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報道稱,雷克薩斯正在商談在上海建設獨資工廠的可能性,并且期望獲得與特斯拉類似的待遇,包括稅收減免、政策支援、土地補助,以及不需要當地合資夥伴就能直接擁有和控制工廠的能力。并表示,該工廠将生産雷克薩斯的電動車型。目前,雷克薩斯暫未對該消息做出回應。
不過筆者認為,這又是雷克薩斯放出的一顆“煙霧彈”。
其實此前雷克薩斯就已經多次傳出即将國産,但是這麼多年依然遲遲沒有進行國産。主要是因為,第一、進口的雷克薩斯才是“雷粉”的夢中情車,才是品質的保障。第二、雷克薩斯的銷量之前保持的不錯,甚至長期加價銷售,經銷商也能夠賺的盆滿缽滿。第三、從競争環境來看,除了奔馳、寶馬、奧迪之外,雷克薩斯能夠在二線豪華品牌中保持優勢,即便是不國産也能夠實作一定的領先。再加上日本到中國的運輸距離并不算遠,在産能充足的情況下,雷克薩斯着實沒有國産的必要。
不過如今情況變了。雷克薩斯不加價也不好賣了,甚至像雷克薩斯ES這種的支柱車型開始大幅度的降價了。在2021年,雷克薩斯達到22.7萬輛的巅峰成績,随後就開始一路下跌。2022年雷克薩斯在華累計銷量17.6萬輛,同比下滑22.4%。而在2023年,雷克薩斯中國銷量累計18.14萬輛,同比增長3%。雖然有小幅增長,但銷量已經大不如前,并且這個增長幅度還是建立在終端大幅讓利的基礎上。
那麼雷克薩斯如今曝出規劃國産的消息,意圖十分明顯,就是想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來提振銷量。但是即便是實作國産,來進一步降低成本,來凸顯價格優勢,其面臨的局面也更加複雜。
首先,根據曝光的資訊來看,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将國産新能源産品,但是在新能源的技術上,雷克薩斯近些年并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此前雷克薩斯在中國推出純電中型SUV——RZ,前5月累計銷量僅445輛,可以說銷量十分慘淡。
另外,目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競争已經十分激烈,尤其是高端市場已經成長起來諸多實力品牌,比如說問界、理想、蔚來的表現同樣不俗,另外比亞迪甚至向百萬級的市場發起了沖擊。而諸如雷克薩斯這樣的二線豪華品牌,如今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力也已經大幅下滑,光靠此前積澱的口碑已經難以赢得國内消費者的認可。
而即便是雷克薩斯實作國産,在智能化水準、三電系統等方面,也難以展現優勢。不過也不排除雷克薩斯在國産後積極引入國内知名的零部件商,達到快速的實作産品量産,并且拉近與頭部新能源車企的差距。畢竟此前豐田就已經跟比亞迪展開合作,不過雷克薩斯如何凸顯自身産品的獨特标簽同樣将是一個難題。
其實早在2021年雷克薩斯就釋出了較為激進的新能源規劃,将在2035年将在歐洲、北美和中國實作純電動銷量100%的覆寫。在今年的東京車展上,雷克薩斯釋出了雷克薩斯LF-ZC概念車,并表示将于2026年開啟品牌進入電動化的變革階段。
無論是之前釋出的規劃,還是如今曝出的雷克薩斯規劃國産的消息,都顯示出其想要擁抱新能源市場的決心,但是如何付出實際行動,并且能否真正的打動消費者,為其買單,雷克薩斯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本文由文武車道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圖檔來自網絡,轉載請注明出處:文武車道,本文作者:和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