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道兵汽車團的故事:援越抗美紀事原 創 /陳應柏 梅梓祥

作者:鐵道兵文化
鐵道兵汽車團的故事:援越抗美紀事原 創 /陳應柏 梅梓祥

梅梓祥導讀:

汽車團組建十連大車隊,參加援越抗美戰争,任務是配屬為越南修建8号、10号、l2号公路的鐵道兵十三師,把壓路機、推土機、裝載機等大型機械運回國内維修保養。時任班長的陳應柏撰寫了執行任務的過程:動員參戰,戰地見聞,藝高人膽大,在複雜地形駕駛汽車往返中越兩國,日常生活,勝利完成任務。

年深日久,如作者所言“對參戰細節的記憶有些模糊”,但觀一斑而知全班,宏觀的記述也具有史料價值,故此推介。

鐵道兵汽車團的故事:援越抗美紀事原 創 /陳應柏 梅梓祥

援越抗美紀事

陳應柏

援越抗美戰争,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二次出兵援助社會主義鄰國,抗擊美帝國主義侵略的戰争,可謂十年抗戰,最後以中、蘇、越人民的全面勝利,南越僞政權的倒台,美國的失敗撤出而告終。

這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作為支援部隊,共派出第二師、第十三師入越參戰,搶建鐵路、公路,建橋梁隧道,改建鐵路,建立擴建鐵路站點,搶修被美國飛機炸毀的鐵路公路設施,排除定時炸彈等多項任務,被越南人民譽為"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有力保障了越南抗美戰争的運輸需要。

在軍旅生涯中,我有幸參戰,是鐵道兵獨立汽車團唯一參戰連隊的一員。

記得是1967年8月份,連隊接到團裡指令組建援越抗美汽車分隊,配屬兄弟部隊執行戰場運輸任務。連隊立即召開傳達動員大會,全連同志紛紛報名,寫決心書,堅決要求上前線。我也積極報名參戰,因為我是一名預備黨員,7月份才準許入黨的,正是接受黨和部隊考驗的關鍵時刻,報名參戰義不容辭。連隊首長經過全面考慮,挑選了思想覺悟好、駕駛技術高的連隊骨幹,組成了十連參戰車隊。确定名單後,首先,進行保密教育,要求不準對家人親屬透露半點部隊出國援越的消息,隻能寫封信說,部隊有特殊任務,暫時不能和家人聯系,同時對車輛進行全面維修保養和噴漆換裝等準備工作。

我們援越抗美的主要任務是:配屬鐵道兵十三師執行支援任務。十三師為越南修建8号、10号、l2号公路,施工中要把壓路機、推土機、裝載機等大型機械運回到國内維修保養。這個任務就交給我們汽車團十連大車連來完成。

鐵道兵汽車團的故事:援越抗美紀事原 創 /陳應柏 梅梓祥

中國援越工程部隊第6支隊(鐵道兵十三師),擔負搶建的3條公路,穿行于崇山峻嶺,标準高,難度大。汽車團配屬戰場運輸任務。

第一次執行任務,帶隊的是團參謀長王彥和,還有組織股的張幹事,殷寶财連長,一排長王遠信等團、連、排首長,當時我是班長。

我們派去了10台法國進口的别爾裡也特平闆大拖車。每台車配一名駕駛員,一名助手,還有修理工,一共去了近二十多人。

車隊從雲南祿豐連隊駐地出發,先到昆明集結,鐵十三師首長,對汽車團大車連的到來,非常重視和關懷,專門派出歐陽助理員全程接待我們,到昆明的當天晚上,歐陽助理員特意搞來演出票,安排我們汽車團的同志到昆明“國防大劇院”觀看歌舞劇《沙家浜》,當時記得場面特别宏大,演出特别精彩,同去的戰友都第一次見到這震撼的場面,幾十年過去了還記憶猶新。第二天一早,車隊從昆明出發,經過一天的行軍,到達雲南的開遠市,做入越前的準備工作。首先,人換裝,都脫去軍裝,換上越南式服裝,每人發兩件灰布單衣,兩件黃襯衣,一雙涼鞋,一頂越南綠色安全帽,一張綠色防潮布。車牌号也改為地方牌照。個人帶的軍裝都打包寄存在開遠市部隊招待所。當時出兵援越抗美沒有公開,處于保密狀态。人員部隊不能使用原編号,統一稱為“中國志願工程支隊”,鐵十三師為六支隊。歐陽助理員對我們入越人員又進行了保密教育,包括不能暴露部隊的番号,通信不能封口,接受檢查,回址隻能寫郵箱等。車駕駛室都覆寫上僞裝網。人員教育,換裝,僞裝網都完成後,車隊開始向越南進發。我們是從雲南省的金平縣進入越南境内的。在中國這側,戰争氣氛雖然有,但還不影響邊民的正常生活。進入越南就不同了,大的橋梁兩側,高山山頂,都有高炮部隊防守,高高的炮管指向天空,人員、車輛、大炮都披着僞裝網,越往前開進,戰場緊張氣氛越濃。

到越南奠邊府,就看見公路兩邊的田野上,到處布滿大大小小的炸彈坑。其中大的坑,有五六米直徑,幾米深。你搬一個大石頭丢下去,都不見混水,隻看到幾個水泡泡。還有不少沒有爆炸的炸彈,大的有兩米多長,直徑粗的一個人都抱不過來。進去縱深幾十公裡,沒有見到一處像樣的房子,基本都被美機炸毀了,到處是殘牆斷壁,戰争破壞場面十分慘烈。我們去的宿營駐地在越南的孟康附近,一座大山腳下,這裡山高林密,駐紮着鐵十三師後勤部,他們事先為我們準備好營房。說是營房吧,其實就是用竹子茅草搭建的簡陋草棚,床是用圓木搭的。排長和我們住一個大通鋪,團參謀長和連長住一個小一點的房間。車輛就停在營房五十米密林外的空地上,車上有僞裝網,隐蔽性也很好。為防止美機的空襲轟炸,部隊的防空要求很嚴。營房都小而分散,分布在密林中。白天,部隊做飯不能有煙火;睌上不能有燈光,容不得半點馬虎。十三師後勤部的首長還特意到連隊駐地看望我們,派出楊科長負責我們的生活和任務的下達。

在營地稍作休整,我們就投入了緊張的運輸任務,十台平闆拖車分頭到十三師機械連施工現場裝上待修的推土機、裝載機、壓路機,向國内運送。因為戰時,即使是鐵道兵、工程兵搶修的公路也不寬。越南多山,坡陡彎急,稍不留神,就會滑出路面,釀成事故。我們的拖車又高又大又寬,再裝上推土機等大型機械,駕駛起來更加困難。是以執行任務時必須非常小心,絲毫不敢大意,一個個緊握方向盤,睜大眼睛,謹慎駕駛。在越南,雨水多,河流多,洪水多,基本橋梁都被美機給炸毀了,中越人民也在戰争中學習戰争,發明了水中橋。即在河水下面鋪上條石,水在橋上面流,車在水中的橋上走。敵機發現沒橋,也就不投炸彈了。我們入越時,鐵道兵、工程兵在大的河流上又都架起了新橋,小河淺河還走水中橋,是以涉水過河是常事。從越南老街出境到雲南開遠市還有兩百公裡的路程,每完成一次運輸任務,往返都要一個星期左右。到開遠市有兩條路可走,走金平路短,時間短,但高山峽谷,路窄彎急,危險性大。走河口時間長一天,但路況好,我們大多選老街河口這條路,這也要翻越一座叫黃連山的大山,上山需要半天時間,下山也需要半天時間,山高坡陡,路長溝深,終年雲霧缭繞,冬天還有積雪。遇到陡坡一檔才能上去,人走路都比車快。上山每次中途都要停下車來往水箱中補充水,防止散熱器過熱開鍋。下山也要中途停下車來往自制的刹車水桶中加水,防止車輪過熱刹車失靈。因為我們裝備的法國平闆大拖車設計是為平原碼頭運輸用的,在這樣惡劣環境中使用,水土不服。是以大梁斷裂發生過,輪胎爆胎跑氣,刹車過熱經常發生。随車職工修理工積極想辦法,用舊油桶,自制改裝刹車散熱水桶,通過水管向輪毂噴水散熱。一天下來,司機和助手修理工都非常辛苦,但大家都堅持下來,沒有叫苦叫累的。

在越南,部隊吃的還是不錯的,大米都是東北大米,又白又好吃。白糖,花生米可以随便吃,用大盆盛着,随便吃随便拿。祖國人民為支援越南抗美,把最好吃的用的,最好的武器彈藥,最好的裝備支援給越南,支援給參戰部隊。中國政府和人民盡到最大的義務和犧牲。我們吃飯時經常有越南小孩到連隊炊事班要飯,炊事班戰友也不摳門,把一勺勺飯菜盛給他們。當時越南也非常窮,加上連年戰争,人民的吃穿住都很困難。

在越南期間,我們用錢隻能用代金券,而不用人民币。買東西必須到軍人服務社買,也不允許單獨行動。

我們連隊先後幾次到越南支援鐵道兵十三師執行任務,粟週奎連長(當時副連長)帶隊去過。甘水清、楊安倫、劉安銀、劉南豐、邱細欽、吳紹忠、葉錦華、薛興岱、商孝祥、江西安(職工)、劉玉文(修理工)等同志都先後出國援越抗美。參戰的所有戰友們,都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克服了各種困難,都圓滿完成了任務。萬幸的是,每次行動任務雖然危險繁重,但是大家都很安全。沒發生任何人員和車輛事故。在越南參戰執行任務最長時間是第一次,有半年時間,以後又去過幾次,完成運輸大型機械任務後,就撤回國内祿豐連隊駐地,每次出國參戰執行運輸任務我都參加了。汽車團大車連随着《越美和平談判》的簽定,和鐵十三師援建越南8号、10号、12号公路的完工,撤出越南回國而任務結束。

出國作戰期間,最擔心受怕、最難熬的應該是自己的家人、父母、妻子。出國半年,沒能與家裡通信,也不知道我們去哪了,是死是活。在家鄉,不明真相的人甚至說,我被打死了,回不來了。我父母和未婚妻傅大芳不知哭過多少回,都快急死了。當我回到連隊後寫信給家裡,報了平安,家裡人懸着的心才放下來。

時間過得真快啊,參戰時,我是年輕的班長,才二十幾歲。如今我都年逾古稀了,回憶過去的戰争經曆,感慨萬分。因年齡大了,時間太久,對參戰細節的記憶有些模糊,不夠細緻。還請教幾位健在的老戰友幫助回憶,又記起了一些。 對去越南參戰人員,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當時給每人都發了一套紀念章。

鐵道兵汽車團的故事:援越抗美紀事原 創 /陳應柏 梅梓祥

陳應柏,四川省安嶽縣人,中共黨員。1965年3月入伍,鐵道兵獨立汽車團十連任班長、排長、副指導員、指導員;1967年8月随部隊入越參加援越抗美。1979年10月,轉業到四川省内江市建設局工作。退休時任主任科員。1997年1月退休。

編輯:樂在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