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有男孩,愛他就讓他多做點家務

家有男孩,愛他就讓他多做點家務

家有男孩,愛他就讓他多做點家務

文丨魚爸   圖檔來源美素圖庫

1

暑假的時候,空出了大把的時間,天天在家的小小魚基本沉浸在自己閱讀的世界裡了。

而在廚房忙着的我,想暑假不就是個讓他做家務的好機會嗎。

平常放假,也就讓他煮煮飯,可其他的事做的就不多了。

而暑假,擇菜、洗碗、拖地、晾衣服、拿快遞都可以安排上。

因為我發現做家務其實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不僅僅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更能讓他們有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

朋友家女兒,五年級的時候,學校要求孩子去外邊獨立生活幾天。

可愁壞了奶奶,說孫女還不會洗頭梳頭,怎麼辦?

而洗衣服、晾衣服不會也沒事,反正多帶幾套,拿回來就行。

現在的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很弱。

主要的原因就是被大人包幹了,讓孩子失去了動手的機會。

你想,一個家庭好幾個大人頂着,還需要孩子去洗碗拖地嗎?

不僅僅擔心孩子做不好。

而且很多孩子都在重點抓學習,各種興趣班,回家就說累,也不忍心讓孩子做。

的确,剛開始都做不好。

比如小小魚洗碗的時候,經常會弄濕衣服。

那我就讓他換下來,一步步示範他,可以怎麼做。

如果因為怕弄濕衣服或者怕他們晾不好衣服就不做,對孩子來說,省力了。

可他們卻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啊。

家有男孩,愛他就讓他多做點家務

2

在很多家庭,媽媽為什麼會很累?

因為有很多爸爸在家裡從來不動手做家務。

媽媽們上班回來,還要忙着各種家務。

有一本繪本《朱家故事》講了一個讓人深思的故事。

朱家的生活看起來不錯,房、車、花園,一應俱全。

爸爸和兄弟兩個被媽媽照顧得無微不至。

家有男孩,愛他就讓他多做點家務

在這個四口之家裡,媽媽背起了所有人,除了她以外,大家都露出滿足惬意的笑,隻有最下面的媽媽臉上充滿疲倦。

家有男孩,愛他就讓他多做點家務

媽媽要做的每日事,總是忙得不可開交

家有男孩,愛他就讓他多做點家務

兒子跟爸爸要做的事,哪怕無聊地發呆

然而這一天晚上,任勞任怨、辛勤顧家的媽媽突然不見了。

一紙留言:“你們是豬”表明了媽媽對朱家父子的不滿和失望。

沒有媽媽的朱家亂套了!

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一切“理應”之下都必定有一個人在辛勤付出。

朱家的爸爸和兩個孩子都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沒有看到媽媽背後的付出。

家有男孩,愛他就讓他多做點家務

如今我們總是被“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的論調包圍着,其中都是因為這種男性缺位造成的。

家裡沒有老人搭把手,自己帶孩子的話,最難搞的就是那一堆家務活。

如果丈夫能及時搭把手。

比如燒頓飯,刷刷盤子或者晾晾衣服,搞一下衛生。

真的會輕松很多。

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愛的那個人能夠了解自己的辛勞,應該就會幸福很多。

有一個人能了解自己的累,累點也值得吧。

李安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說家務還得做,因為家不是片場。

在家裡,男人永遠是丈夫或者爸爸,其他的身份暫且放下。

要多了解妻子的難處,多搭一把手。

為什麼有的男人願意承擔,而有的男人卻總是不開竅呢?

因為這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3

家有男孩,更要教他多做點家務。

一個男人如果小時候養成了做家務的習慣。

往往會影響他一輩子。

能夠主動做家務的男人,肯定有一顆超級溫暖的心,有一雙勤快的雙手。

而這顆種子是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悄悄種下的。

記得我八九歲的時候,最小的姑姑生了一個女兒,那時候我是家裡的老大。

奶奶教會了我做幾乎所有的農活,是以那時候表妹來我家裡,幾乎跟我形影不離。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學着大人的樣子去抱嬰兒的她,後來帶她玩,給她喂飯,陪着她哭,看着她笑。

那時候的經曆對我尤為寶貴,讓我從小就覺得帶孩子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這種感覺會讓一個人更喜歡親近孩子吧。

而如今的孩子,往往少了這樣的機會。

是以我們會發現10多歲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飯是怎麼煮熟的。

然後長大一點,在學校也不要自己獨立生活,食堂有吃。

自己一個人去了社會,能鍛煉家務的機會也不多。

是以最好的培養時間還是幼兒階段。

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我們的一生往往在實踐中成長,有了切身的體驗,才會有真實的感受。

是以,父母要做好一個榜樣,讓孩子去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朱家故事》中,兩個小男孩在爸爸的帶動下,也開始去做家務,變得勤快起來。

家有男孩,愛他就讓他多做點家務

故事中孩子們的轉變也提醒我們,家庭生活中,媽媽帶給孩子無微不至的愛和照顧。

然而對孩子,尤其是對男孩行為影響最大的,卻是爸爸。

4

讓我們的男孩成長為一個愛家的男人。

有一個好辦法就是讓孩子多做家務。

剛開始,我們讓小小魚拖地,感覺就是玩遊戲一樣。

但是也培養他這個勞動參與意識。

平時也讓他端飯,收拾碗筷,摘菜洗菜。

随着年齡的增加,就會有其他的活兒加進來。

有時他跟我說:“爸爸,我為什麼要做家務”

我說,因為你也是家裡的一份子,爸爸媽媽都要做家務,你也要做你能做的家務。

這一點,他很認同,也很積極。

剛開始,孩子會害怕做不好。

也會問這問那,顯得笨手笨腳。

是以父母要鼓勵孩子去做,而且要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問。

一步步地教他們做。

等孩子熟練掌握後,會越做越好的。

比如兒子摘青菜,剛開始的時候他說不會,然後一臉的不滿。

我問哪裡不懂?

他說什麼是壞的,什麼是不要的?

我耐心地教他去分辨好的青菜和壞了的青菜之間的差別。

然後看着他慢慢去摘。

當然是我一個人摘完一大半,他還在摘一兩根。

但他已經開始做了,就值得鼓勵和肯定。

而洗碗也是這樣,就算我把方法講了很多遍。

有些油膩的碗他還是洗得不幹淨,還是會把地闆弄很多水,還會弄濕自己的衣服。

是以在他做完後,我有時會再沖一下。

而地闆就讓他拖幹淨就好。

衣服濕了就換。

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不要指責打擊他們。

因為他們會為自己會做一件事而高興。

會因為自己越做越好而建立自信。

很多父母跟我說“怎麼讓孩子更加自信?”

那我們首先就要讓孩子感到自尊。

而自尊來源于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肯定,相信自己能做好。

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自信起來。

是以要給孩子更多這樣的家務鍛煉機會。

哪怕鼓勵他去做好一件非常小的事,比如從他洗好一盆菜或者切開一個蘋果開始。

如果孩子說自己不行的時候,記得跟孩子說:試試看!我相信你能想到好的辦法做好的。

當你敢于放手,并且付出足夠的耐心後,會發現孩子的潛力出乎你的想象。

原來他這麼能幹!

相信會做家務的男孩,将來肯定會更幸福。

因為他會更加積極地擁抱生活,更加勇敢地去擔當,并且努力讓家變得更溫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