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宋诗人陈与义,诗学杜甫,最终成为南渡诗人之冠

作者:济沧海291

陈与义和“江西诗派”的其他诗人一样,在诗歌创作上是学习杜甫的。他早期,特别注重模仿杜甫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如在声调、音节、立意用字等方面,后来在国破家亡的变乱之中,他流落到湖广一带,对于杜甫的忧国伤时之作才有了非常深切的体会,所以他在一首诗中说:“但恨平生意,轻了杜陵诗”,表达自己以往对于杜甫的诗还是没有充分地认识与体会,到了后来才有了深刻的感受。

也正是由于陈与义自己的身世遭际与国家动荡相交织,使得能深刻体会杜诗的意境,他自己的诗歌才能有所成就,成为两宋相交之际最出色的诗人。

南宋诗人陈与义,诗学杜甫,最终成为南渡诗人之冠

陈与义早期的诗歌简洁平淡,他的诗作之所以能成为“简斋体”主要是指他后期的作品风格。后期他学习杜甫已经十分神似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陈与义的一首佳作《伤春》

伤春

宋 陈与义

庙堂无计可平戎,

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

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

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

疲兵敢犯犬羊锋。

本诗的题目为《伤春》,这与杜甫也颇有相似之处,都是借“伤春”来感慨国事,与杜甫的“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类的感慨立意相同。陈与义在本诗中巧妙地融入了很多典实与前人的名句,使得诗意更为丰富沉痛。

南宋诗人陈与义,诗学杜甫,最终成为南渡诗人之冠

本诗首联“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甘泉指甘泉宫,秦汉时期行宫,在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皇宫。夕烽指夜里报警的烽火。《汉书 匈奴外传》曾记载,匈奴入侵,烽火警报在甘泉宫、长安城持续了数月。可见形势危急。

开篇诗人借典故直指朝廷抗金无力,没有丝毫策略,致使战争的烽火燃至京城。

颔联“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上都指北宋都城汴京。穷海——偏远的海上。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过长江,攻陷了建康城(南京),十二月,又入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炎四年(1130年)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躲避追兵。此一联即是记录高宗狼狈逃亡的史事。

南宋诗人陈与义,诗学杜甫,最终成为南渡诗人之冠

颈联“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孤臣是诗人自指,“霜发三千丈”化用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表达诗人忧时激愤之情。“烟花”春日满目的繁花。“烟花一万重”化用杜甫的“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杜甫《伤春》)距离故乡已是千里之遥,纵使眼前春花万重也不是家乡的春色……诗人融汇前人的名句,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境,一情一景写出了他伤春伤时的情感。

尾联“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向延阁”指当时的长沙太守向子諲。向子諲曾任秘阁直学士,“延阁”是以官署名来代称。金兵破江西、攻湖南,向子諲闻警报,率军民死守。

“犬羊”对金兵的蔑称。

南宋诗人陈与义,诗学杜甫,最终成为南渡诗人之冠

尾联两句,可谓全诗中的高吭之音。“稍喜”区别于大喜,在南宋一片积弱的形势之下,只有向子諲孤军奋战,以“疲兵”抵抗外敌,无疑是一线残存的希望。而向子諲“疲兵敢犯犬羊锋”的孤勇与本诗首联“庙堂无计可平戎”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既有对向子諲的歌颂,也有对朝堂无所作为的指责、批判与激愤。“疲兵敢犯”四个字又下得极为悲壮,大有凌云之气,充分讴歌了向子諲所代表的卫国精神。

南宋诗人陈与义,诗学杜甫,最终成为南渡诗人之冠

全诗气韵忧愤深广,雄浑悲慨。

清代纪昀(纪晓岚)在《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二中评此诗:“此首真有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