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面漲價潮拉開帷幕,通脹要來了?

作者:君臨财富
全面漲價潮拉開帷幕,通脹要來了?

二季度以來,漲價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媒體上。

先是資源價格上漲,黃金、石油、銅鋁鎢等有色金屬……紛紛漲價。

這是第一波,由海外市場補庫存率先拉動,外加中東動蕩供給側擾動引起的。

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沒太多感覺。

畢竟國内CPI還是向下,處于通縮狀态,是以許多人都以為隻是暫時的。

沒想到,最近越來越多的資料在佐證,這波漲價潮開始向國内傳導了。

不僅是化工品開始漲價,最近公用事業部門也全面拉開了漲價的帷幕。

一,水價

5月9日,廣州市中心城區自來水價格改革方案聽證會舉行,共17名代表參加聽證會,調整後平均水價較現行價格提升0.87元/方(+34.4%)。

政府給出了兩套調價方案,方案一的居民用水第一、二、三階梯價格分别上漲31.3%/31.3%/97.0%,非居民用水價格上漲31.8%;

方案二的居民用水第一、二、三階梯價格分别上漲24.2%/24.2%/86.4%,非居民用水價格上漲39.0%。

兩套方案的平均供水價格均為3.4元/方,較現行價格提升0.87元/方(+34.4%)。

差别在于,方案一的居民用水漲幅更大,方案二的非居民用水漲幅更大。

現場17名代表均支援水價調整,其中9人支援方案一,7人支援方案二,1人未作出具體選擇。

漲價已是闆上釘釘。

其實,早在今年1月份,上海浦東、青浦等多地就收到了《關于調整區屬管理居民使用者水價的複函》,提出上海第一階梯綜合水價将從3.37元/方提升至4.05元/方(+20.2%)。

這樣看來,全國各大城市的水價上調,後續也會陸續開始。

二,瓦斯

自2023 年《關于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遊價格關聯機制的指導意見》出台後,瓦斯價格越來越市場化。

上遊能源價格漲了,下遊瓦斯價格自然也就跟漲。

據華創證券統計,2023年,至少有52個市、縣上調了居民用氣價格,統計範圍内的基礎居民氣價(即第一階梯氣價)平均上調0.256元/方,漲幅近10%。

其中河北10個地區的基礎居民氣價平均上調0.391元/方,漲幅達14%。

2024年,各地氣價關聯機制持續推進。

3月15日,深圳市發改委釋出調價通知,管道天然氣居民銷售價格第一檔升至3.41元/方,第二、三檔價格分别升至3.91元/方、5.16元/方,分别上調10%、9%、6%。

有媒體綜合統計了深圳、南京、成都、重慶等多地的調價檔案發現,本輪天然氣價格漲幅約在5%-11%之間。

三,高鐵

中國鐵路官網釋出調價公告,6月15日起,武廣高鐵、滬杭客專、滬昆客專、杭甬客專4條高鐵線路将調整客運票價。

調價後,以杭深鐵路杭甬段舉例,杭州東站到甯波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價為85元,較目前的公布票價71元,上漲約19.72%。

以滬昆高鐵杭長段舉例,杭州東站到長沙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價為485元,較目前的公布票價405元,上漲約19.75%。

以京廣高鐵武廣段舉例,武漢站至廣州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價為553元,較目前的公布票價463.5元,上漲約19.31%。

整體漲幅在19-20%左右,提價幅度大于上一次。

上次提價是在2021年6月,當時京滬高鐵二等座最高票價由598元提高至662元,漲幅10.70%。

四,電價

電價暫時未有上調的全面通知,但預期已經出來了。

首先,按現行規則,從5月起,居民階梯電價将進入“夏季模式”。

比如按廣東的标準,在夏季模式下——

當居民每月用電量在260度(含)以下時,适用第一檔計費标準,電價不作調整;

當月用電量為261度至600度時,适用第二檔計費标準,電價每度需加收0.05元;

當月用電量達601度及以上時,适用第三檔計費标準,電價每度需加收0.30元。

夏天天熱,空調開得多,電量需求大,本身就可能不知不覺的進入第二、第三檔。

其次,各地也在進行微調。

一個趨勢是,在保持總電價不變的同時,優化峰谷分時電價。

比如安徽,将目前執行的7、8兩個月的峰谷時間段擴大到7、8、9、1、12五個月。

另外,峰價上浮比例從81.3%提高至84.3%,谷價下浮比例從58.8%提高至 61.8%,即峰價更高,谷價更低。

總體上,電價保持了不變,但實際消費肯定是上升了的。

————

水、電、瓦斯、高鐵,各個公用事業部門都在或明或暗的上調價格。

主要原因,一是通脹的傳導作用。

上遊能源價格上漲,從國外傳導進來,相對市場化的瓦斯就直接漲價了。

相對沒那麼市場化的電力、供水、高鐵等行業,也要面臨着成本上升,價格上調是遲早的事情。

二是有助于緩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壓力。

這兩年國内的地方債壓力很大,地産低迷,财政收入下滑,公用事業隻能自己想辦法開源節流了。

由于以上兩個因素,這輪公用事業的漲價潮看來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

未來,還有可能愈演愈烈。

它對中國經濟各方面的影響,貌似也會越來越大。

第一個,對CPI和PPI資料。

4月份的CPI資料,同比轉正,為0.3%,前值是0.1%。

PPI同比-2.5%,看起來不佳,還是負的,但前值是-2.8%,其實已經改善了。

當然,這輪通脹是由成本上升引起的,并非下遊需求驅動,對經濟大盤未必見得是好事。

是以接下來的行情,可能将更多是結構性的機會。

第二個,重點關注中上遊行業的漲價機會。

公用事業屬于周期性行業,消費量基本上變化不大,業績變化主要由成本價格和消費價格驅動。

以年報資料為例——

2023年,SW公用事業闆塊整體實作營業收入22515億元,同比增長3.2%,實作歸母淨利潤1699億元,同比增長72.1%。

營收變化不大,但淨利潤卻大幅增長了72%!

主要原因就是煤價下跌,成本下降帶來了電力行業的業績暴漲。

電力行業在公用事業闆塊中占比最大,火電在電力行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是以對整個闆塊中的增量貢獻巨大。

全面漲價潮拉開帷幕,通脹要來了?

今年一季度,這個趨勢仍在持續,火電仍然貢獻了最大的業績增量。

全面漲價潮拉開帷幕,通脹要來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一季度火電業績雖然很好,但随着通脹輸入持續,如果煤炭漲價,火電的業績持續性是存疑的。

更值得看好的,反而是一季度業績下滑的瓦斯,以及成本剛性的水電、光電、核電等。

畢竟,在各個細分闆塊中,瓦斯的市場化機制是最順暢的,傳導最直接,瓦斯漲價會直接帶來業績的回暖。

水電一旦建成,成本幾乎為零,夏季水量充沛,發電量大增,再加上電價上漲、需求向上,夏天往往是業績的高峰。

光電方面,一季度霧霾多、陽光少,業績不好是正常的,進入夏天後,同樣會迎來跟水電相似的邏輯,光照強烈+需求向上,帶來業績的反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