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蓋面是江蘇省鎮江市當地特色的傳統菜系,又稱鎮江刀面,鍋蓋面的特點是軟硬适宜、柔韌等特點,是一種适合年輕人和老年人的鹹味小吃。它屬于蘇菜,最早的實踐出現在清代,但被稱為鍋蓋面條隻有30年的曆史。因為鎮江老"三怪"名片逐漸被認為過于粗俗,新"三怪"不斷重新整理後,覆寫了舊的"三怪",成為鎮江的新名片,由于新的"三怪"大受歡迎,鍋蓋也逐漸聲名鵲起。
鍋蓋面條是用"跳面條",所謂"跳面條",就是把揉面團放在竹條下放在闆子上,做面條師傅坐在竹條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箱闆上,通過倒置,反複擠壓,最後把面團變成薄皮, 用刀切成面條。因為"跳躍面"有毛孔,腌泡汁易口,而且有彈性,吃在嘴裡有嚼勁,味道獨特。
鍋蓋的營養價值 因為鍋蓋的底部是用秘密醬油加十餘種配料制成的,用它煮熟的面條湯柔軟、不粘、青頭鮮美,味道非常美味,而且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長期食用有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均衡營養吸收等。
鍋蓋面的傳說有很多關于鍋蓋面的傳說,如:妻子和丈夫,乾龍江南,父親和三個兒子,姐姐和兄弟等,因為這些傳說使鎮江鍋蓋面名鵲起,導緻鎮江街出現了很多鍋蓋面條店。
鎮江曾有"三怪":"鹹醋不好吃,肉菜不正,面條鍋裡面的鍋蓋",以及"不去長城不是好人,不嘗'三怪'太遺憾"的說法,是以對鎮江旅遊的朋友來說,一定不能錯過品嘗鎮江鍋蓋的味道。
這次來鎮江品嘗鍋蓋面條,去"鍋蓋面品鑒館(西津渡店)"它位于西金渡古街,停車友善,店面很大,環境很好,味道不錯,價格也适中(30-40個/碗面),店裡不僅有面條,還有其他鎮江小吃可以品嘗, 西金渡古街旁邊最重要的一點,西金渡古街也是一個非常值得一遊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