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越南武廟中供奉着18位名将,可令人不解的是,這18位武将中,僅有六位是越南本土武将,剩下的12名則都來自中國,越南這麼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些武将又有什麼名頭?
唐朝謎的越南皇帝
武廟始建于唐玄宗時期,最開始被稱為武成王廟,主要是為了祭祀曆代名将建立的,進而鼓勵武将更盡心的為國家效力。
為了彰顯大唐的氣度,他把前朝立下過不世軍功的武将,也都請入了武廟,比如說姜子牙和張良等。
當然,不是所有的武将,都有資格進入武廟的,隻有滿足“忠、孝、武、仁、智”的标準,才能入選。不過随着朝代的更疊,入駐武廟的标準不同,那麼人也就不同了。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周邊許多國家也發展出了自己的武廟文化,比如說越南。隻是越南供奉的18位名将,僅有6位出自本國,其餘12位都來自于中國。
越南武廟是在1835年建立的,當時的越南的朝代是阮朝,皇帝是明命帝。這位皇帝非常崇拜盛唐時期的優秀文化,是以受唐朝武廟文化的影響,明命帝在越南也建立了武廟。
武廟建立以後,廟中供奉的武将是誰就成為了最大的問題,明命帝思來想去,出于效仿唐朝和讨好清朝皇帝的目的,他将12位中國名将的牌位放入了武廟之中,分别是:管仲、田穰苴、韓信、李靖、郭子儀、諸葛孔明、李晟、嶽飛、韓信、徐達、孫武和姜子牙。
這幾個武将一眼望過去全都認識,就是田穰苴和李晟稍微有點陌生。
田穰苴也就是司馬穰苴,春秋時期的人,對于這個人的評價是,軍事才能可跟姜子牙媲美,由此可見,此人的能力之強。
李晟則是唐朝名将,人稱“萬人敵”,他征讨吐蕃屢立奇功,為收複長安和平定戰亂,立下了汗馬功勞,戰功赫赫。
不過他們阮朝的武廟,隻供奉中國的武将,有點不太合适,總該供奉點自己的人吧。是以明命帝就又選出了六位越南将領供奉進去。從這個主神的設定就可以看出來,明命帝确實崇拜唐朝文化,因為越南武廟同樣以姜太公為主神,幾乎完全照搬了唐朝武廟模式。
對于武廟的布置,以及供奉中國武将的做法,明命帝的解釋就是,他們是華夏民族的後裔,是以尊重中華文化,也尊重自己的祖先。
甚至為了讓越南臣民,了解這些中國武将的戰績,明命帝不斷去搜集他們的故事,并且大力宣傳,久而久之,越南人也就從心底裡崇拜這些中原名将了。
中越關系的起源
說起來越南和中國的關系也非常的久遠,大約要追溯到上古時期,
那個時候越南的名字叫“交趾”,中國古籍中有關于神農嘗百草,南至交趾的故事。
秦朝建立以後,交趾成為了秦朝下設的一個郡,此時交趾就已經被納入中原政權了。在成為秦朝的郡之前,交趾還屬于母系氏族社會,直到納入中原政權,當地的部落才得以開化。
在歸入到秦版圖以後,秦始皇自然得管理這塊地方,是以他特意下令,讓趙佗帶人去交趾鎮守。
隻不過大陸的局勢不斷在變,朝代更新疊代的很快,是以交趾也就受大陸局勢的影響,也不斷在變化。
到了秦朝末年,各地起義軍爆發,趙佗就是其中之一,他成功脫離秦朝,建立了南越國,占領了大陸兩廣地區和現今越南那塊地。
到漢武帝時期,國家政局趨于穩定,漢武帝一聲令下,派兵剿滅了南越國,将兩廣地區和越南一帶收了回來。
可以說從秦朝開始,到五代十國之前,南越一直都是我們國家的領土,雖然中間他們也曾多次起義,但是始終沒有分離出去。
然而從唐朝末期開始,中華大地陷入了漫長的動亂之中,南越國似乎也找到了機會“自立門戶”。
五代十國朝局混亂,南越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發動叛亂以後成功建立吳朝。後來南越的勢力又逐漸被丁部領的起義軍吞并,建立丁朝,南越徹底分離出去。
到了宋朝時期,宋太祖本想趁着南越内亂,再收複他們,結果等到帶兵打過去的時候,南越早已完成了改革,建立了前黎朝,是以宋朝以失敗告終。
從此之後,宋朝再也沒有能力将南越收複回來,隻能承認南越的獨立。
不過剛脫離出去的南越,各方面實力都很差勁,領地也不大,為了防止被滅,隻能繼續依附我們國家。是以從宋朝到清朝,南越一直作為我們的藩屬國存在。
但是這中間,也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明成祖時期,南越又雙叒叕出現了内亂,明成祖趁着南越自顧不暇的時候,派兵對其鎮壓圍剿,成功收複了南越。這就叫“趁他病,要他命”。
隻不過這段統治時間并不長,1428年,越南再一次擺脫明朝的統治,實作了獨立。
雖然越南已經獨立了,但是和中國的關系并未完全鬧掰,在明朝時期,越南發生動亂,曾向朱元璋進行求援,朱元璋也大方的派出雲南王沐英,率大軍幫助越南王平反。
在清朝時期,越南也幾次前來對清王朝進行朝貢,是以兩國在外交上一直保持着不錯的關系。甚至“越南”的這個名字,都是清嘉慶皇帝賜的。
當時越南境内阮朝新帝上位,提出想要将國号改為南越,作為中國的藩屬國,他們自是沒有權利,自己改國号的,是以這件事遭到了嘉慶帝的拒絕。
新帝見嘉慶帝不同意,想着他許是有些不滿意的地方吧,是以就讓嘉慶帝取一個自己滿意的名字,作為他們的新國号。
嘉慶帝思來想去,也懶得想的太複雜,是以就直接把“南越”兩個字倒過來,稱為“越南”。阮朝皇帝欣然接受,是以越南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了現在。
越南雖然一直想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可是幾千年來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是以即使現在到越南去,也會發現他們的建築風格,與我們國家極為相似。
甚至就連文化上,也有漢文化的影子,比如說,越南就借鑒了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
公元1807年,阮朝也開始以科考的方式,在國内挑選人才,考試的内容中,也出現了基于宋代程朱理學相關的試題。就連阮朝的科舉體裁和文試也與清朝一緻。可以說,越南一直都在模仿中國的治國理念和文化。
結語
如果往上多數幾代的話,就會發現越南人的祖先身上流淌着的,是中華的血脈,是以越南武廟中,供奉着三分之二的中國武将,也不足為奇。
不過如此有淵源的兩個國家,甚至自诩華夏民族後裔的他們,之後做的事,都可以稱之為數典忘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