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設計中的設計-設計究竟是什麼

設計中的設計-設計究竟是什麼

Number.58,分享一篇《設計中的設計》讀書筆記-設計究竟是什麼?:

《設計中的設計》,作者原研哉,是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第二代掌門人。之前在看《參與感》時,身為設計師的黎萬強,對原研哉和無印良品非常贊賞。

之後有幸去過無印良品的店,切身感受到濃濃的藝術氣息(當然價格挺高!!!)。無印良品也是牛,涉及品類非常廣,衣服、廚房用具、文具、手機APP。。。我對無印良品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找來這本《設計中的設計》,想重點了解一下原研哉的設計理念。已經看完,正在回味,今天先分享一篇設計師的終極之問:設計究竟是什麼。主要内容:時代的迷茫、設計的産生、設計的發展曆程、設計的未來。

1 時代的迷茫

設計中的設計-設計究竟是什麼

側耳傾聽:科技、經濟快步向前,人們卻來不及形成新的審美意識,側耳傾聽這個時代的哀聲。我們與其裹挾其中,一同向前,倒不如停下來,側耳傾聽這個時代的哀聲。

時代向前發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進步

我們的立足之處,是過去與未來的夾縫之間,創造力的獲得,并是不一定要站在時代的前端。如果能把眼光放得足夠長遠,在我們身後,或許也一樣隐藏着創造的源泉。隻有能夠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從容穿行,才能夠真正具有創造力。

資訊時代我們遇到曾遭遇過的窘迫

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資訊技術的進步,今天的我們一樣面對着日新月異的景象,我們實在應該停下腳步,返身回顧設計是如何誕生的。

(1) 所謂設計,就是通過創造與交流來認識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 設計在發展的過程中,曾遇到過和我們資訊時代同樣的困惑,于是,原研哉帶領我們回顧設計的發展曆程。

2 設計的産生

設計中的設計-設計究竟是什麼

引子: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形成“設計”的思想,可以被作為現代設計的原點。

工業革命颠覆了文化傳統

(1) 機械化生産速度驚人,粗糙的産品大量出現,颠覆了歐洲傳統的手工文化形成的精細、優雅風格。

(2) 即使機械化生産帶來了時代的進步,但由此帶來的對傳統美感的踐踏,也是人們所不能忍受的。那些熱愛生活的人,面對眼前的景象,開始感到危機,為舊日審美的流逝而倍感痛心。

(3) 然而,潮流不可逆轉,無論人們怎麼反對機械化生産,一個時代就這樣到來了。

提出疑問:在追求美感的同時,如何平衡創造和生活之間的關系?從何處着眼才能對這種關系進行準确的觀察?

進入十九世紀:随着市民社會的成熟,出現了一種與藝術不同的感受性

(1) 人們希望能夠“創造出用着順手的東西,創造出良好的生活環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悅”。

(2) 工業化生産出來的極其粗糙的日用品顯然不再能滿足人們的欲求,随着工業化大生産的廣泛展開,人們由于昔日纖細的生活感受的喪失而遭受的審美創傷日趨嚴重。這成為人們探究現代設計的思考與感受方式的強大動力。

3 設計的發展曆程

設計中的設計-設計究竟是什麼
二十世紀前半葉的設計

引言:人們開始直面工業化大生産洶湧而來的現實,在工業化大生産的基礎上,努力尋求設計的造型,這種基礎上誕生的新型設計是以實作功能為目标的。

(1) 這期間出現了“新藝術運動”

  • 目的:與過去的藝術形式告别,是對曾經存在的諸多藝術形式的一次徹底的解放。
  • 出現的流派:立體派、直線派、未來派、達達主義、新構成主義、造型主義、絕對主義、現代主義等。
  • 導緻的結果:那些經過曆時積澱留存下來的造型語言、造型形式與造型趣味,都被這些激進的藝術家們列為革命的對象;這是一次世界範圍内的解體作業,結果使得造型與藝術領域成為一片瓦礫場。

(2) 對現代設計發展舉足輕重的人物出現了——包豪斯(Bauhaus),他的主要工作:

  • 對着這堆瓦礫進行深入的思考、檢測、分解,把它們放到一個巨大的研磨器中用力搗碎,再對這些搗成了碎末的東西進行整理。
  • 所有與造型有關的要素,在這個過程裡,都經受了一次感性與理性的雙重次元的驗證,最終被還原到了起點:色彩、形态、質地、素材、節奏、空間、運動、點、線、面······包豪斯對這些最基本的造型元素進行了重新整理,将其精簡到了無法再精簡的程度。
  • 從精簡出發(群星閃耀):包豪斯後來者在精簡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設計的理念。
二十世紀後半葉的設計

經過前面的積累,到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正當設計應該開花結果時,整個世界卻被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着拼命前行,在這樣的洪流中,設計也無法幸免,隻能一個勁地奔跑。

工業化生産出來的産品與經濟密切相關,而帶有一些理想主義成分的社會倫理關系是設計概念得以生成的一個前提,這種思想概念越純粹,在以經濟發展為圭臬的土地上的實施難度就越大。

經濟發展的原理非常明了:為了拉動現代人的消費需求,新産品層出不窮,為了使這些産品能夠作為消費對象流通,各種媒體竭力進行宣傳,廣告媒體随之迅速進化,設計被非常有效地組織到了經濟發展的過程之中。

美國模式:

(1) 經濟發展導向

  • 美國在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的上司地位,使其經濟、實用、踏實的設計觀也随其經濟的影響而波及全世界。
  • 在美國,一切都與市場的運作機制、經營戰略緊密相連,設計也是以非常實用的形式被推進的。

(2) 美國模式的設計思想:将設計當作一種經營資源來使用

  • 制造商對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心理了如指掌,設計在他們那裡得到重視的原因在于可以不斷變化産品的風格以持續地占有市場佔有率。
  • 在“今天的産品将在明天顯得過時”這樣一種觀念的影響下,消費動機是一切計劃努力要實作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充當了計劃的具體執行者這一角色。
  • 幾乎所有這些工業産品都是通過不斷自主改變造型的方式來強調自身的存在價值,并由此掌握和左右消費者的企盼。

歐洲模式:

(1) 歐洲的設計:又分為德國和意大利

  • 德國:人們開始将設計看作一種與環境有關的思想,設計遠遠超出了工藝美術範疇,成為橫跨各種科學的“綜合人類學”、“綜合造型科學”。
  • 意大利:意大利的設計世界裡洋溢着自由和獨創的奔放氣息,這種活力成為設計的另一種迷人魅力;意大利設計的獨創性和高品質,小規模的工業生産,很好地使思想的創新得以實作,高精密的造型也一并完成,工匠們的手工作業作為生産的一部分自然融入其中。

(2) 歐洲設計的風格

  • 設計師們在展現各自獨創性的同時,不約而同地保留了一些手工生産的氣息,或許因為工匠式的制作方式被設計師繼承了下來,最終成為其設計意識中的一部分
  • 對資深工匠的手工制作保持崇尚一直存在于歐洲制造業的傳統中,将設計師的個人才能和工匠品質熔鑄在一起的優秀作品,自然會在市場競争中獲得優勢,因為具有特别的“價值”被儲存下來

(3) 品牌效應

  • 品牌心理:人們愛好追求時尚
  • 在歐洲,人們為了讓一個産品在市場上持續地保持影響力,創造出了“品牌”這一概念,并将其有效運用到了設計中,使企業識别形象和品牌管理巧妙地得到發展的是美國。
  • 品牌效應中,設計潛在地起到了巨大作用:設計作為“品質”、“新奇性”、“自我存在”的保證,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期待,而設計也滿足了這種期待。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引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設計界出現了“後現代主義”這個新詞

(1)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 指的是那種以建築界、知識界和生産設計界為中心形成的流行現象。
  • “後現代主義”事實上是現代主義設計師走向“老化”的象征,它不過是設計思想被現代主義喚醒後,在世代交替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混亂。

(2) 後現代主義是一種符号/式樣:就造型設計而言,後現代主義是一種組織完善的符号體系,是一種式樣

  • 為什麼我們看到人們穿着舊樣式的衣服會覺得好笑?因為全社會都在追逐着流行
  • 後現代主義的設計師,創造出一套虛構的符号體系,把設計變成了一場嬉戲,消費者雖然對設計的虛構性有所了解,但還是接受了它。
  • 在現代主義設計中變得疲憊不堪的設計師和對新資訊表現出成熟世故的消費者一拍即合,共同營造出一個充滿嬉戲精神的世界。
  • 原本世界隻該把它當成一個玩笑,但“經濟”卻将其當成調動市場活力的靈丹妙藥,對其過度利用,使這股風潮蔓延到世界各地。

(3) 我們需要記得一個事實:現代主義至今也沒有走到盡頭

  • 即使現代主義現在沒有初誕生時的沖擊力,仍然不可被流行取代。
  • 即使某一代設計師疲于對它的探索,将其改寫為一種嬉戲,通過創造物品來認識生活的實質——這樣一種理智認識還是會促進現代主義不斷發展、進化。

4 設計的未來(超越現代主義)

設計中的設計-設計究竟是什麼
設計是冷靜的求道者

(1) 盡管設計總是熱衷于轉換風格或者擁抱技術,但是它并沒有淪為經濟和技術的仆人。

(2) 因為它始終将賦予内容以形式作為理性的指針,是以也還是堅持不懈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3) “形式與機能”這樣一種帶着理想主義色彩的基因包含在設計的行為裡,使得設計在經濟動力的作用下運動的同時,也保持了作為冷靜的求道者的一面。

設計在産業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

(1) 當技術取得進步,為生産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時,設計總會擔當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

(2) 設計在制造中所承擔的是思想方面的指導作用,作為現代主義的成果之一,設計已經深深地紮根在生活當中。

設計來源生活

(1) 技術的進步固然能為設計帶來新的天地,但設計師們已經開始注意到另外一點:那就是在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也蘊涵着無數設計的可能,并不是僅僅隻有制造出新奇的東西才算是創造,把熟悉的東西當成未知的領域再度開發也同樣具有創造性。

(2)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價值豐富的文化積累,如果能夠把它們看成是陌生的東西,加以活用,是比無中生有更了不起的創造,我們腳下埋藏着巨大的礦脈,我們需要的隻是發現的眼睛。

(3) 創意并不是要讓人們驚異它嶄新的形式和素材,而應該讓人驚異于它居然來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不斷地開發出這些創意才是真正的設計。

(4) 現在我們開始了解到新技術的出現并非為了取代那些“舊”的,而是“舊”的要容納“新”的,這樣一來,我們做出選擇的餘地也就更大了。

交流領域的設計

(1) 我們不需要依賴“新”的東西,而應該對面前的情況進行冷靜分析。

(2) 媒體數量增多并向多元化發展,交流的方式也随之多樣化,交流設計的使命就是要把這些媒體合理整合。

(3) 傳統媒體所培養的感覺在新媒體中并非毫無作用,在一個媒體中形成的傳達方式,可以在别的媒體中繼續有效,對于設計而言,新舊媒體并無太大不同,設計要做的,是将它們放到一個寬闊的視野中綜合地加以利用。

(4) 設計不是隸屬于媒體,相反,它的作用在于探詢媒體的本質,媒體的情況越複雜,設計的價值也就更為清楚。

認知科學領域的設計

(1) 視、聽覺以外的觸覺類的感覺,即以觸覺為中心的各種細膩感覺近年來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人類的極為纖細的感覺作為尖端技術得到了重視。

(2) 人們與世界的交流中,是以多種感覺器官為媒體的,是以,我們應該對自身的感覺細細品味,目前,設計和技術都在朝着這個方向前進。

設計的将來

(1) 資訊傳達的目的并不是通過強烈的視覺沖擊來吸引人們的注意,而是要慢慢滲透到五官中去,在人們還沒注意到其存在時,成熟、隐秘、精密、有力的傳達已經悄然完成了。

(2) 設計絕不僅僅是制造技術,設計是從生活中發現新問題的行為,我們的環境是由具體生活着的人構成的,它所走向的前方,就是技術與設計的未來。

(3) 技術和設計慢慢交融,即是現代主義的将來。

感謝閱讀!

我是Glen,【公衆号JiGlen】,覺得好的話,可以關注一下哦!

0歲的産品人,愛網際網路,愛生活,堅持分享産品幹貨!

大家也可以在PC或MAC上登陸以下網址檢視以往文章:

http://chuansongme.com/account/Ji_Glen

設計中的設計-設計究竟是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