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作者:熱情的金桔A

白居易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鑽龜與祝蓍都是占蔔的方式)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

我在讀周史的時候說過,周公還真有篡權的企圖,導緻幾個弟弟發動叛亂,最後被迫把政權歸還給侄兒,但是,他兒子的封地魯國,留下了蛛絲馬迹,這就是,其它諸侯國隻有宋國有資格在祭祀祖先時可以使用頌的規格,魯國憑什麼使用頌的規格?無論如何,周公歸還了政權,周朝度過了瓶頸危機。

王莽就不同了。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王莽模仿的對象

一、新興之星

王莽曾祖父做過漢武帝繡衣禦史,祖父王禁做過廷尉史,生了四女八男:長女王君俠,次女王政君,即漢元帝皇後,三女王君力,四女王君弟;長子王鳳,次子王曼,即王莽生父,三子王譚,四子王崇,五子王商,六子王立,七子王根,八子王逢時。王政君入宮為後之日,就是王氏發迹之時。

王氏雖盛,但王莽父親王曼早死,沒能與王鳳七兄弟同獲封侯,是以史書說他“幼孤不及等比”,姑媽漢元帝皇後王政君憐憫王莽年幼喪父,才将他接“養後宮”。

這種特殊境遇,王莽一方面得混迹于統治階級最高層,同時又較一般纨绔子弟更加懂得權勢重要。

王莽自幼勤學,拜名儒為師,與飽學之士交遊,事母及寡嫂極孝,進而赢得極好聲譽。尤其對伯父、大司馬王鳳,恭順無不備至。侍鳳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進而感動王鳳。陽朔三年(前22年)秋,王鳳死前,将他托與元後及成帝。故王鳳死後,24歲的王莽即被任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從此進入仕途。黃門郎是少府的屬官,600石;射聲校尉,比二千石,副部級幹部。

進入政治舞台後,王莽愈加恭謹。他一方面巴結諸伯、叔父,一方面拉攏在朝的官僚及在野名士。當時一些官僚貴族,尤其是王氏外戚都“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遊相高”,唯有王莽,卻與其他貴族不同,博得了諸叔伯父及皇帝的歡心。王商曾上書,願将自己的封邑分一部分給他,元後又在永始元年(前16年)追封王曼為新都哀侯,以30歲的王莽嗣爵,相繼擔任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騎都尉、光祿大夫都是比二千石,但光祿大夫、侍中是政府官員,而射聲校尉、騎都尉是武官。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王莽升至宿衛近臣以後,“宿衛謹敕,爵位益尊,節操愈謙”。他不惜“散輿馬衣裘,振施賓客,家無所餘”,更在名士、官僚中廣為結交,為他鼓吹的人愈來愈多,名聲逐漸超過他的叔伯們。

王莽善于利用細微末節表現出與衆不同,如他不僅撫養寡嫂孤侄,而且常親“奉羊酒”去慰問其侄的老師和同學。他還特地為長子和侄兒同日完婚,在婚宴中,他數次離席,聲稱去為生病之母喂藥,這些舉動為王莽赢得“賢”“孝”之譽。莽曾買一侍婢,後來又怕别人說他同另外一些士大夫一樣好色,又連忙表白:聽說将軍朱博無子,這侍婢是為朱将軍買的,當天就把侍婢送給朱博。這種做法,在統治階級荒淫腐朽的西漢末年,顯得與“衆”不同,因而得到朝野人士的稱譽。

當時,正值曲陽侯王根為大司馬輔政。由于王根久病,請求免職,依當時地位,接替王根任大司馬的應是淳于長,因淳于長是元後的姨甥,又因助成帝寵妃趙飛燕立為皇後,而得到皇帝重用,賜爵關内侯,後封定陵侯。王莽位在淳于長之下,欲取得大司馬之位,必先除淳于長。王莽發現淳于長與已廢的許後之姐私通,就先向王根說:淳于長看到你病重很高興。王根十分生氣,令王莽直接向元後報告,王莽便将淳于長與人通奸及其他“驕佚”等表現一一報告太後。太後大怒,免淳于長官,接着又發現有幫助許皇後重立的陰謀,被定為大逆罪,死于獄中。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除掉了政敵,王根留下的位置就為王莽穩坐了。當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十一月王根正式告退時,38歲的王莽就被擢為大司馬,繼王鳳、王商、王音、王根而輔政了。

王莽任大司馬未及半年,即公元前7年,成帝死,劉欣以元帝庶孫入繼帝位,與王政君無任何關系。隻因成帝無子,劉欣才立為皇嗣,其祖母傅氏和母親丁氏兩家外戚因而得勢。王莽深谙宮廷内風雲變幻,見勢不利,主動上書“乞骸骨”求隐退,哀帝表示優待,不準。特遣丞相孔光等命莽視事。不久,王莽又與傅太後發生沖突:當時因哀帝在未央宮置酒,傅太後與哀帝并座。王莽責令,傅太後屬藩妾,不得與帝同座,令撤去其座。傅太後大怒,于是王莽又“乞骸骨”,哀帝深知王氏權勢熾盛,特表示優容,反加賞賜,但沖突是掩蓋不住的,在丁、傅外戚勢力不斷擴大下,王氏一門外戚紛紛被排擠出朝。

建平二年(前5年)王莽與傅氏沖突再次公開化:王莽反對傅太後、丁姬皆稱尊号(太太後、太後),被朱博參奏“莽不廣尊尊之義,抑貶尊号”,“請免為庶人”。因王莽系元後至親,哀帝表示“恩寵”,“勿免,遣就國”被逐出朝廷,王莽被迫告退,歸南陽新都封國後,由于丁、傅兩家外戚控制朝政,先是外戚傅喜為大司馬,後來又由傅晏和丁明輪流輔政,王氏在朝中勢力遂被削奪。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王莽在朝廷失勢,但在鄉裡名聲日增,有一次,他的兒子王獲殺一奴婢,王莽逼其子自殺償命,以當時法律衡量,貴族殺奴婢是不至于償命的,更何況王氏這樣的貴戚,在“絞殺侍婢”如同兒戲的官僚貴族圈中,王莽的舉動引起很大震動。于是,許多人為他罷職不平,還有人上書為他歌功頌德。王莽一直注意籠絡士人,結好地方官,孔休守新都相,王莽對他優禮有加,贈以美玉寶劍“欲以為好”,進而得到士人和地方官的好感。

王莽苦心經營,不久就得到結果。元壽元年(前2年)發生日蝕,賢良周護、宋崇等人趁機在皇帝面前替王莽鼓吹,于是哀帝召回王莽。此前,丁太後與傅太後死去,哀帝依靠董賢輔政,哀帝死前已将玺緩付與董賢,叮囑其“無妄以予人”。但哀帝死後,董賢連排程喪事都不會,元後即令召回王莽“佐”董賢治事。

王莽回來後,奏董賢“為大司馬不合衆心”,逐出宮殿,收大司馬印绶,逼令董賢自殺。盛極一時的丁、傅外戚集團及董賢完全被消滅。大司徒孔光以下,以王莽曾任大司馬,又為太後近親,共舉王莽為大司馬,獨前将軍何武及左将軍公孫祿反對,太後當然不納,于是,王莽又重新被任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繼續輔政。

王莽重任大司馬後,第一件事即與太後議立嗣君。哀帝無子,決定立元帝之孫中山王子劉衍為帝,生未滿月即病,唇口手足十指皆青,無法治愈。公元元年,僅9歲形同殘廢的劉衍被推上帝位,72歲的元後臨朝稱制。這一老一小隻得把朝政傳遞給王莽處理。

王莽大權在握,首先将成帝趙皇後和哀帝傅皇後廢為庶人,逼令自殺,又不準平帝母衛氏入京。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徹底根絕與王氏外戚為敵的其它外戚集團再起。王莽之子王宇曾幫助衛氏集團,被王莽察獲,也被處死,連兒媳也在産子後被殺。前将軍何武與左将軍公孫祿曾持反對态度,被王莽參奏免官,後來處死。紅陽侯王立是元後親弟,王莽之叔,王莽恐妨礙自己專權,也羅織罪名奏請太後讓他就國,太後不得已,隻好将王立遣出。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王莽把名儒大司徒孔光推到前台,凡欲将誰治罪,就令孔光上奏元後,孔光不敢不上。王莽又慫恿太後準許孔光奏議。王莽的心腹爪牙甄豐、甄邯、平晏、劉歆、孫建等分别被委以重任,朝廷從此被王莽所控制。

王莽攫取大權後,訓示黨羽歌功頌德、封奏請賞,他自己又一再推讓,表示“謙恭”,結果,愈“推讓”,王莽的官爵愈大,權位愈高。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元後封王莽為“安漢公”,位在三公之上。這時,他俨然周公了。

王莽大封同黨孔光、王恽等為列侯、關内侯。不久,以“太後不宜親省小事”為名,令百官不必向太後奏事,新任各官亦無須朝見太後,一律由安漢公包辦。這樣,連元後的權也被他奪去了。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元始二年(公元2年),王莽将自己的女兒嫁給13歲的平帝為皇後,有司奏請賜給王莽新野田二萬五千六百頃,王莽辭謝不接受;又賜黃金二萬斤,合錢二萬萬,王莽隻接受四千萬,以其中三千三百萬分給十一家陪嫁的媵家及九族中的貧者。這一表演果然收到預期效果,早已領會王莽意圖的大司徒陳崇等上奏頌王莽“功德”,王恽等又“巡行天下”為王莽不肯受田之事大肆宣揚。王舜等要求加安漢公為宰衡,比于伊尹和周公,元後立即照準,王莽經過一番推讓接受下來。

上書要求加賞安漢公的,竟達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王莽的地位和權勢蒸蒸日上,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元後又給他加“九錫”。觀風使者又帶回僞造的、稱頌王莽的歌謠三萬言。泉陵侯劉慶上書請“令安漢公行天子事,如周公”。當時,平帝已經14歲,對王莽專權,禁止母後來京,殺戮自己親戚怨恨在心,不願事事聽王莽擺布。元始五年(公元5年)臘月,王莽趁“上椒酒”之機“置藥酒中”,平帝喝藥酒後中毒,王莽願以身代,藏于金匮,置于前殿,故意令諸公勿言。平帝被毒死後,王莽表示哀悼,大赦天下,令官吏六百石以上服喪三年。

接着,從劉氏宗族中找到廣戚侯劉顯的一個隻有兩歲的兒子劉嬰,立為皇帝,被稱為孺子嬰。王舜等又請元後下诏,令王莽“如周公故事”居攝,一切禮儀與天子相同,代行皇帝之權。此後,王莽稱起“假皇帝”來了,臣民則稱他為“攝皇帝”。以公元6年為居攝元年。

初始元年(公元8年),有“素無行,好為大言”的梓撞(今四川梓撞)人哀章,制了銅匮一隻,将僞造的符書裝在裡面,符書中寫王莽為真大子,将幾個大臣以及自己的名字也寫在上面,說這些人應該當大官為輔佐。哀章将此銅匮獻給王莽,果然拜受,馬上下書诏告天下,在未央宮即真天子位,改國号曰“新”,以公元9年為始建國元年。

很多人攻擊王莽假仁假義,能夠殺自己兒子的假仁假義實在太絕了,關鍵問題不在這裡,當時有兩大問題必須解決,一個是土地問題,一個是奴婢問題,還有其它不少問題,不解決,社會沖突就會激化,漢朝滅亡是遲早的事情,統治階級已經感到需要改朝換代了,是以,王莽掌握最高統治權,有利于解決亟待解決的衆多社會問題。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二、王莽改制

王莽做了真皇帝之後,開始了他的改制程序。

1.以土德代火德。按照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學說,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漢朝是火德,火德結束,生出土德。這與漢朝自己的說法不同,漢初自認為是水德,漢文帝改為土德,而王莽自認為是黃帝之後,黃帝是土德,王莽擅改漢朝為火德。

2.改官制。設四輔,王舜太師、安新公,平晏為太傅、就新公,劉歆國師、嘉新公,騙子哀章國将、美新公。設“三公”,甄邯大司馬、承新公,王尋為大司徒、章新侯,王邑為大司空、隆新公。設“四将”甄豐為更始将軍、廣新公,王興為衛将軍、奉新公,孫建為立國将軍、成新公,王盛為前将軍、崇新公。總之一句話,都是擁護王莽新政權的。因為王莽自稱黃帝之後,凡是黃帝苗裔都封官。他按照古書上的官名進行改換,《尚書》有羲和,他就設定羲和;按《周禮》設定卒正、連率、大尹等代替郡守等;按照西周制度設定卿、大夫、士,定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他把官制搞亂了,并且經常變來變去。

3.實行王田制。恢複井田制,土地國有,不許買賣。一家有八個男丁,可有田一井,即九百畝。原有田超過規定數,即一家男丁不夠八人,而田超過九百畝者,将超額之田分給宗族和鄉鄰無田而應受田者。無田之家,應按上述制度受田。攻擊井田制度,煽動人破壞法令者流放至邊境。試圖限制土地兼并,試圖讓所有家庭都有大緻相同的土地,想法是好的,但是,官僚、豪強願意把土地拿出來嗎?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4.奴婢不得買賣,改稱為“私屬”。奴婢來源是破産農民,高利貸者需要變現,而高利貸者主要是官僚地主,其次才是豪強地主、高資地主,他們願意嗎?三年之後,“諸名食王田皆得以賣之,勿拘以法,犯私買賣庶人者,且一切勿治”(《漢書·王莽傳》中)。

5.平抑物價。依照儒家經典,實行“五均”。具體辦法是:“于長安及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立五均官,更名長安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置交易丞五人,錢府丞一人……諸司市常以四時中月實定所掌,為物上中下之賈(價)。各自用為其市平,毋拘它所。衆民賣買五谷布帛絲綿之物,周于民而不售者,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萬物昂貴,過平一錢,則以平賈賣與民。其賈低賤減平者,聽民自相與市,以防貴臾者。”(《漢書·食貨志》)這和漢武帝實行的均輸平準制度差不多,能夠平抑物價,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6.賒貸。《周禮》有賒貸制度,于是,王莽實行。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家特别重視厚葬、祭祀、婚禮等,鋪張浪費,是以,經常借貸辦事,很多人由此步入深淵,自賣為奴婢。政府借貸,利息比較低,可是,動了誰的奶酪?

7.六筦。就是政府控制經濟,鹽專賣、鐵專賣、政府鑄錢三項是漢武帝時代就确定下來了的,酒專賣在昭帝時放棄,現在恢複,名山大川政府控制,再加五均賒貸,共六項。這些都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王莽也學習漢武帝重用商人進行管理,但是,定的價格太高,老百姓難以活下去。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8.貨币改革。王莽按照周朝制度,除五铢錢之外,另造錯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錢,一值五十。恢複春秋戰國時代的刀币,币制混亂。始建國元年(公元6年)罷契刀、錯刀和五殊錢,更作小錢,徑六分,重一铢,與以前使用的“大錢五十”并行。這次币制改革的理由十分荒唐:

今百姓鹹言皇天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夫“劉”之為字“卯、金、刀”也,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博謀卿士,佥曰天人同應,昭然著明。其去剛卯莫以為佩,金刀之利,皆不得行。(《漢書·王莽傳》中)

始建國二年,王莽下令頒行“寶貨五品”,是中國曆史上最混亂的一批貨币。所謂“五品”即“錢貨”六品、“銀貨”二品、“龜貨”四品、“貝貨”五品、“布貨”十品五種,每種貨币之中又形狀、币值各不相同。老百姓根本弄不清,依然使用五铢錢,王莽下令懲罰,逮捕了衆多老百姓。商人盜鑄大錢的非常多,犯禁的人太多,到13年,連懲罰盜鑄的指令也取消了。

王莽不死心,随後又改,更加混亂。

9.地名改名。王莽覺得漢武帝的十三部州刺史與《禹貢》不合,改為九州,需要重劃州界。州劃界,郡縣也要重新劃界,建立了一些新的郡縣名稱。還有,長安改成常安,洛邑改為宜陽、義陽,長樂宮改為常樂宮,未央宮改為壽成室,如此等等。總之,地名無限混亂。

10.少數民族改名。王莽要尊王攘夷,将匈奴改為降奴,後改恭奴,單于改為服于,後改善于,玺改為章,激起匈奴人的反叛,激化民族沖突。其他少數民族首領,王均改為侯。将高句麗改為下勾麗,激起高麗人民不滿。

王莽的這些改革,隻有限制土地兼并、限制奴隸買賣、專賣制度、平抑物價、賒貸制度有些積極意義,其餘不叫改革,叫亂改,根本就沒有必要。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三、王莽滅亡

西漢末年,本來階級沖突就已經非常尖銳,王莽改制不僅沒有解決沖突,而且激化了沖突,既有階級沖突,又有民族沖突,還有統治階級内部的沖突,全部激化。

首先是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最大的綠林軍起義,其次是赤眉起義。

其次是少數民族分離,匈奴重新犯邊。

第三是西漢皇室後裔起兵,反對王莽篡權。

23年,十月初三黃昏,群衆攻入王莽躲避的漸台,商人杜吳第一個将王莽殺死,校尉東海公賓将王莽秃頭砍下,數十人争砍王莽屍體。起義軍将王莽的頭送到南陽,人們都來打它,最後連舌頭也被人們切下食之。

老張讀史:王莽改制

四、試予評說

我曾經說過,中國曆史上,改革成功的隻有三個人,第一個是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強盛的基礎,後來消滅了東方六國;第二個是漢武帝,衆多制度被後世遵循,擴充疆域,推動西漢進入全盛時代;第三個就是改革開放。

王莽改制,本來順應曆史要求,已經掌握了最高統治權,推行改革十分友善,但是他食古不化,朝令夕改,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改變,搞亂了政治,搞亂了經濟,搞亂了民心,最終全體人民抛棄他,下場也就隻好這樣了。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