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詩人陳與義,詩學杜甫,最終成為南渡詩人之冠

作者:濟滄海291

陳與義和“江西詩派”的其他詩人一樣,在詩歌創作上是學習杜甫的。他早期,特别注重模仿杜甫的藝術表現手法,比如在聲調、音節、立意用字等方面,後來在國破家亡的變亂之中,他流落到湖廣一帶,對于杜甫的憂國傷時之作才有了非常深切的體會,是以他在一首詩中說:“但恨平生意,輕了杜陵詩”,表達自己以往對于杜甫的詩還是沒有充分地認識與體會,到了後來才有了深刻的感受。

也正是由于陳與義自己的身世遭際與國家動蕩相交織,使得能深刻體會杜詩的意境,他自己的詩歌才能有所成就,成為兩宋相交之際最出色的詩人。

南宋詩人陳與義,詩學杜甫,最終成為南渡詩人之冠

陳與義早期的詩歌簡潔平淡,他的詩作之是以能成為“簡齋體”主要是指他後期的作品風格。後期他學習杜甫已經十分神似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陳與義的一首佳作《傷春》

傷春

宋 陳與義

廟堂無計可平戎,

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聞戰馬,

豈知窮海看飛龍。

孤臣霜發三千丈,

每歲煙花一萬重。

稍喜長沙向延閣,

疲兵敢犯犬羊鋒。

本詩的題目為《傷春》,這與杜甫也頗有相似之處,都是借“傷春”來感慨國事,與杜甫的“天下兵雖滿,春光日自濃”、“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一類的感慨立意相同。陳與義在本詩中巧妙地融入了很多典實與前人的名句,使得詩意更為豐富沉痛。

南宋詩人陳與義,詩學杜甫,最終成為南渡詩人之冠

本詩首聯“廟堂無計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甘泉指甘泉宮,秦漢時期行宮,在陝西淳化縣甘泉山上,此處代指皇宮。夕烽指夜裡報警的烽火。《漢書 匈奴外傳》曾記載,匈奴入侵,烽火警報在甘泉宮、長安城持續了數月。可見形勢危急。

開篇詩人借典故直指朝廷抗金無力,沒有絲毫政策,緻使戰争的烽火燃至京城。

颔聯“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上都指北宋都城汴京。窮海——偏遠的海上。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過長江,攻陷了建康城(南京),十二月,又入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炎四年(1130年)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躲避追兵。此一聯即是記錄高宗狼狽逃亡的史事。

南宋詩人陳與義,詩學杜甫,最終成為南渡詩人之冠

頸聯“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孤臣是詩人自指,“霜發三千丈”化用李白《秋浦歌》中“白發三千丈”,表達詩人憂時激憤之情。“煙花”春日滿目的繁花。“煙花一萬重”化用杜甫的“關塞三千裡,煙花一萬重。”(杜甫《傷春》)距離故鄉已是千裡之遙,縱使眼前春花萬重也不是家鄉的春色……詩人融彙前人的名句,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意境,一情一景寫出了他傷春傷時的情感。

尾聯“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

“向延閣”指當時的長沙太守向子諲。向子諲曾任秘閣直學士,“延閣”是以官署名來代稱。金兵破江西、攻湖南,向子諲聞警報,率軍民死守。

“犬羊”對金兵的蔑稱。

南宋詩人陳與義,詩學杜甫,最終成為南渡詩人之冠

尾聯兩句,可謂全詩中的高吭之音。“稍喜”差別于大喜,在南宋一片積弱的形勢之下,隻有向子諲孤軍奮戰,以“疲兵”抵抗外敵,無疑是一線殘存的希望。而向子諲“疲兵敢犯犬羊鋒”的孤勇與本詩首聯“廟堂無計可平戎”形成鮮明的對照,詩人既有對向子諲的歌頌,也有對朝堂無所作為的指責、批判與激憤。“疲兵敢犯”四個字又下得極為悲壯,大有淩雲之氣,充分讴歌了向子諲所代表的衛國精神。

南宋詩人陳與義,詩學杜甫,最終成為南渡詩人之冠

全詩氣韻憂憤深廣,雄渾悲慨。

清代紀昀(紀曉岚)在《瀛奎律髓彙評》卷三二中評此詩:“此首真有杜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