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快訊」南瓜及胡蘿蔔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及産品開發

南瓜胡蘿蔔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及産品開發

項目介紹:

通過對南瓜和胡蘿蔔果膠特性的評價和提取技術研究,确定南瓜和胡蘿蔔可作為工業果膠原料,其果膠為高酯果膠,産品符合果膠線QB2484的要求,适合用作凝膠、增稠劑和穩定劑等食品添加劑, 也可用作功能性産品。該項目開發的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可降低生産能耗1/3以上,建立了果膠超聲輔助提取技術的數學模型,有助于實作果膠的自動化生産控制。項目投資不低于2000萬元,年産量300噸。

「科技快訊」南瓜及胡蘿蔔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及産品開發

創新點:

1)果膠生産采用超音波輔助萃取技術,與傳統的酸萃取技術相比,能耗降低1/3以上。

2)建立了果膠超聲輔助提取技術的數學模型,有助于實作果膠的自動化生産控制。

行業(市場)應用:

該項目提高了果膠提取的效率,降低了果膠提取的能耗和果膠提取的品質控制。

在低糖、低熱量食品成為食品消費趨勢的方向上,國際果膠市場需求仍有1萬噸的缺口,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長,我國果膠市場需求量有望突破5000噸。目前,市場價格每公斤果膠約100元,如胡蘿蔔加工廢果膠作為食品添加劑提取,每噸可增加值1000元左右。開展從南瓜、胡蘿蔔加工廢料中提取果膠等綜合利用工作,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專家簡介:

張學傑,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要從事果蔬從"農場到餐桌"全過程的品質安全研究和收獲後保鮮加工技術研究工作,主持并參與了20多項國際、國内科研項目,其中第一作者為《中國農業科學》, 園藝學報,微觀學前沿,食品控制,園藝科學發表論文42篇,在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研讨會上發表,2本書,2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得農業部,4項國家、行業和地方标準,并多次獲得北京食品學會先進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所學生院優秀教師稱号。

水稻冷稭稈還田技術可提高産量15%

9月9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主辦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項目"水稻'糧中科技'重大任務品種技術整合示範工程"——冷稭稈全田原位腐爛回田技術觀察和千畝示範膜現場生産驗收将在寶清縣舉行, 黑龍江省。

該技術具有低溫腐爛效果好、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打破土結、保護黑土地、提高水稻抗性、提高水稻品質等特點。該小組計算了測量田地的實際産量。優質品種"米花香精選"千畝示範膜平均産量超過正常技術培育的優質"水稻花香精選"産量50-100公斤/畝。

「科技快訊」南瓜及胡蘿蔔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及産品開發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天第二苜蓿"國家品種通過鑒定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獸醫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種和利用團隊自主栽培的"中天二号苜蓿"通過國家草種鑒定委員會、蘭州牧區醫學研究所"中天"系列第三次全國新品種評審。該品種适合種植于我國黃土高原溫暖半幹旱氣候,以及西北、華北等地區,在苜蓿産量增加、品質效益方面具有明顯的品種優勢,應用前景廣闊。

「科技快訊」南瓜及胡蘿蔔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及産品開發

羊草種子收獲新裝置研制成功

在内蒙古自治區重大科技項目的支援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會同内蒙古農業大學等國内高校和企業,組建了機械裝置研發團隊,開展"高效率、低損耗、高清晰度大豆草種子專用收獲技術與裝置"的研發。根據羊草種子收獲的農藝要求和綿羊草的實體特性,科研團隊進行了多次收獲性能試驗,解決了切割台糾草、造粒裝置堵塞、造粒不淨、收成損失大、草種難以解除安裝等問題,并找到了減少羊草種子損失、提高羊草種子淨度等問題。成功開發羊草種子機械化收割裝置,實作了"種收",為羊草種子的産業化和推廣奠定了基礎。

「科技快訊」南瓜及胡蘿蔔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及産品開發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提出了華北平原冬小麥氮素的最佳施用量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團隊利用作物生長模型DSSAT,提出了華北平原冬小麥最優施氮量,通過綜合分析,華北平原滴灌冬小麥施氮量為180 kg/hm2。與田間試驗相比,本研究考慮了不同的氣象情景,可為滴灌冬小麥氮素管理提供理論依據,也為氮肥優化施肥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揭示了高低萡酸培養模式下冬小麥适宜灌溉深度

高低養殖是一種新的栽培模式,具有更好的節水和增産潛力。該模型采用低水灌溉,高鳍蛾上的小麥通過吸收側滲來滿足用水量。該研究分析了土壤水分和降水等不同水源氫氧的穩定同位素值,确定了冬小麥的根系吸水源:冬小麥在肥力期間主要使用0-60 cm的土壤來儲存水分。對于灌溉配額為90毫米的灌溉,隻有69.07%的灌溉儲水将位于0-60厘米的主根吸層,超過30%的灌溉水将流失,難以被作物使用。由于灌溉深度應充分考慮與主根吸水層相比對,研究表明,高低艉栽培模式下冬小麥的規劃灌溉深度不應超過60 cm。

「科技快訊」南瓜及胡蘿蔔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及産品開發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在水體中銅綠微囊藻的消除研究取得進展

銅綠微囊藻是藍藻中最常見的優勢藻類物種,具有較強的活力和繁殖能力,在其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産生大量的藻類有機物和分泌的肝毒性、神經毒性、皮膚刺激性和腎毒性的微囊藻毒素。這些藻類有機物和毒素對水生态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巨大威脅,研究提出利用一種新型媒體阻斷排出等離子體系統,去除水中的銅綠微囊藻,研究了該系統對銅綠微囊藻的滅活效率,以及滅活過程中釋放的細胞内有機物和毒素的降解作用, 最後揭示了消除水中銅綠色微囊藻和代謝副産物的機制。

「科技快訊」南瓜及胡蘿蔔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及産品開發

資料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在提高氧化锆納米顆粒種子引起的油菜籽耐鹽性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合成了由聚丙烯酸酯修飾的氧化锆納米顆粒(NC)的低Ce3加/ Ce4加摻雜率。PNC對油菜籽進行8 h的播種顯著提高了鹽脅迫(200 mM NaCl)下油菜籽的發芽率、鮮重和吸濕率。結果表明,PNC通過緩解氧化應激和維持離子平衡,提高了鹽脅迫下油菜籽的發芽能力。本研究進一步證明了植物納米生物技術在提高作物抗性方面的良好應用潛力,也表明跨學科可能為實際生産中的科學問題研究提供新的替代研究或技術解決方案。

「科技快訊」南瓜及胡蘿蔔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及産品開發

來源:華中農業大學

廣西熱工承接廣西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食品鑒賞與利用新品種睡蓮育種技術研究"通過現場驗證

9月18日,廣西花卉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研究院、廣西職業技術科學研究院的三位專家在廣西科技資訊學會組織,在平果市對廣西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食香和睡蓮新品種選育技術研究"進行現場驗證, 廣西。

自2018年10月實施以來,該項目重點圍繞廣西食用香葉品種單一、苗種育種落後等問題,開展苞蓿新品種育種的食品鑒賞和利用、幼苗育種技術研究、種子資源收集與儲存及遺傳多樣性分析工作, 收集63株睡蓮種子資源,建立睡蓮苗種資源苗圃2505平方米,建設睡蓮養殖基地7189平方米,培育睡蓮苗2060萬棵,建成食食增值利用睡蓮新老品種栽培基地18.62畝。

專家組通過現場檢查、聽取報告、核對相關資訊等方式對項目進行現場檢查,并同意對結果進行驗證,達到評估目标要求,項目順利通過現場驗證。

「科技快訊」南瓜及胡蘿蔔果膠高效提取技術及産品開發

資料來源: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