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國産啤酒拉下“神壇”的酒花浸膏,啤酒秒變啤水,酒客的噩夢

國内啤酒市場的深受歡迎程度與白酒相當,無論日常生活或是社交聚會中,啤酒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在炎炎夏季,人們熱衷于在燒烤之際,享受一罐涼得冰冰的啤酒。但近年來,國産啤酒卻漸漸背上了“工業啤水”的貶義标簽。為什麼會這樣?

将國産啤酒拉下“神壇”的酒花浸膏,啤酒秒變啤水,酒客的噩夢

酒花浸膏:成本即“原罪”

國産啤酒之是以深陷口味低谷,很大程度是由于酒花浸膏的濫用。酒花浸膏是一種提煉自啤酒花的濃縮物,在工業生産中以其低成本和易儲存的特性,受到啤酒廠的青睐,而這也是國産啤酒無法擺脫“工業”烙印的根源。

将國産啤酒拉下“神壇”的酒花浸膏,啤酒秒變啤水,酒客的噩夢

要知道,咱們國家并非啤酒花種植重地,大多數啤酒花主要通過歐美進口,價格成本自然不低。加上遠端運輸、物料保鮮、天然折損等因素,也會大大提高啤酒的制造成本。相比之下,低成本易儲存的酒花浸膏優勢就很明顯了,說白了,酒花浸膏的濫用完全源于成本壓縮。

将國産啤酒拉下“神壇”的酒花浸膏,啤酒秒變啤水,酒客的噩夢

國産啤酒的“口味危機”

回顧90年代,國産啤酒以其清新、天然的口感備受消費者喜愛。然而,當下啤酒的味道相比之下落差巨大,仔細檢視成分表不難發現,以前單純以啤酒花為原料,如今被酒花浸膏取而代之(部分啤酒雖然有一定比例天然啤酒花為原料,但更多的依然是酒花浸膏)。雖然酒花浸膏不含毒性,卻也難以複制天然啤酒花的獨特風味,緻使消費者慢慢感受到品質上的“降維打擊”。

将國産啤酒拉下“神壇”的酒花浸膏,啤酒秒變啤水,酒客的噩夢

當然,國産啤酒“口味危機”的成因,酒花浸膏隻占大部分。另外一部分也與配方改變有關。打比方,以前純正啤酒的釀造需要的隻有啤酒花、麥芽、水和酵母這四大基本原料。

然而現在不少國産啤酒在生産過程中添加了各種輔料,如提高酒精度的食用酒精、控制泡沫多少的小蘇打和檸檬酸、以及快速增加麥汁濃度的麥芽粉等。這種以“科技”手段制造的啤酒,往往會利用超低價吸引消費者,進而隐藏品質上的巨大瑕疵。

将國産啤酒拉下“神壇”的酒花浸膏,啤酒秒變啤水,酒客的噩夢

但這種低價政策是不可能一勞永逸的。随着消費者對啤酒品質要求的提高,以及精釀啤酒的興起,國産啤酒面臨了巨大的挑戰。這些手工制作的精釀啤酒口感鮮明,風味獨特,提高了人們對啤酒的需求标準,國産啤酒在這樣的對比下顯得更加蒼白。

将國産啤酒拉下“神壇”的酒花浸膏,啤酒秒變啤水,酒客的噩夢

國家規章明确了食品配料必須列明原材料,大大提升産品品質透明度。消費者也學會了通過配料表識别啤酒品質。在這樣的趨勢下,以下筆願望國産啤酒廠家能夠汲取教訓,堅持品質,避免讓國産啤酒留下無法洗脫的“工業啤水”陰影。隻有真正用心釀造的啤酒,才能重獲消費者的口碑與信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