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作者:甜途

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表現普通,赢得26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三,僅次于英國。這一成績被認為是中國參加奧運會以來最差的一次。

盡管中國女排在比賽中表現出色,成功奪得奧運冠軍,為國體育增光,但無法掩蓋整個代表團在當屆奧運會上的整體下滑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狀況并非首次發生,早在28年前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類似的低迷表現就曾經出現過。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回顧1988年漢城奧運會,特别是考慮到中國代表團在上屆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上斬獲15枚金牌的輝煌戰績,漢城奧運會上的表現更顯突兀,讓人難以了解。

然而,人生總有起伏。對于那個時候參加奧運會次數相對較少的中國代表團而言,每一次參與奧運會的經曆都是寶貴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當時中國軍團的成績與當時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密切相關。奧運會不僅僅是體育競技的舞台,更深刻地與政治因素交織在一起。

是以,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究竟經曆了怎樣的變化?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與洛杉矶奧運會的輝煌形成鮮明對比,媒體普遍将中國代表團在漢城奧運會的表現描述為“兵敗”,這是與上屆洛杉矶奧運會相比較而得出的結論。

四年前,中國軍團在美國洛杉矶奧運會上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這一屆奧運會标志着中國代表團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那一年,射擊運動員許海峰為中國代表團赢得了夏季奧運會曆史上的首枚金牌;中國女排奪得奧運金牌,成為大陸迄今為止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三大球項目中站上奧運最高領獎台的團體項目;“體操王子”李甯表現出色,一人包攬三枚金牌,再加上兩枚銀牌和一枚銅牌,成為當屆奧運會獲得獎牌數最多的運動員。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獎牌榜上,中國代表團以15枚金牌、8枚銀牌、9枚銅牌的總成績排名第四,僅次于東道主美國(83金61銀30銅)、羅馬尼亞(20金16銀17銅)和聯邦德國(即前西德,17金19銀23銅)。作為剛剛在那一屆比賽中赢得曆史首金的代表團,中國軍團的突破讓人驚喜。

然而,經過多年的付出和拼搏,大陸培養出一批奧運冠軍,展示了中國代表團的強大實力,為大陸成為體育大國奠定了基礎。在洛杉矶的輝煌發揮讓人期待四年後的漢城奧運會,但最終,漢城奧運會成為了一場令人沮喪的噩夢。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當屆比賽中,中國代表團派出了301名選手(也有說法是299人)參與比賽,較四年前洛杉矶奧運會的225人增加了76人,創下了中國代表團參賽人數的新紀錄。

然而,盡管參賽人數增加,最終的成績卻相當慘淡,僅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和12枚銅牌,排名獎牌榜第11位。

1988年9月17日,是當屆奧運會的第一個比賽日。中國隊在這一天有三個沖金點:男子自選手槍有許海峰和王義夫,男子舉重52公斤級有當時世界排名前三的何灼強,以及兩名女選手張秋萍和李丹參加女子氣步槍比賽,有望為中國隊赢得首枚金牌。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然而,現實卻殘酷地與理想相悖。在男子手槍自選決賽中,衛冕冠軍許海峰未能重制四年前的出色表現,僅位列第27名,甚至未能進入決賽,讓國人感到震驚;女子氣步槍的兩位選手同樣表現失常,未能晉級決賽;唯一正常發揮的何灼強獲得男子舉重52公斤級銅牌,勉強讓中國代表團在首日有所收獲。

中國代表團的首枚金牌直到第二天才誕生,跳水運動員許豔梅在女子10米跳台項目中獲得金牌,五星紅旗第一次在漢城奧運會的頒獎台上升起。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當然,即便此時,普遍認為中國代表團有望在當屆奧運會上取得與洛杉矶相媲美的成績。

人們寄予厚望的項目,體操和女排,尚未展開競技。人們期待着體操領域的巨星李甯和曾在洛杉矶勇奪大賽三連冠的中國女排,能夠為中國代表團赢得榮譽,重振其聲威。

然而,恰恰是這兩個備受期待的項目給予國人最沉痛的失望。

體操比賽于奧運會第四個比賽日展開。當時25歲的體操王子李甯作為中國體操隊的隊長,帶領團隊踏上了漢城奧運會的賽場。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盡管在年齡和技術能力上都處于個人巅峰,但李甯在比賽中的表現卻出人意料:在跳馬比賽中,他意外地重重摔倒在地,未能進入決賽;而曾在四年前奪冠的吊環項目上,李甯竟然在完成動作時将腳挂在環上,這樣的重大失誤導緻他衛冕無望。

在團體賽中,李甯同樣發揮失常,失去了往日的輕靈和飄逸,導緻中國男隊在他的失誤下失去前三的位置,最終未能獲得獎牌。李甯個人在本屆賽事中也是一片黯然,未能取得任何成績,收場令人扼腕。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然而,外界并不了解的是,由于長期的刻苦訓練,李甯早已飽受傷痕累累。

在漢城奧運會前,李甯遭遇了嚴重的腿部傷勢,甚至嚴重到足以迫使他提前退役(實際上,漢城奧運會後,李甯選擇了正式退出體操賽場)。

為了不影響備戰工作,以及外界對于李甯和中國體操隊的期望,體操隊對外保持了沉默,沒有公開李甯的傷情。

盡管群衆的目光敏銳,但因為缺乏了解,李甯從四年前的體操王子、奧運英雄,一下子淪為衆矢之的。

據李甯回憶,體操隊回國時,他在班機降落後特意等到其他所有人都離開飛機,然後匆匆離開,避免與接待大廳的人群交流,以免被發現。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然而,仍有一位敏銳的從業人員在通道中認出了他,發出了一句驚人的評論:“李甯啊,你在哪摔不好,居然跑去(參加)奧運會摔了!”

這番言論或許是無心之言,但對于李甯而言卻是沉重的打擊,讓他深感羞愧,隻能低頭匆匆走向通道盡頭。

李甯獨自承受了個人的失意,而與此同時,中國女排整個團隊也面臨了極大的尴尬。

作為衛冕冠軍,以及此前剛剛在兩屆世界杯(1981、1985)、兩屆世錦賽(1982、1986)和洛杉矶奧運會(1984)中奪得國際排聯三大賽的“五連冠”成績,中國女排受到的關注比李甯更為熱切。

這支女排以她們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而著稱,是中國軍團最有望在團體項目中奪牌的代表隊。盡管老将郎平、孫晉芳、張蓉芳等已經退役,但這支中國女排依然承載着巨大的期望,球迷們期望她們在漢城奧運會上取得輝煌戰績。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期望與失望成正比。在第一階段的小組賽中,中國女排在備受看好的情況下意外輸給南美勁旅秘魯隊,最終排名小組第二。淘汰賽半決賽中,面對最終奪冠的蘇聯隊,中國女排以0-3潰敗,首局更是以0-15慘敗,遭受了蘇聯隊的“剃光頭”侮辱。

在銅牌争奪戰中,雖然戰勝了另一支南美勁旅巴西,但首局卻以2-15失利,讓國人一片哀歎。

需要解釋一下,當時排球的得分規則不同于現在的每局25分+決勝局15分,而是每局15分+發球權制度。是以,若發球權在對方手中,對方可以連續得分,導緻0-15這樣誇張的比分。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與四年前洛杉矶凱旋的場面相比,這次的中國女排無緣金牌,回國時甚至沒有人去接機,球迷對球隊表現極為不滿,使球員們體驗到“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輸球的客觀原因有許多,包括隊伍在失去郎平、張蓉芳等名将後未能及時進行新老交替,球隊年齡偏大且傷病纏身,以及訓練強度不足等。

然而,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女排自身發展的停滞。著名作家趙瑜在體育文學作品《兵敗漢城》中指出,這支中國女排表現不如四年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她們在技戰術層面上的滞後。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四年前在洛杉矶取得的成功不僅源于當時擁有像郎平這樣的超級得分手,更關鍵的是中國女排在女排技術方面的運用和革新,引領了世界女排的發展潮流:技術全面、小球串聯精妙、單腳起跳快球(背飛)戰術、梯次攔網等。

這些技術曾是中國女排的制勝法寶,遠非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女排精神”。

趙瑜直言不諱地指出,空喊“敢打敢拼”解決不了問題,這樣的女排精神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随着袁偉民指導功成身退,中國女排在漢城奧運周期内一直經曆着主教練的更疊,這對球隊的系統管理和傳承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時任主教練李耀的經驗不足,無法獲得廣泛認可,同時也未能解決老隊員身體素質下降和新隊員缺乏大賽曆練等問題。

缺乏系統訓練導緻水準下降,到了奧運會上,面對強大的蘇聯隊,發球和一傳這兩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瞬間崩潰,整場半決賽,中國隊毫無還手之力。

最終,在整個漢城奧運會的比賽中,中國代表團總成績為5金11銀12銅,銀牌和銅牌相較四年前有所進步,但金牌減少了整整10枚。我們原本預期的多個沖金優勢項目都遭遇了挫折,許多運動員都經曆了類似于李甯和女排那樣的尴尬。

至少從金牌數量來看,這屆漢城奧運會将中國代表團在四年前洛杉矶取得的良好上升勢頭戛然而止。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一次,國際形勢的錯綜複雜對我們并不利。

從主觀原因來看,在改革開放之後,大陸的整體實力得到了顯著增強,體育事業的發展成為國家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年的艱苦備戰以及大陸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參加奧運會、赢得獎牌乃至金牌成為大陸體育代表團的首要目标。

盡管由于政治原因,大陸未能參加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但當時大陸體育代表團的實力已經達到了可以争奪奧運金牌的水準。

例如,中國女排的五連冠、李甯在1982年世界杯體操賽上奪得的6金,以及射擊、舉重、乒乓球等優勢項目,都為我們在洛杉矶奧運會上取得的巨大突破奠定了基礎。

當然,以上分析主要是從體育競技的角度來看。然而,體育與政治始終緊密相連,尤其是奧運會這種具有濃厚政治色彩的綜合性賽事。

國際局勢對于奧運會的影響巨大,因為運動員代表的是各國,如果一個國家選擇不參加奧運會,受到最嚴重損害的将是該國的傑出運動員。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國際局勢異常混亂。全球籠罩在不斷更新的冷戰陰影下,漢城奧運會之前的兩屆奧運會都發生了政治抵制的情況。

衆所周知,上世紀80年代的美蘇冷戰是當時的主旋律。而1980年和1984年這兩屆奧運會偏偏在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國家主辦: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由于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引發了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首的世界大部分國家對蘇聯侵略行為的憤慨,導緻這些國家抵制了莫斯科奧運會。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那次奧運會被認為是史上最不具含金量的一屆。在蘇聯代表團斬獲上百枚金牌的背後,卻是以美國為首的體育大國全部缺席,競技元素被徹底政治化的情景。

到了1984年,奧運聖火傳遞到美國洛杉矶。然而,以蘇聯為首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不包括中國)選擇了再次抵制這屆奧運會。

據資料統計,1984年國際奧委會成員總數為159個,參與洛杉矶奧運會的國家和地區有140個,而有19個國家和地區由于抵制或其他原因未能參與其中,其中包括金牌大國蘇聯和東德。

這些國家在奧運會上本有可觀的争金實力,然而由于運動員無法參賽,導緻這些國家在奧運會上的優勢項目出現了真空,這一真空需要其他國家來填補。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客觀來看,中國代表團在1984年奧運會上奪得的15枚金牌與這一原因密切相關。

而到了1988年的漢城,國際形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蘇聯政局的動蕩使其逐漸向西方傾斜,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革。這些國家獲得更多自主權,紛紛參加奧運會。

根據統計,國際奧委會在那個時候共有159個注冊國家和地區,所有這些國家和地區都參與了漢城奧運會。由于四年後的巴塞羅那奧運會時,蘇聯解體,東歐政局發生劇變,是以漢城奧運會成為第一屆所有會員國都參與的奧運會。

從運動員人數來看,美國代表團在漢城派出了612名運動員,蘇聯派出524人,而東道主南韓則派出467人。相比之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東道主中國代表團的參賽運動員人數為639人,最終獲得51枚金牌。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然而,到了1988年,中國代表團的運動員總數大約為300人。當時,大陸運動員并不像現在那樣擁有數十個沖金點,絕大多數運動員參賽難以有獲得獎牌的希望。

是以,四年前中國代表團在許多沖金項目上的優勢,在這次面臨極激烈競争的奧運會上顯得不再明顯。大陸運動員明顯沒有為此做好足夠的準備。

缺乏充分準備,再加上很多運動員受傷病困擾或者正經曆新老交替(如李甯和女排),以及一些年齡偏大、巅峰已過的運動員(例如許海峰),四年前的輝煌成績大大提高了國民對運動員表現的期望值。這就是為什麼出現“兵敗漢城”之說。

然而,中國代表團在經曆痛定思痛之後,更加注重體育運動的客觀規律,勤奮訓練并進行創新,勵精圖治。最終,在四年後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成功卷土重來,以16金22銀16銅的出色表現重新跻身獎牌榜第四。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按照漢城奧運會的标準,裡約奧運會對于中國代表團同樣是一次“兵敗”。

正如文章開篇所提到的,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同樣遭遇了挫折,金牌數僅有26枚,比四年前的倫敦奧運會減少了12枚,且在獎牌榜上被英國代表團超越,跌至第三。

然而,大陸體育代表團以及全國的體育迷,已經能夠以平常心看待奧運會的成績。原因有幾點:勝敗乃兵家常事,運動員成績有起伏波動是正常的;國民對于運動員有了更多了解,對運動員的生活狀況更為清楚,能夠更加寬容和了解;此外,大陸的綜合國力已經大幅提升,不再需要以“唯金牌論”來衡量運動員的表現。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每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即将到來之際,我們有機會以平和的心态欣賞體育比賽,感受競技之美,領略“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到來的東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已成功“奪回失地”:以38枚金牌差點在金牌榜上趕超傳統霸主美國隊(39金)。

銀牌和銅牌的分布也更加均衡,優勢項目相較以前更為豐富,我們的運動員參加的大多數賽事都展現了出色的競技水準。

此外,我們的運動員以陽光開朗、奮發向上的形象為人稱道,赢得了全球的尊重,為大陸在奧運會這個大舞台上展現了嶄新的大國風采。

1988年奧運會,中國軍團兵敗漢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用一句時髦的話來形容,“漢城之後總有巴塞羅那,裡約之後總有東京。”

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堅信“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更相信中國軍團将在奧運會上繼續頑強拼搏,譜寫新的輝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