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說鎮江的“土特産”——鎮江的鍋蓋面

話說鎮江的“土特産”——鎮江的鍋蓋面

話說鎮江的“土特産”就不能不談到鎮江的鍋蓋面。衆所周知,鎮江有“三怪”,所謂“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

話說鎮江的“土特産”——鎮江的鍋蓋面

鍋蓋面,中國十大名面之一,也稱鎮江小刀面,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蘇省鎮江市地方特色傳統美食。

話說鎮江的“土特産”——鎮江的鍋蓋面

鍋蓋面用的面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闆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闆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複擠壓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條狀,與鍋蓋一起下鍋煮熟,撈起放入調好佐料的碗裡即可。鍋蓋面的特點是軟硬恰當,面的柔韌性好,老少鹹宜。然而正是這種并不複雜的煮面方法,被譽為是鎮江人在飲食技藝上的一項創舉。

話說鎮江的“土特産”——鎮江的鍋蓋面

關于鍋蓋面的來曆,民間有很多種說法。有乾隆下江南的典故,張嫂子鍋蓋面店的故事,有夫妻合夥造夥面的傳說……這裡記叙了另一種說法:有一對姐弟,相依為命。弟弟有病,口味不佳,姐姐天天下面給他吃,可弟弟總是說面條下硬了。于是,姐姐想辦法擀細面條,将面團放在案闆上,用一個竹杠,人坐在上面壓着面團跳,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将面團壓得薄薄的,然後削成細細的面條。

話說鎮江的“土特産”——鎮江的鍋蓋面

姐姐将面條放進鍋裡,又想加點青蒜,手忙腳亂之際,将旁邊湯罐上的小鍋蓋放進了大鍋。沒想到,這樣的面條卻讓弟弟吃得又多又香。原來,用小鍋蓋四周透氣,這樣下出的面不容易爛,有筋道,味道更佳。從此,鎮江的鍋蓋面名聲大振,大街小巷裡出現了很多做鍋蓋面的夥面店。

話說鎮江的“土特産”——鎮江的鍋蓋面

鍋蓋面在鎮江市場不可謂不大,全市“正宗”與“不正宗”大小面店不知有多少,幾乎家家終日顧客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