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作者:鐵道兵文化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2024年4月17日,原5853部隊學生12連6班戰友廖鴻遠從國外回來探親訪友,與連隊戰友在西安相聚。

  歲月如河,悠悠流淌。我們站在時間的岸邊,手中捧起這杯陳年的酒,酒中倒映着五十載的風雨和回憶。這不僅僅是一杯酒,更是一段曆史的見證,是我們青春歲月中難忘的記憶。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五十三年前我們參加襄渝鐵路建設,這是原5853部隊學生12連戰友在連隊駐地合影。

  1971年3月,我們奔赴陝南安康參加襄渝鐵路建設。我們所屬解放軍5853部隊學生12連(也稱學兵12連),我在六班,全班14人。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照片拍攝于1971年8月,5853部隊學生12連連隊駐地漢江邊。2排6班全體戰友合影。

  在進入隧道施工的一段時間後,連隊進行調整,廖鴻遠調入了我們6班。在那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我們每日穿梭于駐地帳篷與工地之間,我們裝卸水泥、砂石,搶運木料,在隧道施工中,扒石渣裝鬥車,推鬥車出渣,同心協力,揮灑汗水。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1972年2排6班戰友合影

前排左起:蔚小平、康建設、廖鴻遠、劉宏軍、劉光強 。

後排左起:陸家民、龔桂松、陳立功、王志傑、郭金虎、張建。

  那時我們修建的是石廟溝2号隧道出口段和石廟溝三号隧道。在鐵道兵的帶領下,經過兩年多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我們連隊以犧牲一人,中途因傷病退場六人,傷殘四人的代價,最終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務。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這是我們參與修建的石廟溝三号隧道。

  73年7月退場配置設定工作,廖鴻遠配置設定到冶金機械廠做機械電氣維修工。他十分珍惜這份工作,認真學習鑽研技術,做事精益求精,成為企業裡的技術骨幹。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1973年初,廖鴻遠在襄渝鐵路建設工地留影。

  八十年代末,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鴻遠下海出國打工,憑借着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和過硬的電氣維修技術,在當地立住了腳,并舉家定居國外,這其中的艱辛也不得而知。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分别幾十年後的相聚

  在退休後的這些年裡,當年6班的戰友們經常聚會。遠在澳洲定居的廖鴻遠也非常渴望與大家相聚。在我們參加襄渝鐵路建設50周年時,由于疫情等原因,使他無法踏上回國的行程。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讓我們合個影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今年,我們都已步入古稀之年。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廖鴻遠終于攜夫人回國,與親人和戰友們相聚。那一刻,戰友們的心情無比激動,仿佛回到了那個熱血沸騰的青春年代。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50多年前我們睡在一個帳篷裡,床鋪挨着床鋪。

  歲月無情,如今我們已經步入老年人的行列,曆經滄桑,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輕的氣盛,閱過世上多少事,是非曲直心有悟。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當我們又一次相聚的時刻

  往事如煙随風去,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生就是個自然過程,生自然,老自然,死亦自然。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讓在國外旅居的戰友再次感受西安的飲食文化,儀式感很重要。

今天我們還能相聚,就是緣分,就是幸福。讓我們為那逝去的時光,為那些曾經的戰友,為那些共同度過的歲月斟滿這杯酒,共同品味那份深沉的友誼與感慨。願戰友們的友誼長久,祝戰友們的晚年生活幸福美滿!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

照片的記憶,跨越50多年今昔照片的對比。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廖鴻遠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張 建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王迎平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鐘勝利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劉忠志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張良才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王勁一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鞏慶和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朱連明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蔚小平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徐尚武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王長榮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龔貴松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劉宏軍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楊瑞祥

我為歲月斟滿一杯酒美篇制作/楊瑞祥

讓我們記住這相聚的時刻

感謝徐尚武、蔚小平、王迎平拍攝的照片

編輯:樂在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