上,退出遇阻導緻上遊機構在‘注水'‘蓄水'後難以流轉。隻有資本市場退出管道暢通,真正讓生産要素流通起來,創新的活力才能重新被調動。”柳丹表示。

以下專訪内容,由融中财經整理。

融中财經:您如何了解新質生産力,對我們機構的投資政策有哪些影響?

柳丹:我對新質生産力的了解,一個是技術要前沿,相比原來是不僅有創新,還得有價值,實作質的改變。在前一段時間的創業大潮中,“卷”成了一種常态,或者有時候為了突出創新,故意做一些沒有實質意義的變化,号稱創新。在目前機構的投資政策中,都對這些僞創新、虛創新做了去僞存真,我們會隻看重有真正價值的創新。

融中财經:現階段醫療健康行業投資處于什麼樣的發展狀态?國内一級市場今年比較明顯的特征和變化是什麼?

柳丹:醫療健康行業目前整體上還比較低迷,屬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狀态,去産能和消化過去估值增長過快的一些負面影響。由于投資退出環節遇阻,今年一級市場市場化機構普遍處于停滞觀望狀态。引用我們以前一位創始人的原話,談及目前融資困境:“大家都不投了,而不是擇優而投。”

融中财經:上半年,“高端器械”“國産替代”“全球化”“滿足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等幾乎是所有機構仍願出手的關鍵字。在您看來是哪些因素導緻?是否會再次引發一些行業的投資泡沫?

柳丹:少數機構由于基金存續的機會,會針對極少數的偏好方向和風格,如國産替代、未滿足需求等做投資,但考慮到目前是投資方主導市場,議價能力較強,基本上還是比較接近平輪狀态,且珍惜出手,應該說投資泡沫很小。

融中财經:近兩年許多被投企業都在經曆水深火熱,作為投資機構,今年對醫療企業端的賦能主要做了哪些事情?企業面臨的典型困難有哪些?

柳丹:投後管理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這個形勢之下,我們會對公司管理層聯合采取一些精兵簡政的措施,在公司快速發展階段,往往都會覺得每一步的擴張都是必要的。但是在目前收緊的情況之下,反思過去的擴張,可以看到很多資源是可以被收縮和集中、提高使用效率的。應該說,采取精兵簡政措施的被投企業基本上都沒有發生效率下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現金流的緊張。

融中财經:對于醫療器械、新藥研發等方向,今年我們重點關注哪些細分領域?哪些階段的項目?出手了哪些項目,主要考慮哪些因素,可分享1—2個投資故事。

柳丹:我們作為市場上少數還有新資金做市場化投資的國際化美元基金,重點關注在國外同頻下的一些治療領域和創新管線機會,或者是有中國獨特市場特色和使用習慣的一些大品種。這些領域上,我們和國外美元VC關聯更多,經常會組團(資金、團隊和方案)來主導投資,也會更側重從全球戰略視角發掘國内資産的内在價值。是以,今年行業内大家普遍感覺是牆内開花牆外香,好苗子都“被國外買走了”。

融中财經:中國創業創新離不開資本支援,對于未來,投資機構和中國企業一同穿越經濟周期,您有哪些想要呼籲或者建議?

柳丹:我覺得大家應該正視創新藥給社會帶來的真正價值,現在醫保和人民的大病醫藥負擔之是以能從十年前的數十萬元每年到現在的幾千到幾萬元,很大得益于中國的自主研發創新,提供了高品質、可負擔的同類産品。如果資本市場退出仍然難以運轉,導緻中國的科創生态停滞,會非常可惜醫療行業創新這麼多年得之不易的成果。大家期望國資領頭代表人民币耐心資本參與市場投資建設,但也應明白看到真正的破局點就在退出上,退出遇阻導緻上遊機構在“注水”“蓄水”後難以流轉。隻有資本市場退出管道暢通,真正讓生産要素流通起來,創新的活力才能重新被調動。

另外,關于部分行業關注的投資條款如回購等,最近很多同行也都有發聲表态,我們要真正了解它們從美元舶來品到國内人民币條款的演變邏輯,真正從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态圈中,去了解和身體力行,才能避免得其形而不得其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