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檔案館征集接收到一批清朝及民國地契資料,填補清代檔案空白

館藏檔案資料時間前推近60年

市檔案館征集接收到一批清朝及民國地契資料,填補清代檔案空白
市檔案館征集接收到一批清朝及民國地契資料,填補清代檔案空白
市檔案館征集接收到一批清朝及民國地契資料,填補清代檔案空白
市檔案館征集接收到一批清朝及民國地契資料,填補清代檔案空白
市檔案館征集接收到一批清朝及民國地契資料,填補清代檔案空白

市檔案館征集到的一批清朝及民國地契資料,填補館藏清代檔案空白。圖為這批地契資料的部分内容。  楊澤鋒 攝

  □記者 蔡幼芳 通訊員 陳捷歡

  “立賣斷菜園根契人房侄紅奴,承祖父遺有己分下菜園三箱,土名紅紙埔路下……今因家務乏用,情願将菜園出賣,先招至親不就,托中招到房老叔隆善前來承買,三面言議,依口出得買斷價國币銀壹拾捌元正,即日艮契全中親收完訖,其菜園遂還付老叔前去管業,永為己業。一賣千休,永斷割藤。此系甘心情願,日後不敢反悔異言,中間并無來曆不明等情,如有不明,係侄自當,不幹叔之事,口恐無憑之。賣斷菜園根契人付執存照……”這是今年揭陽市檔案館在國際檔案日宣傳周期間接收進館的一批珍貴地契中的一份内容,訂契時間是民國庚辰年貳月初十日。

  捐贈者曾先生深情地說:“這些地契是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的,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捐贈給市檔案館。檔案館有更好的保管條件,能夠永久傳承。”

  這批地契資料包括清代5份、民國3份,時間跨越清朝鹹豐三年(1853)至民國庚辰年(1940)近百年。這些土地交易情況,詳細至界限、金額、在場人、訂立時間等内容。經過對這8份地契内容的仔細辨識,可以看出,這些年代經久的契約文書,多為家裡私有土地的交易文約,土地主人皆因手頭資金緊缺,将土地進行典當賣出換銀。經市檔案館鑒定,該批地契資料全部是原始契據,品相完好,彌足珍貴,是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産,其中儲存着豐富的曆史文化資訊,對研究清代及民國時期惠來縣社會經濟發展及民間房屋、土地流轉情況,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目前,這批地契資料已被我市檔案館列為館藏國家重點檔案資料珍藏,不僅豐富了館藏檔案資源種類,還将館藏檔案資料時間前推近60年,填補了市檔案館館藏清代檔案資料的空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