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王明九全集》首發式在天津舉行。
《王明九全集》編後記
作者 王冠峰
新春伊始,天津市新聞出版局評選的“優秀天津地方文化圖書(套書類)” ——《王明九全集》(十九卷精裝本套書,近五千頁碼、二百七十餘萬字型量)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大陸書壇墨苑首次由一位書法學者創編《章草彙編》《草書彙編》兩部大型書法專著,和為中國文字與傳統書法藝術立傳的全集。
王明九先生的哲嗣、《王明九全集》執行總編王冠峰介紹“全集”相關情況
作為王明九(1913-2001)老人的子女代表,我全程參加了編輯工作。在此,謹向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的鼎力支援緻以衷心感謝!向為《王明九全集》付出辛勤工作的顧問、編委、責編緻以衷心感謝!向為“全集”撰寫長達109年時空跨度的“王明九學術年譜”作者、天津市藝術史學會會長齊珏先生緻以衷心感謝!向關心、支援、幫助這部全集出版的有關上司、各界朋友和同道緻以衷心感謝!
父親在八十餘載翰墨生涯中,以國學為根基,在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三千年經典碑帖之間,廣收博采、融會貫通,左右手同時開弓寫一百六十餘種書體并賦予新的意境神韻,走出一條熔鑄古今、自成體系的藝術道路,形成專精廣博、獨樹一幟的藝術風範,是中國書法史、漢字發展史形成的經典法書臨池實踐者與理論研究者,是中國書法書體史研究的創立者,是近現代為數不多的集碑帖之大成者,是開拓章草學說的重要創始者,是以被譽為天津籍飲譽中外的書壇巨擘、文字學家、書法理論家。
辛亥革命老人、書壇壽星孫墨佛先生九十高齡時曾贊譽我父親書法:“明(九)老的臨池功夫成就之大,近五百年來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他的章草可與前賢媲美,而無愧章草淵源于蝌蚪、籀篆、皇象、鐘繇、王右軍”;稱贊我父親“對考證各碑帖已達盡善盡美的地步了。明老的章草楷書釋文得褚遂良空靈不傳之妙”;墨佛老還為《章草書學千字歌及注釋》撰寫了長篇序言,高度贊揚我父親的書法藝術與理論學說。
《王明九全集》是父親八十餘載翰墨生涯的總結。父親一生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強烈的文化責任感和不尚空談、多做實事的使命擔當赓續書法文脈,為中國文字立傳,為章草絕學立說,為書法文化向實用領域延伸和走近人民大衆,樹立起新的裡程碑。父親以畢生精力,以傳承、弘揚中國書法文化的情懷和實際行動,讴歌新時代:愛國擁軍、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陳雲同志、鄧穎超同志曾委托專人給予我父親親切關懷和勉勵。黨和國家上司人薄一波、陸定一、張愛萍、楊靜仁等上司同志為我父親的書法展題寫了展覽名稱,相關記述與題詞手迹見《紀念文集》。
《王明九全集》由五個系列組成。
第一,父親的《紀念文集》(第一卷)。有父親多次舉辦公益書法展覽活動的留影;父親的電視專題片解說詞;父親題寫的部分碑文、匾額、船名、公園名稱的榜書與寸楷;父親青年時期居滬學習、工作期間,經于右任先生親自錄取為中國标準草書學社成員的記載;前清太史、父親恩師程宗伊先生,滬上書畫大家金夢石先生等文人雅士給我父親的題詩、題扇和畫像;書壇壽星孫墨佛先生五十年前贊譽我父親書法理論與臨池實踐的序言、書信;著名作家何遲先生四十多年前在《天津日報》發表的為我父親所寫《翰墨歌》詩篇與書評;父親晚年以近千幅作品,多次舉辦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人民軍隊的書法展的報導;介紹父親在海外傳播中國國粹藝術書法展的一些報刊雜志載文;父親二十歲前的顔、柳楷書臨池字課、中年時期所書部分原大書簽、獨幕喜劇繪畫、鐵筆篆刻、詩篇題記等。有關上司、文化學者在我父親舉辦書法展時的緻信、緻詞、賀詞和出版物書序,部分文化學者在我父親書法藝術研讨會上的發言與發表著文等,一并收入全集。
第二,《中華三千年翰墨精粹集錦與注說》。古往今來,書法稱家者燦若星河,書法之作更是浩如煙海。父親集百家之長,寫自家面貌,手書三千年來代表各個曆史時期書法大家的代表作119種,又從名家名作、書法理論、他們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和對漢文字發展的推動作用這三個高度,一一加以論述。父親将屆九十高齡時,還把鮮見的一些碑帖古文字,譯成今天通用的文字,為書法史和漢字發展史留下考證資料。父親手書激活的這些經典碑帖與摩崖志銘等文字活化石,使人們看到這些曆經滄桑流傳下來的經典之作不再殘損斑駁,開辟了一條學習經典書法的嶄新途徑。這部書法史詩還再造或喚醒了沉睡千年的多種筆法,為經典法書的傳承與發展開創了全新通途。
第三,國際藝術節參展作品《唐詩百首.書法百種》。父親以一首唐詩、一種書法的形式,沿着三千年來殷甲周銘、秦篆漢隸、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宋、元、明、清的曆史脈絡,介紹漢文字從發生、發展到定型期間,曆次重大變革時期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并以他們的書法筆意神髓為載體,頌揚一千多年前璀璨輝煌的中華文化瑰寶。每一篇都附有父親對所書字型風格流派凝練而生動的簡介和點評,以助讀者透過書法與唐詩這兩種中國特有的國粹,感悟深沉厚重的文化積澱,和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深。這部書1989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在華東(上海)圖博會獲得優秀圖書獎。
《王明九書古詩文百篇》。包括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諸葛亮“前、後出師表”陳壽“隆中對”王羲之“蘭亭序”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杜牧“阿房宮賦”蘇東坡“前、後赤壁賦”文天祥“正氣歌”等千古傳誦的名篇佳作。這是一代代前賢自覺背負起沉重的曆史使命,留下一座座巍峨的藝術高峰,共同組成中華文脈,才使舉世無雙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綿延千年、亘古不息。面對這厚重的中華史詩,父親以如椽巨筆,将書法與詩文完美契合,以表達前賢詩篇的情與思。這部作品曾在北京、天津、香港等地展覽,還應邀遠赴美國哈佛大學、日本千葉、丹麥哥本哈根、法國北加萊海大區等地展出受到廣泛贊譽,特别是受到海外僑胞熱烈歡迎,這是父親為傳播中華文化、傳承書法藝術做出的可貴貢獻。
第四,父親的草書藝術體系。
一部《章草書學千字歌及注釋》。書中父親把一千個不同的章草字,提煉、升華為詩的韻律,又以兩萬餘言加以注釋,全面、完整、系統的論述書法藝術。
這部專著,父親結合自己多年治學心得,解開了許多古代書法家留下的極其玄奧的書法術語,這些術語的科學性和實用價值是驚人的。父親從全新視角擴充、延伸了書法藝術的實踐系統和應用領域,極大豐富了中國書法史的研究成果。
一部《章草彙編》。章草創始于秦通行于漢魏,它的筆法上承秦篆漢隸,下啟魏晉楷行。它的出現從結體上一改篆隸之繁難,為文字趨向草寫進行了第一次革新和突破。但是,章草畢竟屬于尚存古意的文字,随着歲月的流逝,存在難寫、難認、難講的瓶頸,進而逐漸趨向湮沒。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父親把瀕于湮沒的近萬個古章草字,按偏旁部首整理歸納成字典編成五卷。這是漢文字有史以來第一部章草字典,也是繼漢許慎《說文解字》清顧藹吉《隸辯》天津前輩鄉賢王襄《簠室殷契類纂》之後,屈指可數的幾部古文字字典,它的編成,為中國書法史和文字學填補了一項空白。
一部《草書彙編》。梁武帝蕭衍《草書狀》曰:“昔秦之時,諸侯争長,簡檄相傳,望烽走驿,以篆隸之難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書,蓋今草書是也”。字聖許慎雲:“漢興,有草書。”是編父親用抅摹寫拓之法,彙集自秦朝程邈至清代王铎等三百四十四位頂級書法家的草書三萬餘字,經反複核實、多方推敲,按《康熙字典》偏旁部首及各字順序排列,又在每個草書字首處标志楷書以助讀者查尋,編成六冊。天津市級老上司、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李研吾先生生前曾經贊譽“是目前中外水準最高、内容最豐富的一部草書字典。”
這一部書論、兩部字典,共同構成父親的草書藝術體系,是父親以精湛的書藝為中國文字立傳、為章草絕學立說、為世間留下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這三部書的編成,标志着父親在書體史研究中創立一個全新的獨立的學術體系,被譽為書壇一代宗師,在中國書法史上樹起一座嶄新的豐碑。
第五,父親手書深具魏晉精髓的帖學力作及榜書。包括《皇象急就章》《鐘繇宣示表》《索靖月儀帖》《淳化閣法帖·王羲之書法》《懷素自叙帖》《行書洛神賦》與《草書杜甫秋興八首》《章草書古今詩文七十二篇》等,這些作品筆法精妙、神形兼備、意境深遠、啟迪後人。1965年,父親還将30歲前書于上海的榜書第一碑《泰山石峪金剛經》縮寫臨本全冊(全集第九卷),重新裝訂并加以後記。我大伯父王雅堂先生作了長篇題記,講述我父親在滬學習、工作12年,與恩師程宗伊先生,名宿伊立勳、朱汝珍先生及滬上文友交往轶事。父親與津門老友、同道、同學馮璞、王堅白、于志秋、袁熙嘏、龔望等先生觀摩交流後,他們分别以題記、題句附後加以贊揚,記述了這部由舊作續寫的書壇佳話。
五年來,在搜集、整理、編輯《王明九全集》的過程中,我時常想起父親精神矍铄、不知疲倦的堅定目光,這是父親在鞭策鼓勵子女晚輩今後要更加發奮努力的殷切期望。
《王明九全集》是父親一生精研書法文化的心血結晶,是父親一生将國粹書法藝術奉獻祖國、奉獻人民的珍貴文化遺存,并展現出父親對曆史學、考古學與編纂、著述、訓诂、詩文及考證、版本、目錄等諸多學科領域深厚的學養,被有關文化學者譽為具有重要文獻意義的書法文化大觀。這部全集的問世,無疑會引領書法文化進一步走近人民大衆,為書壇墨苑、為天津地域文化的發展繁榮添彩助力,并期待更多後學者譜寫出更加宏大的時代華章,努力攀登更高的藝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