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劉翔,更慘,卻沒人記得!跳高天才朱建華:曾3次打破世界紀錄,卻因一次失利就被人寄刀片,被人指着鼻子罵——“你怎麼不去死?!”為國争光的他,為何會落得如此境地?
一個飛揚的身影,在上海小巷弄堂間穿梭,矯健的身手讓他甩開了一衆夥伴。
這就是1963年出生的朱建華,從小就展現出了驚人的運動天賦。
身高遠超同齡人,跳躍的能力更是出類拔萃。
十歲那年,朱建華被著名教練胡鴻飛相中,開啟了專業的跳高訓練。
那時的訓練環境相當簡陋,八十多平米的操場上連一個标準器材都沒有,就連測量身高的尺子都是胡教練親自動手制作的。
但這并沒有擊垮朱建華對運動的熱愛,反而促使他更加刻苦訓練。
幾年下來,朱建華在各類賽事中嶄露頭角,屢立新功。
1979年,16歲的他以2.13米的成績打破國内跳高紀錄,摘得銀牌。
一年後,他在三大賽事中連奪三冠,一舉成名。
1981年,他打破亞洲紀錄,同年還成為首位與耐克簽約的中國運動員。接連的輝煌戰績,讓朱建華聲名鵲起。
就在人們對朱建華的期待達到臨界點時,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上,他以2.37米的驚人成績打破世界紀錄!
這無疑是朱建華人生的重大突破,全國上下為之歡騰。
接下來的一年,朱建華連續三次重新整理世界紀錄,最終定格在2.39米,被冠以"跳高王子"的美譽。
這位上海小夥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跳高巨星,甚至身姿被雕刻在奧運紀念币上。
人們對朱建華的期望也與日俱增,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無疑是他最重要的舞台。
可就在賽前,朱建華卻深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折磨。
"所有人都已經把金牌頒給我了,我無時無刻不在緊張,甚至連睡眠都很困難"朱建華回憶說。壓力之大,讓人難以想象。
大賽當天,朱建華狀态一般,但還是連續跳過四個高度。
就在準備最後一跳時,一名英國運動員突然倒地,比賽被迫中斷。
這次意外徹底打亂了朱建華的節奏,使他在關鍵時刻失常,最終隻跳出2.31米的成績,獲得一枚銅牌。
雖然這是中國田徑奧運曆史上的首枚獎牌,但對于朱建華來說卻是人生的滑鐵盧。
僅僅兩個月前,他還戰勝了最終奪冠的那位德國選手。
就這樣,當初闆上釘釘的金牌化作了泡影。
謾罵、指責和诽謗随即而來,很多人寫信辱罵朱建華,甚至有人寄來剃刀和繩索,示意讓他自殺謝罪。
一夜之間,昔日萬人仰慕的英雄淪為千夫所指的敗将。
無數謾罵聲不絕于耳,連朱建華的家人也幾度陷入被辱罵和威脅的困境。
此後朱建華的運動生涯一蹶不振,1988年的奧運會上他止步于預賽即被淘汰。
1990年,27歲的他宣布退役。
在接受《當代體育》雜志采訪時,朱建華說出了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觀衆隻看到橫杆,你跳過去他們開心,跳不過去就扔汽水瓶子。"
退役後,朱建華結婚生女,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他在上海創辦了一家體育公司。
96年,他又創辦了一所跳高學校,希望為國家培養出新一代優秀運動健兒,他常年自掏腰包為學生補充營養。
如今年過60的朱建華,過着低調樸實的生活,他不以往日英雄自居,公司和家中再也看不到他曾經參賽時的照片。
回顧朱建華的經曆,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對運動員的期望值實在是太高了,高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
這種壓力之大,足以令任何人喘不過氣來。
成績被過度渲染和吹捧,注定會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
相比追求那枚金光閃閃的獎牌,欣賞運動員用汗水澆築的過程豈不更有意義?努力拼搏的精神,才是競技體育的最高含金量。
我們應該為朱建華掃去心頭曾經遭受的那些傷害,去欣賞和學習他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運動家精神。
即使在人生的低谷,他依然沒有放棄,用自己的方式繼續為中國體育事業貢獻力量。
對于追求卓越的運動員們,我們是缺少足夠的包容和了解的。
我們忽視了他們的付出,隻看到結果,忽視了他們的努力,隻看到獎牌。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位高高胖胖的中年人時,你很難想象,他就是當年那位三次打破世界紀錄、被雕刻在奧運紀念币上的"跳高王子"朱建華。
但如果你仔細傾聽他的故事,你一定會被這個曾經被唾棄的英雄深深打動,被他對體育事業的執着和堅韌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