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米粒媽愛分享

2024-05-29 14:53釋出于北京育兒領域創作者

文 | 米粒媽

如果孩子半夜突然走進房間對你說“媽媽,抱抱”,你會是什麼反應?

米粒媽的第一感覺就是,孩子可能遇到難事了。

最近,米粒媽刷到了一個文章,一位媽媽講述了初三女兒向自己“求救”的全過程。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從女兒發出擁抱請求開始,媽媽敏銳地發現了女兒情緒的不對,她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擁抱了女兒,并且輕輕拍她的背。

媽媽還什麼都沒說,女兒在輕撫下就哭了出來:“媽媽,我好難受,睡不着。”

看到女兒的痛苦,媽媽立刻開始詢問女兒發生了什麼事,女兒也徹底向媽媽打開心扉,母女倆足足聊了2個多小時。

而困擾初三女兒的難題竟然是——作業。

有沒有一種牛頭蛇尾的感覺,我以為你遇到什麼困難了,結果隻是寫不完作業?

可是這位媽媽沒有上演一場“變臉”,而是捕捉到了一個信号:女兒已經要被作業壓垮了。

是以,就真的不讓孩子寫作業了?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孩子隻需要你的“差別對待”

原來,女兒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對自己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在完成作業之外,還需要一些自主學習的時間,用來鞏固或者預習。

可是,每天的作業量于她而言實在太大,她做作業又很認真,速度提不上來,于是造成了一個兩難的局面:

作業做完就沒時間自主學習,不做完又會受罰。

是以在這個難題面前,女兒感覺自己被左右拉扯,壓力巨大。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而且這種狀态竟然從初二就已經開始了,雖然自己在努力調整、克服,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一直沒有辦法解決。

每天都要快12點才能入睡,不僅女兒難受,媽媽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聯想到孩子自從初二下學期開始經常生病,不是胃痛就是喉嚨痛,媽媽才反應過來孩子原來是晚睡加上心理壓力造成的。

了解了女兒的處境,媽媽立刻拍闆:“你就放輕松,如果作業實在做不完,老師找你,你讓他來找我,我給你兜底。”

這對大人來說可能隻是一句話的事,但對于孩子,卻是一下子挪開了心口的巨石。

媽媽也不是說說而已,第二天就給班主任發送了消息,婉轉地表達了希望減免女兒作業的請求。

但是班主任可能覺得不太好破例,建議讓孩子主動和各科老師說這件事。

媽媽了解女兒一定不敢主動開口,愣是硬着頭皮請求班主任幫忙和各科老師說明。

于是,就有了這份“出格”的減免作業申請書。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在這位媽媽的人生中,自己一直規規矩矩,沒有出頭冒尖過,卻為了初三的女兒,做了這樣出格的事。

雖然媽媽也很忐忑,甚至認為這樣做稱得上是“離經叛道”,可她不後悔為女兒兜底。

文章裡有這樣一段話,讓米粒媽讀起來很感動:

學校的規定,孩子沒有能力去對抗。

而我,作為她的媽媽,是她堅強的後盾,她碰到了無法解決的困難,我選擇站在她這邊,給她力量,支援和幫助。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最終,孩子的作業得到了減免,可是她沒有是以放松去玩,而是認真完成自己覺得重要的部分,然後再安心入睡。

可是,女兒的話變得多了起來,也明顯更加愛笑,三不五時生病的情況也得到了改善。

看到了這樣的變化,文章下面的留言,幾乎是清一色的支援,但米粒媽也發現了一些頗為心酸的故事。

“我媽隻會說,上學做題有那麼難嗎?考試壓力有那麼大嗎?”、

“要是我父母,肯定說别人都沒事怎麼就你不行!”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米粒媽能了解,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想用其他人的經曆做對照,激勵孩子度過難關。

可問題是,同樣的大山,在距離不同的人眼中,高度是不同的。

每個孩子的狀況都有所不同,老師需要一碗水端平,父母不就更應該因材施教嗎?

父母希望看到他人對孩子的好,但其實孩子最需要的,隻是父母的特殊對待,而不是和同學朋友的“一視同仁”。

就像這個初三的女孩,作業的重擔已經壓得她無法喘息,認真的态度甚至内耗到影響身體健康,如果媽媽不出手,她又該怎麼熬過去呢?

要知道,父母對孩子的了解和支援是少年時代頭頂的傘,不僅擋雨,更會為被陽光暴曬的孩子提供永遠不會散去的陰涼。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流水線模式,養不出健康的孩子

《媽媽的悔過書》作者李柳南,是南韓首爾一所知名國小的校長,她教出的孩子成績傲人不說,比賽獎項也能拿到手軟。

好像是教育能力的證明,她高三的兒子全校排名前三,包攬各種比賽獎項,女兒也在知名女校讀高二。

是以,家長們擠破頭也想把孩子塞進她帶的班級,事業和家庭都如此成功,李柳南說是人生赢家也不過分。

可是,突然有一天,兒子和女兒拒絕上學,直接休學在家,每天擺爛,不是打遊戲就是看電影,甚至崩潰自殘。

更令李柳南絕望的是,曾經聽話懂事的一雙兒女,在家裡看見她就像看到蟑螂一樣厭惡,甚至惡狠狠地瞪着她:

“光聽到媽媽的聲音就起雞皮疙瘩,聽到媽媽說話就覺得喘不過氣,拜托你不要講話,嘴巴閉上吧!想看我們死嗎?”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聽到這樣的描述,你可能覺得“白眼狼”、“不肖子孫”這些詞語都無法描繪這對兄妹的惡劣,可事實是,他們之是以變成這樣,完全是被媽媽逼的。

因為自覺作為老師,在教育孩子上十分具有經驗,是以兩個孩子自從出生,就被李柳南放在了自己心目中的“進階人生生産線”上。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到家先摸電視機,判斷孩子看了多久電視,然後劈頭蓋臉指責;

參加學生會競選,不僅要反複修改演講文章并背誦,稍有錯誤就是訓斥,改不好就不能睡覺;

兒子想報名街舞社,不行,必須去讀書會,否則沒法寫進履歷加分,不和孩子商量直接沖進學校找老師修改;

女兒想穿喜歡的衣服,不行,顯得不嚴肅,給周圍人留下的印象不好,甯可把衣服全部撕碎。

她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優秀标準,一點點捏出了兩個符合要求的人偶,孩子不聽就打罵,一切過程都簡單粗暴,隻追求最極緻的效率。

因為她的眼裡,隻有名校最終的目标,而沒有孩子的需求。

可是孩子不是隻要塞進模闆,就能澆注出來的冰棍,教育更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為了安放自己的焦慮,而粗暴地對待孩子的成長過程,李柳南也得到了孩子最大程度的反彈。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用流水線的方式培養孩子,不僅僅是控制欲在作祟,更是父母偷懶的證明。

就算是種地,也得允許果子長得有大有小,想用最簡單的方法,得到一個完美的孩子,不僅是難為孩子,更是不負責任。

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咱們做父母的要靜待花開。

可米粒媽覺得,這話說對了一半。

每朵花都不同,有的喜陽,有的喜陰,要提供合适的環境,孩子也是如此,隻要父母願意根據孩子的情況,提供最合适的幫助,成長得豈不是更快。

還記得那個因為女兒倒數第一而頭疼的北大教授嗎?

他說自己和妻子雙雙高學曆,怎麼說也不可能生出一個笨孩子啊。

可女兒就是學不會聽不懂,拍桌子、吵架、大哭,幾乎每天輔導作業的時候都要上演一輪這樣的戲碼。

孩子委屈難受,父母也是苦不堪言。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最後,他也認清了女兒的平庸,決定為女兒兜底。

這種“兜底”,不是讓孩子随便學學,将來啃老就行,而是用最适合孩子的方法進行教學。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發現孩子接受能力和了解能力差,需要的時間多,他就每天騎自行車接女兒放學。

路上和女兒聊聊今天學了什麼,父女倆一問一答,把課堂上的知識再鞏固一次,加深印象,晚上寫作業,也能有針對性地輔導。

“偷懶”的教育方式的确省了力,卻一點都不省心。

不是因為孩子笨拙,而是父母套用了不合适的模闆。

米粒媽覺得,父母為孩子撐腰,絕不僅僅隻是給他支援,更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找到最合适的解決方法,為他下一次的決策提供寶貴的經驗。

一次撐腰,成就孩子百次正确的抉擇,難道不是最劃算的教育嗎?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心靈撫養,比什麼都重要

還記得15歲的胡鑫宇失蹤案嗎?

一名高中生驟然失蹤,人們猜測孩子是不是想不開,可父母言之鑿鑿孩子聽話懂事,沒有任何異常,不可能突然失蹤,于是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開展地毯式搜尋。

結果孩子的确是不堪壓力,選擇了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

媽媽始終認為,孩子成績優異,國小國中的老師和同學都喜歡他,不可能因為成績差而想不開。

可事實是,進入高一後,胡鑫宇多科測試中都排在班級中下遊,筆記本上說無法融入環境,社交媒體上也寫下了輕生的念頭。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和同學探讨的生死話題,隻被當作玩笑,沒有人知道他内心對于生死的掙紮。

但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曾向家人發出過求救信号。

失蹤前半個月,他一天就曾給媽媽打過3次電話,哭訴自己不想讀書想回家。

媽媽沒有讀懂孩子情緒背後的深意,雖然和哥哥一起在十一假期趕來安撫,卻始終沒有真正解決他的問題。

很多人都說,如果媽媽知道孩子打電話時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甯可不再讓他上學,也不願意是這樣的結果。

是啊,孩子的求救往往能夠表現出異常,信号卻極其微弱。

那咱們身為父母又能做什麼呢?

前陣子北京人大附中的一場家長會給出了标準答案。

人大附是六小強頭把交椅,宇宙牛校,可人家的家長會,聊的不是家長關心的事,而是孩子的内心想法。

人大附提前對孩子們進行了匿名調查,問及孩子們最希望父母在哪些方面幫助自己。

不是學習,不是物質,僅僅是做點好吃的。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談及希望家長參與學習的方式,孩子們的看法也格外一緻:盡量别參與。

“要有邊界感”、“不去着手控制我的學習節奏”、“别總說我笨”……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僅僅幾句話就可以看出,孩子在父母的控制下到底有多壓抑和痛苦,可他們無法改變現狀,隻能在這種匿名調查中寫下自己的心聲。

如果沒有這次機會,或許父母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供給與孩子的需求完全對不上。

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提供的,恰恰是最簡單的“情緒價值”。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孩子們隻希望父母多多安慰自己,在自己感到灰心時鼓勵自己,在進步時贊美自己。

相比于一次考試的成績高低,心靈的滋養遠比任何事都重要。

遺憾的是,很多家長懂得太晚了。

米粒在小區裡有一個學霸朋友邱邱,才國小就确診了抑郁症,已經休學兩周,現在正在接受治療。

米粒媽想起之前每次見面,他都心事重重的樣子,還真是沒想到這個孩子心裡竟然藏着冰山。

米粒告訴我:邱邱學習也非常好,但跟主動學習的學霸不同的是,他不是真心喜歡寫卷子。

即便做再多卷子,他也不會開心,可就算是生病休學了,邱邱腦子裡依然還惦記着寫卷子。

米粒媽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教會孩子努力并沒有錯,但是孩子的人生裡并不能隻有刻苦,更需要一點無關緊要的甜,才能撐過人生的難關。

前陣子米粒媽看到一位媽媽,因為高三的女兒很久都沒有露出笑臉,就網購了一個棉花糖機,為女兒請了一個晚自習的假。

那個晚上,她和女兒玩了一晚的棉花糖機,把書本、知識、成績統統抛之腦後,讓孩子徹底放松。

第二天,孩子就精神百倍地上學,連帶着學習都更起勁了。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網友的評論米粒媽很贊同:

“她要是能考上985、211,不差這一個晚上,考不上也不差這一個晚上,但她的内心會永遠記得這一個晚上帶來的快樂和輕松。”

“堅持”的确是随大流的安撫,卻不是孩子想要的私人訂制。

不論任何教育方法,都應該首先考慮孩子的感受,因為讓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事,沒有之一。

教育沒有模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父母的職責就是在一次次“獨家服務”中,和孩子共同摸索成長的最佳方案。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

檢視原圖 11K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 初三女兒不想寫作業,媽媽這樣幫女兒“撐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