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賞民俗文化,看非遺表演 “天下媽祖回娘家”在湄洲島啟動

作者:海峽都市報

N海都記者 黃義偉 實習生 鄭秋菊 譚棟

4月9日上午10時,湄洲島媽祖祖廟聖旨門廣場,鑼鼓聲響,号聲長鳴,兩面繡有“天上聖母”的幡旗和18盞印有“升幡慶媽祖千秋聖誕,挂燈引黎民萬裡慈航”的紅燈從鑄銅飛鳳旗杆緩緩升起,為期一個月的“天下媽祖回娘家”正式啟動。

賞民俗文化,看非遺表演 “天下媽祖回娘家”在湄洲島啟動

湄洲媽祖董事會董事長

活動現場,來自泰國、越南等國的媽祖文化機構,山東、廣東、福建和台灣地區新北、宜蘭、花蓮、台東、台南、桃園、基隆、高雄等地近50家媽祖宮廟及文化機構代表,恭請分靈媽祖,拾階走向祖廟天後宮。在天後宮内,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為各宮廟分靈媽祖挂脰,并攜手海内外媽祖敬仰者舉行莊嚴的三獻禮儀式,同谒媽祖,共享平安。最隆重最精彩的,還是賞民俗文化,看非遺表演。

賞民俗文化,看非遺表演 “天下媽祖回娘家”在湄洲島啟動

這次參加表演的許多隊伍,來自全國各地,廣東湛江簕古龍巡舞讓人大開眼界。

簕古龍是湛江市赤坎區文章灣村特有的傳統舞龍技術,始于清朝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

簕古是南方常見的野生植物,葉片長而結實,葉緣和葉背中有銳刺,粗生易長,牲畜不敢惹,村民一般将其用作籬笆保護莊稼。簕古龍,顧名思義,便是當地人用原生态新鮮簕古葉片組成的遊龍,以橙子作龍眼,柚子皮作龍鼻鳳梨皮飾龍額,簕古葉扮龍角,劍麻片表龍舌,榕樹氣根作龍須再嵌以簕古果作龍牙,口腔則以紅布裝飾。一個栩栩如生、霸氣十足的龍頭便初現雛形,讓人不得不驚歎該項技藝之精妙卓絕。2009年7月20日列入廣東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賞民俗文化,看非遺表演 “天下媽祖回娘家”在湄洲島啟動

泉州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之一是古閩越族舞蹈之遺存,憨态可掬,場面壯觀。

湄洲女、惠安女、蟳埔女也是這次遊行隊伍中,最靓麗的一道風景。

湄洲女頭飾服飾,是莆田湄洲島上女子的一種傳統裝扮,跨越千年,世代相傳,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惠安女頭飾服飾,是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一種特殊的民間風情。女性在服飾中融入了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的元素,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蟳埔女頭飾服飾,蟳埔是大陸東南沿海一帶著名的漁村,和曆史文化名村蟳埔女的裝扮别具一格,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賞民俗文化,看非遺表演 “天下媽祖回娘家”在湄洲島啟動
賞民俗文化,看非遺表演 “天下媽祖回娘家”在湄洲島啟動

林金贊表示,随着媽祖誕辰的臨近,來自海内外的媽祖敬仰者陸續彙聚湄洲島,掀起“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熱潮,據不完全統計,正月至今,已有 660團68萬多人次來自天南海北的媽祖敬仰者回湄洲島谒祖進香。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媽祖的故鄉和海内外媽祖宮廟的祖庭,祖廟董事會将以“講好媽祖故事,傳播好媽祖文化,弘揚好媽祖精神,傳承好媽祖信俗”為己任,充分發揮祖地優勢,圍繞“天下媽祖回娘家”和“湄洲媽祖巡天下”兩大文化品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增進海内外同胞的心靈契合,與廣大媽祖敬仰者一道,共同繪就媽祖文化事業的美好畫卷。

編輯:丁小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