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揭秘:吼娃會影響孩子智商發育?
本文看點:
從腦科學角度,吼娃将影響孩子智商的發展,這是為什麼?
今天,我将用腦科學原理來為你解開真相,并且,我也會給家長們一些切實的解決辦法。
全文共3961字,閱讀時間10分鐘
有位好友經常忍不住吼娃,雖然她也清楚這樣隻會威懾到孩子,并不會達到内化良好行為的目的,但她還是苦惱,實在忍不住!
直到有一次我很認真的跟她說,你這樣會讓她的杏仁核過度發育,影響理性腦的發育,她很驚愕,問我怎麼修行情緒管理。看來她已經意識到自己需要做出一些行動。她還很好奇杏仁核為什麼受情緒影響,又是怎樣影響到理性腦的。
那麼這個小小的杏仁核到底有什麼魔力,能掌控我們的理性腦呢?從大腦的三層結構開始說起,最裡面的一層是腦幹,即低階爬行腦,負責人體的基礎生命活動,如呼吸、心跳、冷漠、敵意等。包裹着腦幹的中間層是邊緣系統,有下丘腦、杏仁核等,它負責情緒與五感的整合。最外面的一層是新皮質層,即高階理性腦,它像帽子一樣扣在邊緣系統上,負責思考、邏輯、推理等思維運算。
此外,如咳嗽、眨眼等一些對外界刺激的基本反射也由腦幹負責。可見,腦幹的功能是常駐的,保證了我們最基本的生命安全。至于邊緣系統,則更多地承擔我們的感性。且邊緣系統中的海馬體負責記憶的形成和儲存。到了新皮質層,承擔的功能就更加精細。我們能夠說話,能夠運動,都是它在發揮作用。平時倘若我們說别人做事不經大腦,其實指代的就是大腦中的新皮質層。

神奇的杏仁核
邊緣系統中,杏仁核是掌管情緒的CEO,因其呈杏仁狀而得名,當我們産生不良情緒時,如憤怒、驚恐等,杏仁核就會腫脹,影響理性腦與爬行腦的資訊連結,此時爬行腦上線,我們往往會表現出冷漠、敵意,做出不明智的選擇。
是以,在“吼娃”事件中,孩子感受到憤怒而害怕,這些不良情緒使得孩子杏仁核過度激活、是以發育異常。一旦杏仁核出現問題,大腦其他區域也會受到波及,尤其是理性腦區域。當杏仁核占據了大腦過多的資源,就無法充分發展大腦的認知能力。孩子的理性思維能力會受到抑制,導緻理性腦無法上線工作。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出現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下降能現象,表現在孩子被家長吵懵後,會兩眼無光,呆呆地站在那裡,最終影響“智商”發育。
如何讓杏仁核長治久安
杏仁核是産生、識别情緒和調節情緒的大腦中樞,即情商管理者,為了避免它腫脹影響我們的理性腦,分兩步走:
第一步,識别情緒
父母篇:
當我們有不良情緒時,爬行腦上線,身體先知道:呼吸、心率加快,肌肉緊張,先覺察身體的反應,及時按下暫停鍵,我自己修煉的是:不管發生什麼,說話的語調不變。
因為當我們吼娃時,孩子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媽媽的聲音變大,如果我們能保持聲音平和,杏仁核不會腫脹,理性腦正常思考并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就難以陷入壞情緒的漩渦。
這點有難度,但隻要我們帶着這份覺察,經常提醒自己,然後也可以請孩子幫忙:如果媽媽的語調提高請及時提醒。
這樣雙管齊下,我們就能很快識别當下的情緒,避免吼娃事件。
比如說,平時在和孩子溝通前,先讓自己從生活中那些不順心的事中走出來。
也可以在手機的背景圖上放上醒目的提醒,讓自己保持心緒的平靜。
當然,難免會有一些時候帶有強烈情緒的話會脫口而出,我會提前告訴娃,一旦如此,讓他直接說“媽,你又大聲吼我了”等話語。
孩子篇:
很多家長也會有孩子總是大吼、大叫的困擾,我們一般能比較快的識别他後面的情緒,憤怒或沮喪,孩子越吵鬧家長越需要和平,給他良性參照,耐心陪伴他冷靜下來。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看孩子這樣我也很着急啊,恨不得更大聲吼得他平靜下來,這樣我們豈不是又進入到吼娃的漩渦?
相信腦科學,我們隻需和平的等待。家長實在着急,可以假設自己變成小透明飛到空中,像欣賞電視劇般看孩子表演,靜靜的陪伴他或撫摸他,等到他平靜下來,可以幫助孩子描述當下的情緒,然後教他平複情緒的辦法。
平時親子共讀時,可以多帶孩子讀一些情緒類繪本,認識情緒的種類,并發現每種情緒出現的情境。讀故事類繪本時,可以多問問孩子故事中的人物是什麼情緒,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會認識到不同的事件或經曆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如故事中的人物變得憤怒,可能是他遭到了冒犯;變得開心,可能是見到了想見的人。孩子情緒識别的能力會提升,并且也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久而久之,孩子不僅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也能看到他人的情緒。不止如此,當孩子明白了情緒的來源,也就不會把情緒妖魔化,當面對情緒帶來的挑戰時,就能夠更好地去應對。
第二步,調節情緒
杏仁核統籌人體五感,同時五感也能給杏仁核帶來正面或負面回報。
其中,利用嗅覺是調節杏仁核的最快途徑。
識别氣味的嗅小球位于鼻腔後方,與我們杏仁核的直線距離最近。
記得有一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兼芳療師分享案例,一名8歲自閉症患兒來到工作室一直處于亢奮狀态,大聲吼叫,咨詢師很難靠近,于是她拿出純植物的野橘精油灑在他胸前,清新的香氣圍繞着他,10分鐘後患兒漸漸平靜下來,咨詢師開始跟他溝通交流,家屬直呼這是奇迹。足以見得,天然的香氣對我們的杏仁核有非常好的穩定作用。
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在他的《孩子的品格》一書中提到“聞香能很快的安撫我們的情緒”,中國古代有句說法叫“君子佩香”,英語有個常用的表述叫作“聞一聞玫瑰的芬芳”,其實也都說明香氣有助于情緒的緩解、調節,也就是幫助我們的杏仁核恢複到正常大小。
那如果我們沒有精油、香囊作為載體,我們可以選擇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畢竟大自然的芬芳最多也最美。如果是在家裡,我們可以養一束鮮花,或拿出一些芬芳的水果,如檸檬、橙子等,進行嗅吸也很有幫助。
深呼吸,也是調節杏仁核的理想方法。因為人在焦急、生氣的時候,爬行腦上線,呼吸、心率加快,是以有個詞叫“氣呼呼”。反過來,如果我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要調整呼吸,深呼吸能夠幫助到我們。
但很多孩子可能不會深呼吸,可以平時在日常中帶領他們一起做,比如露出肚子在上面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根據呼吸看到玩具的起伏,遊戲中get這項技能。還有一本繪本也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深呼吸,就是《跟着青蛙小弟學呼吸》,跟着繪本一起和小青蛙練習深呼吸。同時,由上可見,深呼吸+嗅吸香氣将達到調節杏仁核的雙倍效果。
撫摸身體,能舒緩我們的情緒而調節杏仁核。很多家長與孩子發生沖突時會采用冷處理,但此時他們的神經、肌肉已經處于緊張狀态,這樣反而會讓杏仁核腫脹時間延長,若形成長期記憶,将來更會導緻他們情感冷漠。
此時,更需要父母去靠近他,撫摸、擁抱他,跟他說“你很生氣,我陪着你冷靜下來”就可以幫他放松了。此時我們就會發現,老虎般的孩子漸漸變成小綿羊,等他的杏仁核恢複正常,理性腦上線,不用我們說他們也會主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偏差,此時再複盤将事半功倍。當“他察”不斷的過渡到“自察”,此條通路上的神經突觸會越來越敏感,高情商的孩子由此誕生。
畫畫或寫作,可以幫助孩子宣洩情緒。德國戲劇家、詩人歌德當年想自殺,他就寫了一本《少年維特之煩惱》,寫着寫着他自殺的想法就消失了。
是以我們可以鼓勵孩子把不良情緒及引發的經過寫下來,越詳細越好,其實就是引領他們自我複盤。若是小一些的孩子,我們可以帶他們畫畫,描述自己的情緒狀态,如噴火的恐龍、橫沖直撞的汽車等,憤怒、沮喪随着慢慢的輸出,身體就會漸漸放松,杏仁核收到放松的信号而恢複正常大小,孩子的心情自然就舒展開來。
看雲,這是我最近關注心理學家張沛超老師學到的一個好辦法。我們在平時日常生活中,心會陷于日常狀态,就很容易形成管狀視野。但一旦擡頭看天的時候,會發現天是很大的,很多事情不随我們的意志轉化,天本身是很自在的。是以平時可以有意無意的帶着孩子觀察天上的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視角轉化也會帶來情緒轉化。
當然,還可以談心、運動、冥想等,這些都對情緒有幫助。
這些方法的共性在于提供了使我們身心放松、情緒釋放的契機。情緒需要出口,如果任憑情緒蔓延,則會陷入惡性循環的漩渦。不管是以上何種方法,我們都得到了和情緒好好相處的機會,能夠專注于情緒,理清情緒的來源,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我們的肌體也會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物質,起到良好的鎮靜效果。
但同時我們需要避免誤區,為了“不吼娃”導緻家長長期處于過度自控的“緊張”狀态,仍會輕度刺激到杏仁核,等它膨脹到一定程度最終結果仍是情緒爆發。
做真實的父母,即使我們吼娃、爆發了,沒關系,使用以上方法幫我們平靜下來,及時“複盤”,跟孩子一起讨論情緒風暴的過程,找到源頭,可能是因為媽媽下班太累了,可能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等等。有了這種修煉,我們和孩子的杏仁核會越來越穩,資訊傳遞給理性腦也會越來越快,這些點點滴滴的情緒就會轉化成智慧。這時候孩子就會擁有真正的情商:他們能辨識自己的情緒狀态,也能辨識别人的情緒或者情感狀态,而且知道自己的情緒、情感規律,也知道别人的規律。
當孩子擁有穩定的杏仁核,承載情緒的能力就會很強大,他們将收獲較高的情商。
從腦科學角度,情商與智商相輔相成,隻要我們帶着覺察,用上适合自己的方法,二者皆可得,孩子也能如雲一般更自在的體驗人生。
你能覺察到孩子真實的一面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