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氫能産業化東風漸強 河北規劃2022年氫能産業鍊産值達150億元

本站記者 趙學義 見習記者 張曉宇

近日,河北省釋出了河北省氫能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河北省工業規模明顯擴大。到2022年,氫能關鍵裝備及其核心部件基本實作自主化、量産化,氫能産業鍊年産值将達到150億元。到2025年,培育國内先進企業10-15家,氫能産業鍊年産值達500億元。

"河北省作為京津周邊的特區,對其産業更新和能源消費轉型壓力較大,特别是在鋼鐵冶煉等領域産業轉型更新,需要大力發展環保節能減排、減排和降耗技術應用,積極拓展新興産業,氫能利用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突破性發展本土産業,推廣氫冶金技術已成為河北省發展的重點,"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闫海軒告訴證券日報。目前,氫能的成本相對較高,利用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發展氫能産業是一個很好的突破。"

中國投資協會投資咨詢委員會綠色創造辦公室副主任郭海飛表示:"河北是化石能源消費的一大省,如煤炭、節能減排壓力大、大氣污染防治壓力也很大,氫能等綠色能源的發展可以幫助改善河北省的能源供應結構, 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助力節能減排,改善生态環境品質,推動河北早日實作碳峰和碳中和。"

政策催化疊加

氫能産業化東風愈演愈烈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河北省以技術突破和産業培育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實作碳峰和碳中和目标,協調氫能産業布局,完善管理機制,規範有序發展,推進清潔建設。 低碳、安全、高效的新時代能源體系,率先為國家氫能産業打造高品質發展高地。

《規劃》提出建構"一區一芯、兩帶"産業結構,加快全省氫能産業高品質發展。"一區":打造張家口氫能産業整體産業發展試點區。"一個核心":以雄安新區為核心,打造氫能産業研發創新高地。"兩帶":建設氫能裝備制造業帶和建設沿海氫能應用示範帶。

天一數字經濟智庫進階研究員吳萬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河北省氫能規劃展現了多層次氫能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向地方政府的滲透效應,有利于推動"十四五"期間能源相關戰略落地,助力能源産業更新, 加快實作'雙碳'目标,全面提升資源效率,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借助政策和資本,氫能産業的快速發展也有利于優化地方産業布局,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随着當地氫能産業規劃或政策的落地,為産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催化劑,氫能産業化正在加速。

8月14日,中國首條100級市場營運的氫能重卡運輸線——易路氫能重卡示範線傳遞儀式在保定舉行。據悉,氫能重卡規模100輛的示範線,配備了長城汽車全神能源自主研發的100千瓦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

保定市發改委主任謝鵬表示,為滿足雄安新區砂岩骨料需求,計劃在2021-2024年示範期内推進1000張氫燃料電池重卡的運作,其中100張将在2021年推廣,逐漸達到1000輛。同時在"易線"配套建設6~10個加氫站,保證氫燃料電池重卡的正常運作。第一個加氫站采用加油-氣-加氫三聯體模式,加氫能力為1噸/天。2022-2024年将逐漸探索建設加油-加氣-加氫四個混合站,累計加氫能力40噸/天。

謝鵬表示,運作1000輛燃料電池重卡可實作溫室氣體減排10.84億噸/年。

對此,他說,河北省地方企業也可以使用氫氣的工業副産品,再加上利用"綠色電力"生産"綠色氫氣",可以幫助該省許多碳減排壓力企業實作低碳排放。位于保定附近的雄安新區也在積極擴大氫動力汽車的使用,結合張家口等地區的"綠色電力"靈活供應,未來低碳城市值得期待。唐山、燕等地區的鋼廠也在積極采用氫冶煉技術進行轉型更新,以減少碳排放和傳統能源消耗。可以說,從制氫到氫能利用,河北省擁有諸多優勢資源,氫氣産業鍊投資也有良性發展路徑,未來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奧會将以氫能汽車為保障,或者将進一步加快氫能汽車産業化程序。

薄海軒表示,河北省張家口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風光發電資源,而且具有低成本的風電/光伏氫能特殊優勢,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應用場景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結合2022年冬奧會的發展機遇,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的發展優勢非常明顯。

氫能擁抱十萬億元市場浪潮

河北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河北多家上市公司積極布局氫能領域。

今年3月29日,長城汽車宣布了氫能戰略,未來三年将投資超過30億元的氫能,并在2021年推出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在氫能汽車的大規模應用方面,長城汽車在氫能領域共投入20億元用于研發,力争在3-5年的示範期内打造國内首個氫能商用應用。

公司入股北京中氫環宇氫能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已完成位于北京市房山區萬可路與祁王街交叉口西北側的經濟固定加氫站建設,項目建設已順利完成,有待政府相關部門準許, 加氫站的運作可以正式啟動。

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的資料,到2050年,氫氣将創造3000萬個就業機會,減少60億噸的碳排放,并産生2.5萬億美元的全球能源,預計占全球能源的份額将達到18%。

根據《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産業白皮書》,到2050年,氫能将在交通運輸、儲能、工業、建築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氫能産業鍊産值将超過10萬億元。

面對氫能領域的藍海,吳萬英建議,相關企業應充分評估自身産能和氫能市場供需情況,加強氫能産業鍊技術研究,完善相關業務發展規劃,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政策支援,先發制人, 提升自身影響力,搶占氫能市場佔有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