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作者:陳詞a

自古以來,軍權與皇權的沖突沖突一直是威脅皇帝統治的一大隐患。如何有效控制武力,確定皇權的絕對權威,是明朝統治者面臨的一大考驗。在漫長的探索與實踐中,明朝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監軍制度,将軍權與皇權高度融合,進而鞏固了皇權對軍隊的絕對控制權。然而,這一制度的運作究竟是如何展開的?其中又存在着哪些得失利弊?讓我們一探究竟。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監軍制度的緣起與演變

監軍之制,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萌芽。當年戰火連綿,列國争霸,皆需派遣監軍以監視各路軍隊,防止軍閥謀反。《史記》就有這樣的記載:"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于是景公許之,使莊賈往。"由此可見,監軍之職早已出現。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到了秦朝,監軍制度便逐漸系統化。秦始皇曾派公子扶蘇來監視大将軍蒙恬的軍隊,還安插監禦史駐守各郡,監視當地軍隊。此舉旨在防範軍吏陽謀謀反。西漢亦然,分為垂相史、禦史巡視諸郡,刺史主理地方軍政事務。可見監軍之制已初具規模。

隋唐時期,監軍制度更加完善。唐朝設"給事中"這一監軍機構,專司監視各路軍隊,旨在加強皇權控制。監軍權力由此愈加膨脹,成為君王鎮壓異己的有力工具。直至明初,監軍制度沿襲前朝,被賦予了新的内涵。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朱元璋推翻元朝,奪取政權後,深知控制軍權對于維系王朝基業至關重要。他首先廢除大都督府,設定五軍都督府,皆由朱元璋親自掌控。随後又設定禦史台監察文武百官,屯田制解決軍費等。這些舉措皆為夯實監軍制度奠定基礎。

永樂朝後,為應對蒙古騎兵南侵,朱棣首創總兵鎮戍制度,在邊疆設防重地派駐重兵戍守。這支軍隊受朝廷直接指揮,成為奪取軍權的有力工具。永樂朝還大力推行宦官監軍制度,無所不在的宦官監視網絡加強了皇權對軍隊的控制。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由此可見,自春秋戰國時期開端,經曆秦漢隋唐洗禮,到了明朝達到極至,監軍制度幾經變革、完善,逐漸成為皇帝掌控軍權的利器。這一演進過程,可謂曲折離奇,殊為精彩。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明初統治者的軍權控制措施

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當年形勢艱難,四面楚歌。他深知鞏固統治,必先控制軍權。于是朱元璋在建國之初,便着手實施一系列管控軍隊的政策措施。

首先,朱元璋明令禁止宦官介入軍事,防範宦官竊國祚患。《明史》記載,他"立鐵牌于宮中,特别強調宦官不得涉足軍事領域"。足見朱元璋對軍權之忌憚。其次,朱元璋創設屯田制度,由軍士們自給自足,解決了軍費開支。這確定了軍饷供應,減輕了朝廷财政壓力。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為防止大臣竊國,朱元璋親自主持軍事大權,不假手于人。他廢除大都督府,設定五軍都督府,悉由其一人掌控。這無疑使朝廷軍權高度集中,形同一盤散沙。而一旦有異心人士圖謀不軌,朱元璋亦可輕易壓制。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建立了嚴密的監察體系,防微杜漸。據《皇明世法錄》記載,他在中央設立禦史台,派"糾察百司"之禦史,嚴密監控文武百官。在地方,也設有按察使司,監督百官政績。這套由上而下的層層把控,無疑加強了中央集權。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采取了論功行賞的做法,重用許多有功武将。然而,功高震主的将領亦可能生禍患。為防患于未然,朱元璋令軍權制衡,上下互相牽制。這無疑是出于深謀遠慮。

總的來說,朱元璋在建國之初,就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精心布局的措施,旨在集中軍權于朝廷,嚴加監控,防止私弊橫生。這為日後大明中央集權奠定了堅實基礎。朱元璋之深謀遠慮,當可見一斑。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總兵鎮戍制度的創立與發展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鞏固其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來控制軍權。但随着時間推移,新的威脅源源而來。北方草原上,蒙古騎兵屢次南侵,對明朝邊疆構成嚴峻考驗。為有效應對這一軍事威脅,明朝統治者不得不思變革,創立了總兵鎮戍制度。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永樂年間,蒙古騎兵在西北大舉南侵,珍珠港一役,直搗京師。朱棣親自督師,才勉強擊退。此役給朝廷敲響了警鐘——邊疆防線岌岌可危,随時有被突破之虞。于是,朱棣在邊防重地派駐重兵,由朝廷總兵坐鎮指揮,實行總兵鎮戍制度。

總兵鎮戍部隊由朝廷直接指揮,加強了中央集權對軍隊控制。此外,駐防重地也使邊疆構築了堅實的防線,形成了九邊防禦的雛形。這一制度舉措,切實減輕了朝廷防衛壓力。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值得一提的是,明中期宋明理學思想漸興,理學家如程颢等人大力提倡"内聖外王"的學說,強調統治者内修身心,外治理國家,以德化教育百姓。這一思潮對軍事制度也産生了一定影響。

總兵鎮戍制雖是軍事制度,但亦滲透了理學的思想色彩。駐防将士不僅肩負防務重任,更要以儒家仁義理念限制自身行為。有識之士還編撰了《鎮守錄》等軍事讀本,用以教育駐軍。可謂武德并重,軍民一體。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總兵鎮戍制的創立,确實是應對外患的無奈之舉。但它的運作卻貫徹了理學的精神核心,将儒家文化與軍事制度高度融合,産生了獨特的效果。這一制度不僅築起了堅實的國防屏障,更滲透着濃郁的文化氣息,可謂古今絕倫。

宦官監軍制度的确立與膨脹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永樂朝期間,總兵鎮戍制度雖已初具規模,但仍有欠缺。朝廷對軍隊的控制力度還有待加強。于是,朱棣遂有意無意地培植宦官力量,逐漸确立起宦官監軍制度。這一制度在後期則日益膨脹,對軍權産生了深遠影響。

早在建文年間,朱棣即充分利用宦官監視文武百官的作用。宦官韓珽等人就曾多次參與軍事行動,充當朱棣的眼線,實行監軍職責。及至永樂朝,朱棣徹底廢黜了文武權臣,加大宦官勢力,由此奠定了宦官監軍的基礎。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永樂末年,宦官已漸漸插手軍政大權。宦官王振等人連年鎮壓軍變,威望與地位日益提高。萬曆朝後,宦官監軍更是徹底膨脹。當時宦官魏忠賢專柄軍權,淩駕将帥,可謂無所不縱。

宦官入主軍務的過程由此可見一斑。然而,皇帝們又何以對宦官這般留戀,不惜損及軍權呢?這其中的内情亦殊為精彩。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萬曆年間,明廷指令"軍務皆從文"。這期間,宦官為了擴大威望,紛紛向總兵官員通風報信,窺探軍中動向。有的甚至私通軍士,圖謀不軌。總之,俨如無所不在的監視網絡,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

如此一來,宦官的重要性在皇帝心中無疑日益提高。皇帝又培植宦官,用以平衡文武權臣,收羅親信,牢牢控制朝政軍事。這無疑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權力手段,成為皇權與軍權結合的關鍵管道。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然而,這種宦官監軍制度在後期亦逐漸走向了極端。宦官腐敗橫行,寵信銳爪甚于将士。這不啻是刀把朝天的危險局面,最終釀成了萬曆朝中後期動蕩不安的混亂景象。不過這又是後話了。

監軍制度的得失分析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縱觀明朝曆史,監軍制度的确發揮了加強皇權控制的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它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弊端和負面影響。對其得失利弊,有必要作出客觀分析。

從積極方面來看,監軍之制無疑加強了皇權對軍權的控制力度。自朱元璋創立五軍都督府開始,明初便着手全面掌控軍事大權。禦史台層層監督,宦官監視軍務,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張嚴密的監控網絡。這確定了軍權高度集中,有利于維護朝廷權威。

皇權與軍權的完美結合:從監軍制度,看大明朝統治者如何控制軍隊

此外,監軍制度亦有助于防範軍閥蜂起。明初出身農民的将領,地位低微。為防止其驕橫叛逆,明廷就借助宦官來監視将士,使之永不失控。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軍閥割據的曆史慘劇重演。

然而,我們也不能對監軍制度過于美化。事實上,這一制度中亦存在着不少弊病,對王朝統治造成了一定沖擊。首當其沖的,就是宦官腐敗及掌控軍權。

宦官掌軍之弊,在萬曆中後期尤為突出。權傾朝野的魏忠賢,手握軍權亦為非作歹。行賄受賂,用威逼利誘,更遭貴戚藩王徹底懷恨在心。這種宦官專權,嚴重損害了軍心民望,釀成内亂陣痛。

除此之外,監軍制度本身的沖突沖突亦日益顯現。宦官大權獨攬,專美于前,加之紛争不休,漸漸失去制衡作用。這使朝廷視而不見,無法正視軍隊腐化。終至混亂不堪,成為王室覆亡的禍根。

結尾

誠然,監軍制度有其合理存在的背景與初衷。但我們也應審慎評判其利弊得失,勿視而不見其中暴戾與積弊。這一制度的興衰榮枯,都是明朝曆史的一個側寫。它折射出君主專制制度的種種病理,供我們深思熟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