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數字創新,共話行業發展 2023年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開幕

作者:江南時報

在數字化浪潮下,推動新時代博物館事業高品質發展,助力建設文化強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是一道重要時代命題。11月7日,以“美好煥新·預見未來”為主題的2023年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在南京市高淳區舉辦。百餘位來自國内外知名博物館、政府、高校的嘉賓共聚一堂,圍繞博物館的創新發展之路,深入交流,共話未來。

江蘇省副省長徐纓,南京市市長陳之常,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羅文利,新華網黨委書記、董事長儲學軍,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劉洋,省政府副秘書長劉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甯,省文旅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拾峰,南京藝術學院黨委書記俞鋒共同啟動開幕式。

聚焦數字創新,共話行業發展 2023年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開幕

聚焦開幕式現場

共話文博行業發展

陳之常緻辭表示,南京作為“世界文學之都”,高度重視博物館事業發展,統籌推進場館建設、文物保護、陳列展覽等各項工作,文博事業高品質發展邁出新步伐。讀懂一座城市從博物館開始,下一步,南京将充分挖掘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加快建設一批獨具特色和影響力的文博場館,創新推動博物館事業以文化傳播、文明傳承、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着力打造具有特色、充滿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館之城”。

羅文利指出,中國一直高度重視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越來越多的中國博物館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目前,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為世界各國博物館發展帶來新的良好機遇。希望以此論壇為契機,進一步發揮各方優勢,推動更多的博物館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推動各國文明對話、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貢獻力量。

儲學軍表示,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未來,新華網要凝聚多元力量,跨域傳播優秀傳統中國文化,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緊盯數字化發展趨勢,巧用數字化手段,創新表達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俞鋒介紹說,依托深厚的辦學底蘊和堅實的學科基礎,南藝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國際博物館學院,成為全國較早系統化布局博物館學科建設的高校之一。未來,南藝期待與全球更多文博合作夥伴攜手同行,共同探索博物館事業國際合作新機制,為建設博物館這座大學校添磚加瓦。

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雅尼克·林茨就數字技術對博物館未來發展的影響發表觀點。

随後,現場釋出《全球博物館學資訊(資源)中心研究報告》,同步啟動“全球博物館創新指數釋出計劃”,舉行“國際博物館數字文化創新中心”揭牌儀式、“文明之光——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博物館合作計劃項目啟動儀式。

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國際博物館協會研究與交流中心管委會副主席段勇等嘉賓,聚焦數字化浪潮下文博行業發展趨勢,圍繞“數智技術賦能博物館發展”“數字故宮的探索與展望”等做主題分享。

圓桌對話環節,參會嘉賓圍繞“博物館如何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美術館的未來發展趨勢”等議題,積極為文博行業的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高校與文博攜手

助推博物館數字文化創新

博物館是重制往昔輝煌的藝術殿堂,更是連接配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數字化技藝踏浪而來,智能化創造躬身入局,讓文物活起來、動起來、火起來。

“南京藝術學院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基礎,培養了大量非遺人才、設計人才、美術人才,承擔了文旅部國家藝術基金等重大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設立了諸多與數字化相關的專業和學科。近日,在鼓樓區政府支援下,創立了‘南京藝術學院跨學科産教融合中心’,聚焦數字圖像、數字視覺、數字聲音、數字制造,打造集設計、制作、傳播的一體化平台。”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張淩浩在會後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2018年,該校承辦了“首屆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并趁此契機成立了新的二級學院——國際博物館學院,是全國第一個專門的博物館學院。“我們與國内外博物館學界建構緊密聯系,調動人才、文化資源、數字化技術及博物館協同資源整合,助力中國博物館長遠發展。今天揭牌的‘國際博物館數字文化創新中心’是新的非常重要的戰略舉措。”張淩浩說。

俞鋒認為,南藝作為高等藝術院校,應通過高等藝術教育,主動擔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使命,通過加強博物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與博物館界緊密結合,讓文物活化“煥新”,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

“正是源于這樣的思考,籌辦2023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邀請海内外近一百多位博物館館長參會,形成博物館界與學術界有機合作機制,使我們對文物的儲藏、研究、宣傳、再設計等形成有機整體,讓适應時代審美的文物形象更好地走向世界,實作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據俞鋒介紹,南京藝術學院開設了文物保護與修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業,經過十多年探索,形成一整套人才培養模式,與各文物機構、非遺機構廣泛合作,學生們深受社會歡迎。未來,将與國内外博物館深度合作,為學生搭建良好的人才培養平台,使他們更好地适應現代文博人才的需求。

南京博物院長期展現中外藝術的相容并蓄,聆聽多元文明的對話發展。副院長王奇志告訴記者,從内容上看,南京博物院在歐洲舉辦巡回展,在國内策劃系列“對比展”,早在十年前就推出“南京愛丁堡雙城記”,結合互動數字内容,探究比較兩座文化名城建築和城市發展曆程,發掘文化的相似與差異。2020年,“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漢代文明的故事”展覽将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放置同一空間展示,在喪葬制度、日常生活、政治軍事等方面展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文化認知。由已知看未知,中國觀衆能更好地了解國外文明,今年5月18日舉辦的“威廉·莫裡斯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也是該理念的延續。

從手段上看,數字技術更新疊代讓文博場館越來越受年輕觀衆的喜愛。資料顯示,到南博參觀的觀衆,20-39歲之間的占近70%。AR、VR、裸眼3D螢幕等新技術應用,讓觀衆走到文物跟前就可以“觸摸”背後的故事。“可及性”是博物館一大考量,即觀衆能否以容易的方式接收文物知識,好的博物館應該障礙越少越好,力求建構觀衆與文物之間便捷的橋梁。

本屆論壇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文物局、新華網、新華通訊社江蘇分社、南京藝術學院主辦,南京市高淳區人民政府、新華網用戶端、新華網江蘇公司、南藝國際博物館學院聯合承辦。

(江南時報記者 錢月明)

聚焦數字創新,共話行業發展 2023年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