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連故事:一段軍歌嘹亮的往事 文/顔炳榮 美篇制作/袁武學

作者:鐵道兵文化
一連故事:一段軍歌嘹亮的往事 文/顔炳榮 美篇制作/袁武學

顔炳榮

1962年8月,我應征入伍。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鐵道兵部隊的一員。新兵訓練後,我和桐鄉戰友們分到47團1連。1964年10月,部隊奉命從内蒙古移防到四川省樂山市沙灣鎮,擔負成昆鐵路施工任務。四年後轉至德昌縣成昆鐵路第二期工程。

一連故事:一段軍歌嘹亮的往事 文/顔炳榮 美篇制作/袁武學

記得那是1969年的春天,在紅軍當年的長征路上——四川省安甯河畔的新兵訓練團,迎來了一群來自上海的新兵這是一批有理想抱負、有文化知識的青年,他們的到來為部隊建設增添了新鮮血液。從此,我們之間多了一個稱謂,叫做戰友。加之我們的家鄉浙江與上海是近鄰,又同飲黃浦江的水,更多了一份濃濃的老鄉情。

一連故事:一段軍歌嘹亮的往事 文/顔炳榮 美篇制作/袁武學

那次新兵訓練結束不久,上海的戰友服從組織安排,配置設定到各自的崗位上。當時團機關駐地在德昌縣小高,朱桂林、朱瑞華、扈凡(曹心泉)三人相繼調入政治處宣傳部門,開始深入連隊、施工一線的宣傳報道、文化創作工作。這也為他們複員後分别成為解放日報報社記者、汽車報社總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楊國誠配置設定在勤務連從事通訊技術工作,由于認真負責,刻苦鑽研業務,技術上精益求精,後來成為團機關通訊部門的掌門人。林小弟從給養員、司務長到管理者,為機關幹部、戰士的夥食改善任勞任怨、不辭辛苦,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後勤保障工作崗位上。陸瑞明、朱土才、谷嘉泉、郭庚年、孫新宇、胡煜軍、徐新華……他們中有的在保衛部門工作,有的在營、連擔任書記員、文書、收發,為部隊的安全保衛,為各級上司之間的上情下達,發揮了重要的聯絡溝通和資料積累作用。還有大多數戰友分在基層連隊:有的是汽車駕駛員,往往是常年駕駛着解放牌汽車,翻山越嶺奔馳在從西安到陝南,或者是從西甯到天峻的長途運輸線上;有的是開着翻鬥車,起早摸黑地穿梭在施工工地上;有的是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空氣壓縮機、鼓風機、發電機等機械的操作工、修理工,不少戰友成為施工一線重要的技術骨幹力量。總之,上海戰友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為軍隊建設和鐵路修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連故事:一段軍歌嘹亮的往事 文/顔炳榮 美篇制作/袁武學

因為有多年的戰友情,即使各自回到地方上仍不忘在部隊裡建立的情誼。如:周海涵複員在上海鐵路公安部門工作,當時我還在部隊裡,有幾次回家探親歸隊時,從上海到西甯的火車卧鋪是一票難求,托小周幫忙,他總是有求必應,無論是在車票的數量上,還是時間上都給予充分的滿足。還有王爾康戰友的一次熱心相助,也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部隊即将從陝西調防至青海,我從西安回家探親時托運了兩件行李,途經上海從火車中轉時,王爾康特意趕來幫助我從火車站,轉運到大達碼頭開往平湖的輪船上。真摯的戰友情,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一連故事:一段軍歌嘹亮的往事 文/顔炳榮 美篇制作/袁武學

戰友啊,是否還記得:從安甯河畔到漢江兩岸,從秦巴山麓到青海高原,我們肩并肩,手挽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無論是在建造沙溝大橋、陳家溝大橋,還是在貫通芝麻地隧道、臘鵝隧道、沙壩隧道、新房子隧道、蜀河隧道、展園隧道、關角隧道等重點工程中,都灑下了我們辛勤的汗水,留下了我們戰天鬥地的豪邁身影!

一連故事:一段軍歌嘹亮的往事 文/顔炳榮 美篇制作/袁武學

戰友啊,是否還記得:夏日的漢江南北烈日如火,揮汗如雨;冬日的青海高原寒風刺骨,滴水成冰。我們曾一起翻山越嶺,為秦嶺山脈的山高谷深,道路艱險而驚心動魄;曾經一起為青海湖壯麗的湖光山色和鳥島奇觀而欣喜不已。我們一起戰酷暑、鬥嚴寒,曆經三千六百多個日日夜夜,終于迎來了成昆鐵路、襄渝鐵路的相繼接軌通車。當本世紀初喜慶青藏鐵路通車到拉薩的時候,我們感到格外的高興和自豪,那是因為我們曾經參加過青藏鐵路西甯到格爾木段的建設。

一連故事:一段軍歌嘹亮的往事 文/顔炳榮 美篇制作/袁武學

人生多少事,平常一首歌。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一段軍歌嘹亮的往事。上海的戰友,從你們入伍至今已近半個世紀,50年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一瞬間,而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決不是短暫的。這50年來,我們早已從部隊回到了地方,彼此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祖國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添磚加瓦。現在,雖然絕大多數人已經離開了工作崗位,但是那份建立在戰友之間的真摯友情,至今沒有絲改變,已成為我抹不去的記憶,這份濃濃的軍旅戰友情誼,讓人珍惜一輩子。

一連故事:一段軍歌嘹亮的往事 文/顔炳榮 美篇制作/袁武學

作者:顔炳榮 1962年6月從浙江桐鄉入伍,47團1連戰士、團軍務參謀

編輯:樂在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