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張讀史:劉邦的第一個女婿

作者:熱情的金桔A

我将司馬遷的《張耳陳餘列傳》删節,隻保留張耳的主幹部分,陳餘基本删除。

老張讀史:劉邦的第一個女婿

一、張耳

張耳大梁人,少時為魏毋忌客,亡命遊外黃,有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依父客。父客素知張耳,謂女曰:“必欲求賢夫,從張耳。”女聽,嫁張耳。張耳脫身遊,女家厚給,張耳以故緻千裡客,為外黃令,名益賢。

秦滅大梁,張耳家外黃,劉邦數從張耳遊,客數月。秦滅魏,千金購張耳,張耳變名姓,之陳,為裡監門。

陳涉入陳,兵數萬,張耳谒陳涉。陳王以武臣為将軍,以張耳、陳馀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趙地。至邯鄲,張耳、陳馀說武臣為趙王,以陳馀為大将軍,張耳為右丞相。

李良将兵襲邯鄲,殺武臣。張耳、陳馀收其兵,得數萬人。求得趙歇,立為趙王,居信都。陳馀敗李良,李良歸章邯。

章邯至邯鄲,徙民河内,夷其城郭。張耳與趙王歇入钜鹿城,王離圍之。陳馀北收常山兵,得數萬人,軍钜鹿北。章邯軍钜鹿南棘原,築甬道屬河,饷王離。王離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食盡兵少,張耳數使人召陳馀,陳馀自度兵少,不敵,不敢前。張耳大怒,怨陳馀,使使往讓陳馀曰:“始吾與公為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死,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茍必信,胡不赴秦軍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陳馀曰:“吾度前終不能救趙,徒盡亡軍。馀是以不死,欲為趙王、張君報秦。”

當時,燕、齊、楚聞趙急,皆來救。張敖北收代兵,得萬馀人,來,壁馀旁,未敢擊秦。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諸侯軍乃敢擊圍钜鹿秦軍,遂虜王離。

於是趙王歇、張耳乃得出钜鹿,謝諸侯。張耳與陳馀相見,責陳馀不肯救趙。陳馀怒,乃解印绶,予張耳。張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由此,陳馀、張耳遂有隙。

趙王歇複居信都,張耳從項羽入關,項羽立諸侯王,人多為張耳言,項羽亦素數聞張耳賢,乃分趙立張耳為常山王,而徙趙王歇王代。

張耳之國,陳馀益怒,曰:“張耳與馀功等也,今張耳王,馀獨侯,此項羽不平。”及齊王田榮叛楚,欲樹黨於趙以反楚,乃遣兵從陳馀。陳馀襲常山王張耳,張耳敗走,念諸侯無可歸者,曰:“漢王與我有舊。”故耳走漢,張耳谒漢王,漢王厚遇之。

漢二年,使使告趙,欲與俱東擊楚。陳馀曰:“漢殺張耳乃從。”于是漢王求人類張耳者斬之,持其頭遺陳馀,陳馀乃遣兵助漢。漢敗於彭城,陳馀覺張耳不死,即背漢。

漢三年,張耳與韓信擊破趙,斬陳馀,追殺趙王歇,漢立張耳為趙王。漢五年,張耳薨,子敖嗣立為趙王。高祖長女魯元公主為趙王敖後。

劉邦為什麼把女兒嫁給張家做兒媳婦?顯然,第一個原因就是劉邦年輕時候跑去找張耳,究竟是躲債呢,還是躲災,司馬遷沒有說,但是,一住就是幾個月,都說“久住令人賤”,肯定張耳一直對他不錯;第二個原因,肯定是借助張耳的勢力,牽制項羽,不然,他為什麼不把魯元公主嫁給蕭何的兒子,或者曹參的兒子?這就牽扯到第三個原因,張耳是魏無忌的食客,地位高,交遊廣,人聰明。

老張讀史:劉邦的第一個女婿

二、張敖

漢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朝夕自上食,禮甚卑,有子婿禮。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趙相貫高、趙午等年六十馀,故張耳客也。氣,怒曰:“吾王孱王也!”說王曰:“夫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劉邦甚恭,而劉邦無禮,請為王殺之!”張敖齧指出血,曰:“君言何誤!先人亡國,賴漢帝複國,德流子孫,皆漢帝力也。願君無複出口。”貫高、趙午等十馀人皆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長者,不背德。吾等義不辱,今怨劉邦辱我王,故欲殺之,何乃污王為乎?令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

漢八年,上從東垣還,過趙,貫高等壁人邀之,置廁。上過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

漢九年,貫高怨家告之,上并捕趙王、貫高等。十馀人皆争自刭,貫高獨怒罵曰:“誰令公為之?今王實無謀,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誰白王不反者!”與王詣長安,治張敖之罪,上诏趙群臣有從王者族。貫高等十馀人,為王家奴,從來。貫高至,對獄,曰:“獨吾為之,王實不知。”吏笞數千,刺割,體無完膚,終不複言。呂後以魯元公主故數言,張王不宜有此。上怒曰:“使張敖據天下,有爾女乎!”不聽。廷尉以貫高辭聞,上曰:“壯士!以私問之。”中大夫洩公曰:“臣邑子,素知之。此固趙人立名,為然諾者也。”上使洩公持節問之,仰視曰:“洩公邪?”洩公如生平歡,與語,問張王果與計謀否。高曰:“人情,甯不各愛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論死,豈以王易吾親哉!顧為王實不反,獨吾為之。”于是洩公入,具以報,上乃赦趙王。

上賢貫高為人立然諾,使洩公告之,曰:“張王已出。”因赦貫高。貫高喜曰:“吾王出乎?”洩公曰:“然。”洩公曰:“上多足下,故赦足下。”貫高曰:“是以不死者,白張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責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殺之名,何面目複事上哉!縱上不殺我,我不愧於心乎?”乃仰絕肮,遂死。

張敖出,以尚魯元公主故,封為宣平侯。於是上賢張王諸客,以鉗奴從張王入關,無不為諸侯相、郡守者。及孝惠、高後、文帝、孝景時,張王客子孫為二千石者衆。

從貫高的事迹來看,張耳交接了很多死士,甘願為張家出死力,獻出生命在所不惜。那麼,張敖基本繼承了父親的做法,不然,貫高等人不會這麼維護他。

從劉邦來說,父親到女兒家裡去,對女婿狠一點,女兒就好一點,丈夫不敢欺負,貫高沒有了解一個做父親的内在心理。

老張讀史:劉邦的第一個女婿

三、張偃

張敖,高後六年薨,子偃為魯元王。以母呂後女故,呂後封為魯元王。元王弱,兄弟少,乃封張敖他姬子二人:壽為樂昌侯,侈為信都侯。高後崩,諸呂無道,大臣誅之,而廢魯元王及樂昌侯、信諸侯。孝文帝即位,複封故魯元王偃為南宮侯,續張氏。

《外戚世家》載:

呂後長女為宣平侯張敖妻,敖女為孝惠皇後。呂太後以重親故,欲其生子萬方,終無子,詐取後宮人子為子。及孝惠帝崩,天下初定未久,繼嗣不明。

《漢書》《張耳陳餘傳》載:

薨,子生嗣。武帝時,生有罪免,國除。元光中,複封偃孫廣國為睢陵侯。薨,子昌嗣。太國中,昌坐不敬免,國除。孝平元始二年,繼絕世,封敖玄孫慶忌為宣平侯,食千戶。

張生、張廣國、張昌、張慶忌,都沒有什麼名氣。

呂後讓外孫女嫁給兒子,也就是舅舅娶外甥女,瘋了!肯定當時是有這種做法,所謂親上加親。漢惠帝一直沒有動外甥女,是以張皇後無子女。

老張讀史:劉邦的第一個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