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升學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中考這個特殊的階段。因為“職普分流”,一些孩子也被迫早早明确人生規劃和路線。對于成績處在普高和職校夾縫中的“考二代”們,或還将背負來自“考一代”父母們的重壓和期許。下文就是一位“考一代"重慶媽媽的自述。在她娓娓道來的講述中,我們看到了她的家庭在備考時的“不堪重負”,也能讓我們思考,新時代下,教育更看重的到底應該是什麼?

本文轉載自公衆号:網易文創人間工作室 (ID: thelivings)

文丨小雨    編丨唐糖    排丨Lulu

9月份,新一屆高中生們陸續走進校園。3個月前的那場中考拼殺,決定着孩子們如今的去向,“職普分流”下,競争前置,中考成了孩子讀普高還是職高的關鍵“賽點”。

已經享受聯考紅利的“考一代”家長們尤為焦慮,他們無法接受自家的“考二代”連普高都考不上的事實。

我是重慶的一位母親,自從兒子升入國中,就全力護衛孩子備戰中考,傷痛累累,一言難盡。

如今,盡管兒子作為美術生勉強讀到了普高,但回想起過去3年來所經曆的種種焦慮、彷徨、掙紮,特别是夫妻之間的分歧、争吵和互相指責,心情依舊怅然,對教育的迷思猶在。

教育究竟是什麼?

今年5月初的一天,兒子晚上放學回來,攤開英語書背着單詞,但明顯心不在焉。過了一陣,他終于開口:“媽媽,‘三診’成績出來了,我隻有393分。”

“三診”是初三的第三次“診斷考試”,也是中考前對學生各門功課最後一次全面的檢測。兒子聲音很小,但這個數字實在太刺耳,我心頭一沉:“加體育嗎?每科分數是怎麼分布的?”

“加了的。”他嗫嚅道,片刻後,又擡高了聲音,“這次考試題要比中考難些。”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爸爸在隔壁房間已經聽到了,怒不可遏地走過來:“考了這麼點分,還有臉回來?上不了高中,等着以後成社會底層!想上職高,沒門!6月份後不要待在這個家!随便你去哪裡!”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眼看父子間的一場暴風驟雨又要來臨,我趕緊制止住兒子:“咱們出去走一走,談談心。”

兒子跟我下樓,電梯裡,他漲紅着臉,連連質問:“媽媽,教育究竟是什麼?隻看成績,隻會内卷?普高就真比職高好?”

我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心亂如麻。自從兒子進入國中,這樣的情景已經無數次發生,十五六歲的兒子和快五十的老公,因為“考高中”多次激烈沖撞、擦槍走火。

兒子讀的是普通國中,初三又被分到了差班。據兒子說,從3月份開始,班裡已經有好幾個同學陸續敲定了職高學校:

“張源報了老師推薦的那個職高,學工藝美術,他說以後出來要當文身師。”

“陳顯的哥哥給他報了五一技校,學汽修。”

“易傑報了一個民辦的職高,學營銷。”

……

說起幾個小夥伴的去向,兒子很羨慕,因為他們想學的就是各自喜歡的,家人也支援。兒子不了解,他也心心念念想進職高學美發專業,為啥卻得不到爸爸的支援?

我可以幫兒子回答:在爸爸眼中,因為你是“考二代”,職高?配不上你!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羅振宇在2020年跨年演講中提到,如今的聯考競争為什麼越來越激烈?

是因為“考二代”進場了——他們的家長是受益于聯考、被聯考改變命運的一代,是以又把自己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這個賽道,讓下一代重複這個過程。

我家也一樣,自兒子出生那天起,我和老公就理所當然認為,孩子将來應該考上大學,不然還能咋的?

但事實不容樂觀,從國小開始,兒子就成績平平。在這方面,我承認我這個媽媽有很大責任——孩子國小五年級前,我從沒給他報過輔導班,也沒在學習習慣上對他做過引導或嚴格要求,整個國小,兒子過得輕松愉快。

我出身農村,小時候父母從未管過我的學習,之是以能考上大學,全靠自己“長醒”後的發奮努力。

人往往會被個人經驗束縛,我一直認為,國小時成績差一點沒什麼,孩子自己會“長醒”,是以雖然周圍的人普遍雞娃兒,但我家“歲月靜好”“母慈子孝”。而且,我家也沒考慮過什麼學區房——現在回過頭看,如果可以重來,我應該會在兒子三四年級時考慮此事,但當時完全沒這個概念,身邊偶有人說起,也沒在意。

2020年,兒子上了一所普通的劃片國中。初一快讀完了,他非但沒出現我預期中的“長醒”,相反,成績還開始下滑。可怕的是,從2019年開始,國家嚴格執行“職普分流”,近一半孩子國中畢業後要去讀職高。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老公得知這一消息後,急得抓肝撓肺,對于之前的放養模式追悔莫及,也對我多有指責:“要是從小對他學習上嚴格要求,完全不會是這個樣子。”

老公是一個家庭觀念很重的人,除了上班,心思全部在家裡。兒子上國小時都是他每天接送的,孩子晚上寫作業,他一般都要檢查——對于孩子的學習,他比我更有督促的動力,因為他同辦公室裡的一個女同僚也有一個兒子,隻比我們的兒子大一歲,那個女同僚對孩子的學習盯得緊,幾乎不準孩子接觸電子産品,還經常帶孩子參加研學、閱讀活動,國小畢業時,她兒子如願考上了“七龍珠名校”中的一個分校。

“人家當媽的就這麼負責任,你是怎麼當的?對兒子太縱容了!”面對兒子學習上的懈怠,老公開始把怨氣指向我。

我的确是有責任,但也覺得委屈。畢竟,身邊還有一些家長同樣對孩子要求嚴格,但也無濟于事的,也有寬松散養但孩子成績依然很好的。

不管怎麼說,我得認真對待兒子升學的事了,不過,我依然沒給兒子報補習班——五年級暑假我們曾花2萬多元報過一次,補了一個暑假及六年級上學期,沒有任何效果。

這次,我決定自己來。我想:學校的班級統一教學顯然不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差異,是以針對性輔導是必需,課外教育訓練班也是這個原則,但依然不能做到精細化;我中學時數理化英各科成績都還行,如今還有網課輔助,我就輔導兒子一人,對症下藥,回報也更精細;而且,兒子一直在寬松的家庭氛圍中長大,我們親子關系挺好,他也樂意我來輔導。

于是,孩子的網課我陪着上,幫他整理錯題本,研究考試題,歸納必考點、易錯點……老公也對我說:“這兩三年,工作上能拖起走就行,孩子第一。”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然而,我這樣“起早貪黑”,依然沒效果。初二多了一門實體,兒子幾乎完全學不懂,數學和英語随着難度增加,成績繼續下滑。

我也找老師聊過,老師說我兒子上課不專注,心思根本就沒在學習上。我隻有默然——老師說的與我在家的觀察是一緻的。

根據“刻意練習”原理,一個孩子即便智力平平,但隻要方法正确,足夠專注努力,達到一定成績并不難。

但問題恰恰出在我兒子的專注力上,每次坐在課桌前,他都如坐針氈,東倒西歪,完全不在狀态,很少見他對一道題冥思苦想過。他書寫潦草、應付,做數學題竟然還沒用演草本的習慣。

勸也勸了,吵也吵了,都沒用。我很清楚,這是孩子對學習沒有内驅力的表現,自己不主動不用心,任誰也沒辦法。

我也開始懷疑兒子的智商。以數學、實體為例,他隻會做最簡單最明面的題,稍稍拐個彎就不會了,常常在閱讀已知條件時梳理不出其中的邏輯關系……這種現象到底是不願意動腦子,還是天生數理邏輯思維不足?應該是兩者兼有,而且會造成惡性循環,越不會,就越排斥,就更不會……

這孩子像誰?我們夫妻倆很難想得通。在90年代大學擴招前,我過五關斬六将能考進211大學,而孩子的爸爸盡管隻考上了大專,但在90代初也不容易了,他本人非常能吃苦,遇事愛琢磨、認真仔細,但這些優點,卻似乎統統都沒遺傳到兒子身上。

如果照這樣下去,兒子中考肯定上不到聯招線,而他上職高,是我們全家無法接受的。

兜兜轉轉,回到了原點

初二暑假,兒子突然給我說一個消息:他們學校足球隊初三的學生全部進了對口的區重點高中,“有些成績很差,數學隻能考三四十分,也保送進了”。

我很吃驚,又一次意識到自己以前對“藝體生”這一塊的政策是多麼混沌無知——從兒子初二下學期開始,我從一家财經媒體換到了教育媒體,經常進校采訪,對升學管道、學業規劃開始有了些了解。了解越多,我就越後悔小時候對兒子的疏忽。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以考大學為例,其實查閱“陽光聯考網站”,就會發現足足有20多個進大學的管道,比如競賽、保送、才藝加持等,硬拼“裸分”隻是其中之一。而對于中考來說,重點高中的生源也有一部分是來自特長生。

兒子身材勻稱、高高大大,跑得快,課餘時間喜歡參加籃球足球活動。剛進國中時,我就聽他說學校有專門的足球隊,但并沒在意,他也沒主動提出過想加入。那麼,兒子能不能也通過體育降分錄取呢?

我抱着試試看的态度,找到了曾經采訪過的一位高中體育老師。他說,技能性的球類運動,現在開始有點晚,但如果孩子有跑步天賦,還是可以試試,這是硬功夫,要多練、吃得苦,百米測試能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标準就行。

兒子願意去試,從暑假開始,便跟着那位老師訓練,30多度的高溫也能堅持。然而,初三開學後,兒子就不願意去訓練了,問題還不在于吃苦,是兒子總覺得,那在别人家的學校訓練,其他同學互相都認識,他是局外人,沒有歸屬感,這種感覺很不好。

“這是關系到你前途命運的事,還在乎這些?太不懂事了!”老公很生氣。

但兒子執意不再去。我倒是能了解他,對于一個14歲的少年來說,同伴關系很重要,再者,就靠每周末一次的訓練,希望也不大。我也打聽過田徑私教,但都因這樣那樣的問題,不了了之。

體育“助力”的希望破滅了,我還想過美術、音樂,但覺得此時可能什麼都晚了,隻能再次回到催逼成績的軌道上來。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兒子的成績依舊在下降,他也不願意學。這徹底惹惱了他爸爸,父子倆多次發生嚴重沖突。

那段時間,我老公的血壓已經高到160,一天難得見笑臉。可他愈是這樣,愈增加兒子對數理化的痛恨:“媽媽,學這些函數啊、電路啊、分子原子的,有什麼用?我将來也不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我一時語塞。

其實,兒子在學習上也并非一無是處,初一時,他的曆史成績一直穩居班級前列,地理還曾得過全班第一名。他特别喜歡地理,對世界上哪個地區有什麼山脈、海灣,居住着什麼膚色的人種,太平洋有哪些島國,這些人最初是沿着什麼路線遷移而來、語言屬于什麼語系……如數家珍。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在家上國家課程中心的網課時,他甯願去上高中的曆史課,專心緻志,興趣盎然。我想,如果兒子将來能讀地理人類學之類專業,應該是很合适的方向。然而,這些研究型的專業,必須跨過高中、大學的門檻,也就意味着國中階段必須跨過數理化難關,這對他來說困難重重。

兒子還有一個另類的愛好——美發。這個興趣最初也是源于他對地球上不同人種頭發、臉型差異的好奇,再疊加青春期對自己外形的在意,一發不可收拾。有一次看世界美發大賽,他一臉神往地對我說:“媽媽,以後我也要參加,拿世界美發冠軍。”

學美發,這個倒不受制于數理化成績,觸手可及、很現實,上職高的美發專業就可實作。說實話,我基本能夠接受。畢竟,大學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擁有一項實用技能卻可能活得很好。

我平時有一塊工作内容,是深入職校采訪優秀學生。真正走近他們時,我就能真切感受到了老被教育工作者挂在嘴邊的那句話——“好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天賦。”

這些優秀的職校生,在國中刷題模式下大都灰頭土臉,但到了職高後,或者是及時“長醒”,或者恰好學到了适合自己的專業,“小宇宙”爆發。他們有國中畢業先打工然後到職高讀書,獲得世界技能大賽冠軍的;有先讀汽修專業不合适轉到電商專業,工作後21歲就月入3萬的;也有通過職高曲線救國再考取大學的;還有從小愛打扮後來學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拿到國賽大獎收入不菲的……

當然,我并沒天真到認為每個孩子都會這麼優秀,這也許是幸存者偏差效應,隻有優秀的孩子才進入了媒體的視線。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如果成績不好,那就根據興趣學一技之長,靠手藝踏踏實實吃飯——我開始考慮起兒子上職高的問題。但老公堅決不同意。對于兒子,他曾經有着美好的想象:讀政法大學,成為一名高大帥氣的法官;或者讀醫科大學,成為醫生;當然,公務員更好……

兒子讀國中以來,盡管老公屢受現實摧殘,預期不斷降低,但始終有底線:哪怕以後考個二流三流大學,也要拿到大學文憑。

老公當然也曉得讀職高也有繼續考專科大學的機會,但機率以及可選擇的學校,顯然比普高小得多。更讓我們擔心的是職高的學風問題。

孩子青春期正是受同伴影響最大的階段,兒子初二時成績持續下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每天與班裡成績最差最調皮的幾個孩子裹在一起玩耍。他本來就不懂事,如果周圍有更多這樣的孩子,簡直不可想象——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不願意孩子上職高的最主要因素。

退一萬步說,即便老公同意孩子讀職高,那也一定是學汽修、機電、電焊等硬手藝,而不是旅遊、美容美發這些“虛頭巴腦”的,在他看來,1米8的大小夥子,搞這些婆婆媽媽的東西,成何體統?

這點我倒是不認可,但我不想再與老公拗着來,不管他的身體、精神還是我們的家庭關系,都不能再受折騰了。

我給兒子講明了情況:“如果現在上職高,因為爸爸反對,你根本學不到喜歡的專業。是以,還是先上普高,讀完高中後,你若還喜歡美容美發,最差也能考高職的此類專業。當然,最好是直接去日韓、意大利,學高端的。”

兒子聽到這些話時,眼睛中頓時閃現出光彩。我繼續提振他的動力,為他描繪美好前景:“你不是也喜歡地理人類學嗎?到國外學習後,空餘時間就能去實地‘ 考察’,接觸各色人種,多有意思。”

兒子連連點頭:“媽,我還是要上普高。”尤其是想到進普高後能選文科,能甩掉最不喜歡的實體化學,他很願意沖一把。

兜兜轉轉,依然回到原點,目前必須考普高。

又一根救命稻草

進入初三不久,我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由于成績差,兒子被分到了差班。

按照往年經驗,這類班級中考上線率隻有不到20%。我幾乎不敢想幾個月後兒子到底會是在哪裡讀書,老公也唉聲歎氣。

我了解老公,他目之所及,似乎都是成功的家長:表哥家的女兒考上了985的研究所學生,如今在國企上班,待遇可觀;機關新分來的年輕人,最起碼也都是碩士;而離他最近的例子,就是那個女同僚家的兒子已經考取了重慶“七龍珠”高中的本部……偏偏自家兒子不行,他覺得顔面盡失。

我倒看得開,我大學同一寝室的6個同學中,隻有2個同學的孩子成績好一些,其他都一般,看來,并不是每個“考一代”都能把學霸基因遺傳給孩子。前幾年,清華教授劉瑜不也吐槽女兒學不好數學嗎?而且從我的采訪來看,那些期望值過高的“考一代”家長,孩子反而容易出問題。

誰說孩子小時候成績不好就沒救了?人生很長,輸在起跑線未必就真輸。我自己是初二才“長醒”的,還有很多孩子到高中才“長醒”,甚至更晚。但是這些,都緩解不了孩子爸爸的焦慮,每當我試圖去安慰他,他都連連搖頭,有時言語中還不無鄙夷:“别自欺欺人了。”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就在這時,又一根救命稻草遞了過來。

寒假前,老公接到一個美術機構的電話,說讓孩子交9000多元參加美術夏令營。這個機構與很多高中都有合作,可通過美術降分錄取。考試分為兩部分,作為專業課的美術,隻要孩子願意學,一般都能過;而文化課分數,不同等級的學校分數線不同,但都比“裸分”考要降100多分。

這樣算下來,有些高中,分數能達到400多就有可能進。最初我還以為對方是騙子,但仔細了解後,發現操作是合規的——各個學校本來就有“藝體生”降分錄取的管道,相對于體育等其他硬實力項目,美術的彈性空間很大,孩子通過短期集訓可達到一定水準。畢竟,特長生考高中不像考大學那麼嚴。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圖源:《小歡喜》

我們沒有猶豫,立馬交錢報名。想想,兒子小時候挺喜歡畫畫的,塗塗抹抹畫得像模像樣,可惜那時我沒有意識,就沒給他專門報班學。

聽到有這樣的機會上普高,兒子也很樂意,寒假去集訓了一段時間,回來後頗為興奮,給我講如何畫物體的輪廓線,什麼叫體積感,透視的分類……我很欣慰,喜歡就好,畢竟,哪怕以後學美發、人物形象設計,都需要美學做基礎。

但文化課的壓力依然不容樂觀,因為最差的高中也要400分以上。

本來,自從有了美術這根拐杖後,老公終于舒了一口氣,然而,兒子“三診”考試的393分,讓他再次暴怒。他原本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我們的家庭關系比較融洽,但是自從兒子進入國中後,一切都變了,心情煩躁之下,他對我們娘倆說話動不動就氣急敗壞、惡語相向。

這兩年多來,他肆意發洩的憤怒中,隐藏着很多不甘和後悔,他不甘心兒子這麼“笨”、這麼“懶”,也後悔從小沒有對兒子的學習嚴加管束……最終,他的矛頭指向我,說這一切都是我的錯。

這也是老調重彈了,之前在我與老公最嚴重的一次沖突中,他指着我說:“好好的一顆苗子,都被你慣壞了,如果聽我的,從小嚴格管理,哪至于成績那麼差?”

他的話是有所指。初一時,有兩三次因為學習的事,他與兒子激烈沖突,青春期的孩子很沖動,什麼都做得出來,我怕擦槍走火,趕緊介入,安撫兒子情緒。

但在老公看來,那是在他管教兒子時我“過多插手”,影響了他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導緻他無法施展自己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學習隻能聽之任之。

“影響一個孩子成績的因素太多了,怎麼能這麼簡單歸因?”我反唇相譏,“從小我父母也沒管我學習,我高中時所有的同學都這樣,我們是怎麼考上大學的?我舅舅家的孩子考上了上海交大,舅舅舅媽都忙于生計,從沒管過他學習。這些都怎麼解釋?”

老公情緒失控,面部扭曲,依然不依不饒:“等孩子中考結束後,我們就離婚!”

我知道這是他的氣話。不知道有多少夫妻,因為孩子的成績差,互相指責,日子一地雞毛。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那天晚上,父子倆争吵後,我帶兒子下樓散心的路上,兒子發出了一連串的質問。

我對兒子說,考大學看似是比成績,其實是篩選一個人的自律、願意吃苦的程度。畢竟以後我們工作中也要遇到一些不喜歡不想做、但必須做的事,不可能凡事都由着性子。我還以自己的例子回答他:媽媽大學讀的也是文科,現在從事文字工作,也不喜歡數理化,但至少在國中階段,我知道必須跨過這些門檻,是以再難我都要啃下。另外,邏輯思維能力,無論幹什麼都很重要。

我是發自内心說這些話的,近30年過去了,如今回過頭來,看這些枯燥的函數、不等式、方程配平、電路電壓試題,我都很奇怪當年十幾歲的我是怎麼啃下來的。是因為對命運的恐懼,以及對脫離農村的巨大渴望。

當年我剛進入高中時,年齡還沒有現在的兒子大,但每天晚上自習課放學後,還要在寝室外昏暗的燈光下繼續學習。如今的兒子物質生活豐裕,很難有我當年的學習動力,就任性地循着自己的興趣來。

除了成績不好外,兒子性格陽光、外向,盡管也喜歡玩手機,但他對遊戲幾乎沒啥興趣,多數時間都在看他喜歡的人種地理學、電影、美發、人物形象之類。他對這個世界有着無窮的好奇心,唯獨對刷題沒有。

但這個時代,不願意刷題,很可能就意味着與好大學無緣。距離中考隻有1個多月時間,隻能死馬當活馬醫,能提高一分是一分。

我放下工作,全力以赴輔導兒子。我分析了他的分數結構,問題還是出在數理化上,都距離及格還有一大截。于是,我和他一起研究了近幾年的中考題,數理化隻抓最簡單的基礎題,確定基礎題不丢分;國文、曆史、政治,主要研究答題套路和規範,把字寫好;英語主抓基本單詞和句型,死記硬背作文句型……看得出,兒子對上普高還是非常渴望,學習态度終于端正了一些。

我也安慰老公,畢竟我還是積累了一些學校資源,即便孩子分數差一些,靠美術生身份,可能也有周轉的餘地。當然,我們也還做了另外一手準備:打聽哪些職校有适合孩子的專業,對比師資和校風。

接受孩子可能不如自己

6月12日,兒子沒讓我們送到考場,他坐學校大巴去的。那天天氣晴朗,在校門口,望着孩子們魚貫而入鑽進大巴奔赴考場,我心情複雜:這麼小的年齡,他們就不得不面對人生的第一次大考,接受篩選和分流。

這對于那些“長醒”得晚的孩子來說有點不公平,但教育資源有限,又能如何?

3天考下來,兒子很高興,說題目比他想象的簡單。忐忑不安地等了10多天後,分數下來,495分!顯然,即便是排除題的難易因素,最後1個月的“沖刺”還是見了成效。由于分數比預期要高,那一瞬間,兒子高興得跳了起來,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謝謝媽媽!”

我和他爸爸又喜又愁,喜的是比預期高,愁的是這兩年重慶聯招線也很高,他依然有近90分差距。我發動自己及同僚的關系,問了幾所區重點高中,無一例外,即便是美術生,也需要上聯招線。兒子的分數差那麼多,我沒臉去求人。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之前那家美術機構不是承諾說400多分也有學校讀嗎?

果然,他們說,有2所學校可以報。那2所學校連“區重點”都不是,但好歹是公辦,有普高學籍。我有同僚與其中的一所學校很熟悉,為了確定萬無一失,我托她打聽了一下,消息屬實——當然,開學時要交好幾萬塊錢,是高中3年的“美術教育訓練費”。

填完志願那天晚上,我們一大家人吃火鍋表示慶祝。老公臉上也露出難得的笑容,3年了,第一次如此暢快。晚上回去後,我們與兒子進行了一番深入交談,問他接下來的打算。

“學好美術,以後選文科,不學實體化學,應該會好很多。”兒子回答道,不過他轉念一想,“我還是要試一下體育,說不定也行呢。”

到底是十五六歲的孩子,單純樂觀。不過也許兒子說得對,就算在體育這個公認為需要童子功的領域,也有不少人是高中才開始正式訓練。但不管往哪個方向發展,他未來3年也都不輕松,因為都需要考文化課,考大學依然路漫漫。

眼前的計劃是,如果他3年後依然對人物形象設計感興趣,可以報考大學的相關專業,高職(大專)也可以,還可考慮去國外的這類專業技校學習,把一門手藝學精學透,就有吃飯的門路。

不過,計劃不如變化快,他或許真的轉向體育了呢,還有他一直喜歡的地理曆史,可以做導遊……未來的路很長,有很多不确定性。

與此同時,我同僚家的孩子奔奔,被保送至市内最好高中的清北班——幾乎是重慶市最優尖子生的彙聚地。這位奔奔同學屬于我前面所說的“寬松散養型”。他媽媽工作忙,陪孩子學習的時間很少,孩子也從未補過課,但國小時上過“小牛頓科學班”、程式設計、圍棋,體育也不錯。國中時孩子通過學區房上了一個“七龍珠”的分校,初一之前,成績一般,進入初二後突然發力,成績扶搖直上,獲得保送資格。

“我覺得數學非常有意思,做難題更有成就感。”說起數學,奔奔眼睛中放光。暑假時,他已經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數學夏令營,這是學校在篩選日後進入數學競賽班的人選,他志在必得。

“他是一個比較自覺、有目标感的孩子,從小我都以鼓勵為主,給他機會讓他嘗試。其實,就算奔奔成績一般,我們也接納,孩子關鍵是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自己。”奔奔媽媽說。

從事教育多年的她,目前正在為其他孩子輔導生涯規劃,從内心深處認可孩子之間的不同。不過,在她的職業觀察中,還是看到了更多家長的不甘與掙紮——别人家的孩子是學霸,為啥我家孩子不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經問自己的朋友:“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将來是個普通人嗎?”

對于很多“考一代”家長來說,這個問題可以問得更具體一點: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學嗎?能接受孩子将來不如你嗎?

估計大多數家長不能。他們要確定孩子不從現在的階層掉下來,而上大學是最穩妥的通道。是以一旦孩子成績失守,他們就焦慮、崩潰。

靠考學改變命運的我,該如何與孩子的低分和解?

就算我能接受自己的兒子成為美發師、美容師、導遊、廚師、維修工,隻要他喜歡……然而,卻要面臨他人甚至自家人質疑的目光,被扣上 “教育失敗”的指責。

身邊還有多少這樣的孩子活在家長高期待的枷鎖中?這何嘗不是家長充滿褊狹的自矜自傲?

社會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新職業新行業層出不窮,年輕人的機會很多。你知道“顔值經濟”催生的大量職業機會嗎?知道中國老齡化趨勢下康養行業的人才缺口嗎?知道育兒嫂、家政保姆職業的新趨勢嗎?還有抖音B站上那些眼花缭亂的創收方式,你也可能早就都看不懂了。

父母走通的那條路,孩子未必就能走通;父母喜歡的事情,孩子也未必就喜歡;父母在特殊年代下鍛煉出的“刷題力”和“應考智商”,孩子未必能遺傳下來……

孩子即便沒讀大學,但依然可能過得比你好;當然,也有可能不如你,又或者是你覺得孩子不如你,但孩子因為從事了喜歡的職業,他内心的幸福度高于你……

一切皆有可能,但大機率上,我們的孩子都可能是普通人。在如今“雙減”和“職普分流”政策背景下,做好對孩子的期待管理,是“考一代”家長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本文人物均為化名。作者:小雨,畢業于師範大學教育學專業,曾任電視紀錄片編導,現為教育媒體記者。本文轉載自「人間theLivings」,關注了解更多真的好故事。長期征稿,要求詳見「征稿要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