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選右上角的“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2022年1月,大陸首次公布全國地下水資源淡水儲量,結果卻讓很多人感到詫異。
因為固有印象中缺水的北方,地下水儲量占據全國儲量的95%,而降水相對豐富的南方隻占5%。
既然北方有這麼多地下水,是不是說明不用南水北調工程了?地下水怎麼開采利用?
北方地下水比南方多?
地下水指的是分布在地表以下的水,根據埋藏程度的深淺,可以分為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
比如,很多農村有的井水用的就是淺層地下水,而深層地下水通常指在地下1公裡處的水,這些地下水的更新換代周期可能達到千年以上。
盡管我們平時比較難看到地下水,但這卻是我們難得的資源。
早在2021年7月,中國地質調查局帶頭全國地下水儲量進行調查、評估,這是大陸首次對地下水儲量進行摸底。
結果顯示,全國現有地下水大約為52.1萬億立方米,但是地下水跟地表水的分布不太一樣。
大陸北方的地下淡水資源為35.5萬億立方米,占據全國總量的95%,這些藏在地下的淡水大多分布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等地。
相比之下,大陸南方地下淡水資源的儲量隻有1.9萬億立方米,占據全國總量的5%,主要分布在長三角、成都平原。
除此之外,大陸地下還藏有鹹水14.7萬億立方米,大多都分布在西部盆地。
但是,為什麼大陸地下淡水是北方比較多呢?不是南方降水更多一些嗎?這主要跟南北方環境不同有關。
首先,地下水大多都來自地上降水,還有一些來源于湖泊、高山冰雪融水等等,基本上來源還是地表水。
其次,北方地下岩層更厚一些,地下水比較不容易往下滲透和流失,這有利于地下水積聚,
北方還有較多的冰川積雪融水、高山降水,是以有豐富的地下水。
至于南方之是以地下淡水比較少,是因為南方的岩層縫隙比較大,地下水流失比較快,儲量自然會少一些。
最終在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陸地下淡水分布呈現北多南少的局面。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大陸地下水資源儲量處于增長的階段。
另外跟地表水不同的是,地下水是相對穩定地存在,很多時候每年水量不會有特别大的波動。
過去多年以來,很多地方已經通過鑿井等方式利用地下水,這說明人們利用地下水并不是很難。
是以,有不少人好奇,既然北方地下水這麼多,直接利用地下水就行了,為什麼還要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還有必要嗎?
其實南水北調是否應該存在,說白了就是北方缺不缺水,但是目前北方的缺水問題并沒有因大量地下水而得到解決。
第一,北方地下水不是均勻分布的,跟地表水一樣分布不均勻。
目前,北方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等地,還是有很多缺水的地方,同樣匮乏地下水。
第二,地下水不能毫無節制地開采。
大陸曾經對各個地方的地下水資源開采潛力進行評估,具體可以分為超采區、基本平衡區、開采潛力較小區、開采潛力中等區、開采潛力較大區、開采潛力大區。
在這六大等級中,超采區涵蓋了北京、天津、山東等對水資源需求量較大的省市。
也就是說,即使是在地下水比較豐富的華北平原,也依舊有很多省市處于超采區,這說明北方的地下水綜合開采潛力比較小。
但是,北方很多省市地下水開采潛力比較小,主要跟過去超量開采有關。
早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大陸地下水開采規模較小,開采分散分布。
但是在70年代之後,大陸對地下水的開發利用速度迅速加快。
等到2012年,大陸每年開采的地下水已經從原本的200億立方米上升到1134億立方米。
2019年,北方地下水使用量已經占據全國地下水使用量的九成以上。
大陸地下水開采規模迅速擴大,主要跟工業發展和人口有關,但是如果繼續不節制開采下去,那麼将會引發更為嚴重的後果。
首先,過度開采地下水引發的最直覺的問題是地面沉降。
比如,在開采過程中,大陸北京、上海等諸多城市已經發現一些地區地面出現不同程度的沉降,其中北京東郊大概是600平方公裡的地方沉降550多毫米。
盡管這個以毫米為機關的數字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是就會引發高樓大廈傾斜、雨水積蓄、城市内澇等諸多問題。
如果在一些地質結構比較不穩定的地區,持續開采地下水,那麼還有可能會引發地表塌陷,這有可能會直接威脅到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其次,很多地下水開采發生在沿海區域,因為這些地區本身淡水資源比較少。
但是,持續性過度開采地下水會導緻這一地區的淡水跟海水壓力出現失衡,使得海水更容易湧入,進而破壞當地的飲水環境。
最後,開采地下水除了滿足生活需求跟工業生産之外,很多地方還是為了農業生産。
本身在一些比較缺水的地方,農作物就是依靠着這些地下水勉強存活。
人們不斷将這些地下水開采出來,表面上是在解決農業灌溉問題,但是實際上最終隻會導緻這些農作物真正沒有地下水可以灌溉,最終當地的生态環境會徹底被破壞。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對地下水進行開采,但是不能讓地下水開采量毫無限度超過補給量,否則将會引發一系列難以估量後果的問題。
是以,大陸各地對開采地下水是比較謹慎的,也明令禁止過度開采地下水。
由于地下水沒有辦法滿足北方的用水需求,是以北方的淡水短缺問題依舊存在。
以華北地區為例,這裡是大陸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在大陸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華北地區的人口數量占據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這意味着在不購買糧食的情況下,華北地區需要生産全國四分之一的糧食。
但是實際問題是,華北地區的淡水資源僅占據全國的4%。
過去多年以來,缺水一直是制約華北地區發展的主要因素,這也使得大陸越發堅定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中西三線,目前東線工程跟中線工程已經通水。
東線工程是從長江下遊取水,然後把水調往山東、天津,
中線工程是從長江中遊取水,将水從漢江中上遊的丹江口水庫引出之後,通過淮河、黃河等,把水調往河南、河北、天津、北京。
西線工程主要是将長江上遊的水調到黃河,這裡的環境比較複雜,是以西線工程還處于論證的階段。
但是耗資5000億元的南水北調工程又給北方帶來了什麼呢?
南水北調作用有多大?
多年以來,南水北調的年調水規模一直維持在380億至48億立方米,這是什麼概念呢?
簡單來講,南水北調這個調水量相當于給缺水的北方送去了一條黃河,基本上可以緩解北方的缺水問題。
除此之外,大陸南方地區降水比較多,很多時候可能會出現洪澇災害。
但是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将一部分水調到北方之後,反而有時候有利于緩解南方的洪災,這對于南北方來講都是有利的。
事實再次證明,南水北調工程不僅搭建一條調水線,還構造了一條生命線,這是功利千秋的國之大計!
參考文獻:
人民網:中國首次查明全國地下水資源儲存量 約52.1萬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