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作者:铁道兵文化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2024年4月17日,原5853部队学生12连6班战友廖鸿远从国外回来探亲访友,与连队战友在西安相聚。

  岁月如河,悠悠流淌。我们站在时间的岸边,手中捧起这杯陈年的酒,酒中倒映着五十载的风雨和回忆。这不仅仅是一杯酒,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我们青春岁月中难忘的记忆。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五十三年前我们参加襄渝铁路建设,这是原5853部队学生12连战友在连队驻地合影。

  1971年3月,我们奔赴陕南安康参加襄渝铁路建设。我们所属解放军5853部队学生12连(也称学兵12连),我在六班,全班14人。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照片拍摄于1971年8月,5853部队学生12连连队驻地汉江边。2排6班全体战友合影。

  在进入隧道施工的一段时间后,连队进行调整,廖鸿远调入了我们6班。在那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每日穿梭于驻地帐篷与工地之间,我们装卸水泥、砂石,抢运木料,在隧道施工中,扒石渣装斗车,推斗车出渣,同心协力,挥洒汗水。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1972年2排6班战友合影

前排左起:蔚小平、康建设、廖鸿远、刘宏军、刘光强 。

后排左起:陆家民、龚桂松、陈立功、王志杰、郭金虎、张建。

  那时我们修建的是石庙沟2号隧道出口段和石庙沟三号隧道。在铁道兵的带领下,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我们连队以牺牲一人,中途因伤病退场六人,伤残四人的代价,最终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务。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这是我们参与修建的石庙沟三号隧道。

  73年7月退场分配工作,廖鸿远分配到冶金机械厂做机械电气维修工。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认真学习钻研技术,做事精益求精,成为企业里的技术骨干。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1973年初,廖鸿远在襄渝铁路建设工地留影。

  八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鸿远下海出国打工,凭借着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和过硬的电气维修技术,在当地立住了脚,并举家定居国外,这其中的艰辛也不得而知。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分别几十年后的相聚

  在退休后的这些年里,当年6班的战友们经常聚会。远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廖鸿远也非常渴望与大家相聚。在我们参加襄渝铁路建设50周年时,由于疫情等原因,使他无法踏上回国的行程。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让我们合个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我们都已步入古稀之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廖鸿远终于携夫人回国,与亲人和战友们相聚。那一刻,战友们的心情无比激动,仿佛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青春年代。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50多年前我们睡在一个帐篷里,床铺挨着床铺。

  岁月无情,如今我们已经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历经沧桑,再无少年的懵懂,再无年轻的气盛,阅过世上多少事,是非曲直心有悟。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当我们又一次相聚的时刻

  往事如烟随风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生就是个自然过程,生自然,老自然,死亦自然。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让在国外旅居的战友再次感受西安的饮食文化,仪式感很重要。

今天我们还能相聚,就是缘分,就是幸福。让我们为那逝去的时光,为那些曾经的战友,为那些共同度过的岁月斟满这杯酒,共同品味那份深沉的友谊与感慨。愿战友们的友谊长久,祝战友们的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

照片的记忆,跨越50多年今昔照片的对比。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廖鸿远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张 建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王迎平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钟胜利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刘忠志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张良才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王劲一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巩庆和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朱连明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蔚小平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徐尚武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王长荣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龚贵松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刘宏军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杨瑞祥

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美篇制作/杨瑞祥

让我们记住这相聚的时刻

感谢徐尚武、蔚小平、王迎平拍摄的照片

编辑:乐在其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