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海醫院肝膽胰脾外科:長海有金鋼 四步戰“癌王” | 緻敬第七個中國醫師節·健康中國 你我同行

在醫學的浩瀚宇宙中,有些星辰格外璀璨,它們散發出的光芒刺破黑暗,指引着人類與疾病鬥争的航程。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肝膽胰脾外科便是這樣一顆星辰——1989年,在王本茂教授的帶領下,長海醫院在國内較早成立了胰脾外科專業組,以“癌中之王”——胰腺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外科治療為臨床特色和主攻方向,參與并見證了中國胰腺外科的起步與發展。

1994年,金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六年制專業,并于長海醫院普外科開啟了他的職業生涯。在王本茂教授、仲劍平教授、唐岩教授和胡先貴教授等老一輩專家的指導下,他的臨床技能和水準得以迅速成長。随後,他在複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3年期間,養成了嚴謹細緻的科研作風。2003年,他獲得國家衛生部笹川獎學金,公派赴日本杏林大學醫學部研修,學習國際先進的肝膽胰外科技術。

2013年,金鋼教授成為長海醫院肝膽胰脾外科的領頭人。在他的帶領下,科室先後獲批國家教育部“胰腺癌早期診斷與綜合治療”創新團隊、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中心,并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英國格拉斯哥皇家癌症中心、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等多家機關深度合作,成為引領大陸胰腺癌精準醫學、規範化外科治療等領域的一顆璀璨“明星”。

長海醫院肝膽胰脾外科:長海有金鋼 四步戰“癌王” | 緻敬第七個中國醫師節·健康中國 你我同行

創新“四步曲”

開啟胰腺癌治療新篇章‍

“金主任,救救他!”

一個姓夏的小夥子在母親的陪伴下,從江西千裡迢迢來到長海醫院。他不到30歲的年紀,但診斷書上卻赫然寫着:胰頭癌肝轉移——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診斷。經過缜密的評估,他将小夏納入臨床試驗,并帶領多學科團隊采取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方案進行治療。半年時間,小夏的肝轉移病竈得到有效控制,随後,金鋼教授主刀,為他進行了手術。

手術成功了,4年來,小夏不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經曆,鼓舞着其他患者,還常在複診時,在診室外“現身說法”,安慰和教育那些同病相憐的病友。

“其實,他弄得我們有點不好意思……”金鋼教授笑着說:“但他的故事卻時刻告訴我:一定要對得起患者的期望。”

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其高死亡率主要歸因于早期症狀隐匿導緻的延遲診斷,錯失根治性手術機會。身為一名外科醫生,金鋼教授以全新視角下的整體戰略,展開了與胰腺癌的鬥争——他将這整體戰略歸納總結為“胰腺癌治療四步曲”。

Step 1 早期篩查

“要颠覆性、根本性提高胰腺癌的治療效果,就要從源頭做起。”金鋼教授深知,要想提高胰腺癌患者中遠期生存率,早期發現是關鍵。他帶領團隊于2020年下半年,在上海市楊浦區正式啟動亞洲首個“基于人工智能的胰腺癌早期篩查和高危人群随訪計劃”(ESPRIT -AI),建設了胰腺癌早篩的“上海隊列”。通過大樣本量臨床資料和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建構了胰腺癌高危風險評估模型。疫情期間,盡管面臨嚴峻挑戰,項目團隊仍在楊浦區疾控中心和12家社群醫院的大力支援下,成功篩查了5萬名55歲以上的居民,并從中篩出60例胰腺癌病例,其中三分之一為早期病例,手術效果顯著。這項工作獲得廣大居民和政府的高度評價,2024年,楊浦區把胰腺癌早期篩查列入了“實事項目”和“衛生健康惠民十項舉措”。“項目不僅提升了胰腺癌的早期發現率,更為高危人群提供了更為精準的健康管理方案。”金鋼教授說。

Step 2 多學科協作

“胰腺癌的治療不應僅僅局限于外科,而應由多學科團隊(MDT)協作完成。”金鋼教授介紹,長海醫院胰腺惡性惡性良性腫瘤MDT診療團隊涵蓋消化内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療科、核醫學科和介入科等多個學科,彙集包括李兆申院士、金震東教授和杜奕奇教授等在内的國内頂尖專家,在局部進展期胰腺癌(即晚期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治療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經過MDT評估、穿刺活檢、新輔助治療和轉化治療後再行根治性手術,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可達28個月。這一資料不僅國内領先,更與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德國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等國際知名癌症中心持平。

金鋼教授表示,通過新輔助治療和降期、轉化治療縮小甚至消除惡性良性腫瘤病竈,進而進行手術的政策,可顯著提升高危可切除胰腺癌、交界可切除胰腺癌乃至晚期胰腺癌伴轉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其中,胰腺癌伴肝轉移的晚期患者經過轉化治療中位生存期甚至達到了32.6個月,而國際臨床實驗中,平均水準也僅為12個月。他介紹,如今,胰腺惡性惡性良性腫瘤MDT團隊每周都要處理數十例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提供轉化治療、新輔助治療和個體化幹預。

Step 3 個體化治療

“個體化治療是精準醫學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惡性良性腫瘤治療的未來趨勢。”在精準醫學領域,金鋼教授帶領團隊,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惡性良性腫瘤新抗原多肽疫苗,為患者量身打造了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方案,真正實作了“一患一策”的精準治療理念。

同時,金鋼教授團隊還建構了國際上最大規模的胰腺癌類器官庫,徹底改變了傳統藥物篩選的方式,實作了高通量、高效率的“個體化篩藥”。惡性良性腫瘤類器官能夠在體外模拟惡性良性腫瘤的原位組織結構和生物學特性,幫助研究人員快速評估藥物對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敏感性和有效性,篩選出對特定患者有效的藥物,進而大大提高了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療效果。相關成果發表于《Cell》和《Nature》子刊,并獲得了2022年上海市重大項目支援,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Step 4 手術技術創新

“在手術技術方面,通過一代代外科醫生的努力,我們正逐漸将過去的‘天花闆’打破!”金鋼教授介紹,團隊不斷探索、創新,在國内率先開展了“聯合神經叢和淋巴清掃的胰腺癌擴大切除術”“動脈先行路徑胰腺癌切除術”。不僅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使得部分原本無法手術的病例得以治療。“金剪刀”獎、“金手術刀”獎、“國之名醫”等榮譽也紛至沓來。

此外,作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亞太地區的教育訓練中心,長海醫院在國内較早開展肝膽胰機器人微創手術。“機器人手術是未來的方向,但它與手術方式的變革一樣,隻是一種‘戰術’,而戰術應服從于患者的整體治療戰略。”金鋼教授表示,機器人手術在低惡性度和早期惡性良性腫瘤的治療中是非常好的選擇,但在實際應用中,應具體考慮患者的疾病特點和經濟承受能力。要治病,更要“救人”。‍

長海醫院肝膽胰脾外科:長海有金鋼 四步戰“癌王” | 緻敬第七個中國醫師節·健康中國 你我同行

以仁術救治生命

以仁心點亮希望‍

“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是推動醫學發展、提高醫療服務品質的關鍵。”

每周百餘位門診患者,個人年完成胰腺惡性良性腫瘤手術500餘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300餘例……但時至今日,金鋼教授仍記得自己在住院醫師階段,在王本茂教授帶教下做的第一台手術。

那是一台簡單的疝氣手術,經讨論,王本茂教授決定采用最經典的McVay法疝修補術式。“其實,我在實習期間已經主刀過二三十台闌尾手術了,是以,頗有些‘不以為然’。”

然而,這台原本隻需要二、三十分鐘的簡單手術卻做了兩個半小時——從設計切口、切皮,到逐層分離組織、找到疝囊并妥善處理,每一個步驟,王本茂教授都耐心帶教,詳細講解。當遇到疝囊堪頓導緻的大網膜組織粘連時,王本茂教授還讓金鋼打了個結。

“我很興奮,手術似乎一切順利,但第二天清晨7點,王本茂教授見到我後的第一句話說的就是:‘我昨天幾乎一宿沒睡。’”原來,王本茂教授一直擔心金鋼打的那個結會松開,晚上,他幾次三番給病房打電話詢問病人的血壓和狀況,天一亮就趕來了醫院——這種嚴謹治學的精神和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态度深刻地影響了金鋼教授的整個職業生涯。

承上方能啟下,如今,在前輩的言傳身教下成長的金鋼教授早已成為年輕醫生眼中“高山仰止”的老師。作為解放軍總後勤部“優秀教師”和軍隊院校“育才銀獎”獲得者,他在培養人才梯隊的過程中,不僅注重錘煉仁術,也注重修煉仁心。

金鋼教授非常重視對學生和青年醫師的全方位系統培養,包括人文修養、醫患溝通、科研能力、團隊合作等,會對每一名醫生進行涵蓋臨床、科研、教學的多方面訓練,他相信,隻有具備了全面的知識體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醫生們才能“知其然而知其是以然”,才能在面對複雜多變的疾病時做出最恰當的判斷和處理。同時,他還要求年輕醫生在外科不同的教授組之間輪轉,以“博取衆家之長”。醫學是一門需要長期傳承的學科,隻有通過修身立德和言傳身教,才能真正培養出既有高超醫術又有高尚醫德的醫生。

“我們面對的不單純是疾病,而是病人,是以我們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好人。”金鋼教授強調,要時刻以患者為中心,用科學的方法和人文的關懷去對待每一位患者,以仁術救治生命,以仁心點亮希望。‍

長海醫院肝膽胰脾外科:長海有金鋼 四步戰“癌王” | 緻敬第七個中國醫師節·健康中國 你我同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