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鮮為人知的七律,開篇令人遐想,結尾堪稱神來之筆

作者:談詩論詞

登高望遠可以開拓視野,愉悅心情,古代很多詩人都曾在高樓上吟詩抒懷。才子們眺望遠景可以排解愁悶,俯瞰大地又會浮想聯翩,并借此機會表達内心或悲或喜的心情。

南宋時期,很多詩人感慨山河破碎,又悲戚自己四處飄零,即使偶爾與朋友們歡聚一堂,談論的内容也經常會涉及一些令人傷感的話題。下面分享南宋鮮為人知的七律,開篇就令人遐想不盡,結尾堪稱神來之筆。

南宋鮮為人知的七律,開篇令人遐想,結尾堪稱神來之筆

題張仲隆快目樓壁

南宋 • 劉仙倫

天上張公百尺樓,眼高四海氣橫秋。

隻愁笑語驚阊阖,不管欄幹犯鬥牛。

遠水拍天迷釣艇,西風萬裡入貂裘。

面前不着淮山礙,望到中原天盡頭。

南宋鮮為人知的七律,開篇令人遐想,結尾堪稱神來之筆

劉仙倫,江西吉安人,布衣終身,著有《招山小集》一卷。他與北宋才子黃庭堅是同鄉,平時也經常閱讀山谷的大作,更是深受其江西詩派學說的影響。

張棟,字仲隆,他當過邵陽縣令,後來被朝廷改任為漕使。張棟修建了一座高樓,并命名為“快目樓”。劉燦倫是他的同鄉兼好友,有一次應邀前往參觀,詩人登高望遠,忽然思緒萬千,于是便賦詩抒懷。

南宋鮮為人知的七律,開篇令人遐想,結尾堪稱神來之筆

詩的大意是:這座快目樓高聳入雲,宛如玉帝的居所。登上高樓、俯瞰天下,頓時感到視野開闊,心胸寬廣。樓上的遊客們不敢大聲喧嘩,擔心他們的笑語聲會驚動天仙,卻不顧高樓的欄杆會直插雲霄。

詩人在樓上可以看見遠處水天一色,更有一葉扁舟在水面上沉浮不定。萬裡西風,寒冷刺骨,侵入貂裘,瑟瑟發抖。可惜遠處橫亘的淮山遮住了視線,無法眺望遼闊的中原大地。

南宋鮮為人知的七律,開篇令人遐想,結尾堪稱神來之筆

朋友喬遷新居,詩人當然應該前往祝賀。建立的高樓張燈結彩,朋友府上高朋滿座。主人殷勤招待,大家也恭敬不如從命,酒宴上觥籌交錯、笙歌樂舞,客人們祝福聲聲、笑語不斷。酒足飯飽之後,主人又引領大家四處參觀,才子們趁着酒興,紛紛賦詩感懷。劉燦倫也不甘落後,他的佳作更是獲得滿堂喝彩。

開篇描繪快目樓的高聳之态,“天上張公百尺樓,眼高四海氣橫秋。”張公指玉皇大帝,因為民間傳說玉帝姓張。同時高樓的主人也姓張,可謂契合完美。詩人贊美這座樓巍峨莊嚴,可以将四海景象盡收眼底,令人感覺眼界大開。

南宋鮮為人知的七律,開篇令人遐想,結尾堪稱神來之筆

颔聯充滿想象,“隻愁笑語驚阊阖,不管欄幹犯鬥牛。”阊阖出自《楚辭》,指神話傳說中的天門,鬥牛是指天上的星辰,此處代指天空。“隻愁、不管”承轉自然,“驚、犯”煉字精準,同時也顯得虛實結合,耐人尋味。

頸聯轉而刻畫遠景,“遠水拍天迷釣艇,西風萬裡入貂裘。”極遠處水霧蒙蒙,水面上的舟艇在風浪中穿梭沉浮,令人感覺眼花缭亂,船家更可能會迷失航線。

秋意深濃、西風凄冷,即使穿着厚厚的裘袍,也感覺寒涼刺骨。正因為高樓上氣溫顯著變低,加上高空中風勢更猛,詩人才會有如此真切的感受。

南宋鮮為人知的七律,開篇令人遐想,結尾堪稱神來之筆

結尾堪稱神來之筆,“面前不着淮山礙,望到中原天盡頭。”其實淮山本來并不高,隻是因為南宋王朝與金國合議,将淮河以北的地區都割讓給了金國,是以詩人故意說“淮山礙”,其實是怨恨大好的江山被拱手相讓,卻不知何時才能歸還。

行文至此,讀者除了非常佩服詩人娴熟的寫作技巧,而且也會深深地感受到詩人心中的悲怨和無奈之情。估計在場的才子們聽完詩人的深情吟誦,也會默然不語,心中更可能湧起一份悲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