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萊塢亞裔形象艱難改變,亞裔影視劇存在感漸強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呂克】上周發生的亞特蘭大槍擊事件,再度引發美國社會對亞裔被歧視問題的關注。20日至22日,美國多地爆發抗議活動,許多亞裔抗議者走上街頭,呼籲停止“對亞裔的仇恨”,其中包括不少好萊塢的亞裔名人。因熱門美劇《實習醫生格蕾》家喻戶曉、憑借《殺死伊芙》成為金球獎首位亞裔影後的吳珊卓,也在活動現場高舉喇叭,大聲喊出“我是亞裔我驕傲!”與非裔相比,亞裔在美國遭受的歧視——甚至漠視常常是隐性的。銀幕上的亞裔形象被污名化得更加明顯,亞裔演員正在通過自己的方式表現亞裔真實生活,改變美國社會對亞裔的歧視。

亞裔影視劇存在感漸強

近年來,一系列亞裔演員擔任主角,或是以亞裔人群、社群和文化為背景的影視劇在好萊塢越來越受歡迎。例如展現亞裔族群和亞洲年輕人生活的《摘金奇緣》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全球2.38億美元的票房也推動更多亞裔題材項目落地;華裔女導演王子逸執導、亞裔女星奧卡菲娜領銜的家庭悲喜劇《别告訴她》同樣獲得美國主流評論界的肯定,不僅提名2020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還讓年輕的奧卡菲娜摘得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獎;今年頒獎季中,展現韓裔生活的電影《米納裡》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和奧斯卡六項提名,其中移民家庭之間細膩的情感和文化的包容感人至深。

此外,還有熱門美劇《初來乍到》、高分獨立文藝片《真心半解》、迪士尼連續推出的兩部亞洲題材電影《花木蘭》《尋龍傳說》,以及PBS的專題紀錄片《亞裔美國人》等,這些年越來越多風格各異的影視劇誕生,不僅展現亞裔群體勇敢、樸實,勤勞的一面,也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西方白人社會對亞洲人的印象,這種趨勢總體上令人欣慰。

第一代亞裔女星深受歧視困擾

如今在美國生活的亞裔超過2000萬,占總人口的6%,然而早年間在好萊塢一提起亞洲人,不是“唐人街的黑幫、妓女”,就是“妖豔的異國女人”或“擅長東方幻術的巫師”。這種刻闆印象從默片時代就已深深烙下,第一代亞裔女星黃柳霜就深受各種歧視和偏見的困擾。美劇《好萊塢》中,就曾重制當賽珍珠的代表作《大地》要改編成電影時,黃柳霜是如何失去擔綱主演“中國婦女阿蘭”一角的機會的,“我整個演藝生涯裡,演得不是縱欲過度的妓女,就是危險的遠東妖婦,人們就希望我這樣長相的人來扮演這樣的角色!”

劇中楊雅慧飾演的黃柳霜痛苦地揭露當年好萊塢的潛規則,那時電影中的亞裔演員不是跑龍套就是性格單薄的花瓶或工具人。到上世紀70年代之後,随着李小龍、成龍等功夫巨星打入好萊塢市場,亞裔又常常和功夫聯系在一起,好萊塢需要亞裔男演員來擴充頗受歡迎的動作電影類型。這股熱潮一直到李安的《卧虎藏龍》獲得4項奧斯卡獎,主角周潤發、楊紫瓊和章子怡都趁機前往好萊塢發展,拍出《防彈武僧》《007之明日帝國》和《藝妓回憶錄》等影片。

這兩年,也有不少傑出的亞裔電影人受邀加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别告訴她》的主創王子逸和奧卡菲娜、《摘金奇緣》的女主角吳恬敏、在《花木蘭》中飾演花父的金牌配角馬泰等,都擁有了投票奧斯卡的資格,可以從專業獎項的角度引導和糾正美國主流輿論對亞裔的視角。

“我們不是什麼‘模範少數派’”

“雖然我們在好萊塢的發展取得進步,但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努力”,美劇《麻煩一家人》中的亞裔女星謝麗·科拉清醒地看到,“我們不是什麼‘模範少數派’,要讓好萊塢和整個國家明白這一點。這不是潮流,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消費亞洲傳統文化,肯定優秀電影人的同時,對于生活在當代社群裡的亞裔人群,好萊塢總體上還是陌生且忽視的。

在伍思薇導演、鄒兆龍參演的《真心半解》裡,這對亞裔父女在小鎮中一直格格不入,聰慧的女孩在同學看來就是個孤僻的“學霸”,很少有人會去靠近她豐富而細膩的内心世界。不隻是美國白人,在其他少數族裔眼中,亞裔就是與“書呆子”“極客”“功夫”畫等号。在201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黑人主持人克裡斯·洛克就拿3名亞裔兒童開涮,字裡行間強調亞洲人“精于數字”“專做手機”,這種帶有歧視性的刻闆玩笑遭到李安、林書豪等亞裔名人反對。

相比之下,美國非裔的影響力和聲量無論是在政壇還是在文體界,都比亞裔要大得多,這導緻好萊塢對非裔電影人和題材的重視程度都遠超亞裔。像首個非裔超級英雄片《黑豹》就獲得超過7億美元的北美票房,具有票房号召力、獲得奧斯卡獎項的非裔明星的人數也最多——威爾·史密斯、丹澤爾·華盛頓、哈利·貝瑞……今年的金球獎獲獎者和奧斯卡提名裡也有不少,亞裔明星則相形見绌。 究其原因,美國的亞裔群體雖然普遍具有高學曆和穩定收入,但從政和投身娛樂、體育行業的精英仍然相對較少,缺少代表族群并放大聲量的名人,又缺乏黑人民權運動那樣的長期鬥争經驗,如今隻有奮起直追才能維護自身的權益,像《别告訴她》《米納裡》等影片通過提名主流獎項獲得更大範圍的關注和認可,就是一種不錯的契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