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究竟是什么

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究竟是什么

Number.58,分享一篇《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设计究竟是什么?:

《设计中的设计》,作者原研哉,是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第二代掌门人。之前在看《参与感》时,身为设计师的黎万强,对原研哉和无印良品非常赞赏。

之后有幸去过无印良品的店,切身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当然价格挺高!!!)。无印良品也是牛,涉及品类非常广,衣服、厨房用具、文具、手机APP。。。我对无印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找来这本《设计中的设计》,想重点了解一下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已经看完,正在回味,今天先分享一篇设计师的终极之问:设计究竟是什么。主要内容:时代的迷茫、设计的产生、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的未来。

1 时代的迷茫

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究竟是什么

侧耳倾听:科技、经济快步向前,人们却来不及形成新的审美意识,侧耳倾听这个时代的哀声。我们与其裹挟其中,一同向前,倒不如停下来,侧耳倾听这个时代的哀声。

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进步

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是不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只有能够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

信息时代我们遇到曾遭遇过的窘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今天的我们一样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景象,我们实在应该停下脚步,返身回顾设计是如何诞生的。

(1) 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 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和我们信息时代同样的困惑,于是,原研哉带领我们回顾设计的发展历程。

2 设计的产生

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究竟是什么

引子: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形成“设计”的思想,可以被作为现代设计的原点。

工业革命颠覆了文化传统

(1) 机械化生产速度惊人,粗糙的产品大量出现,颠覆了欧洲传统的手工文化形成的精细、优雅风格。

(2) 即使机械化生产带来了时代的进步,但由此带来的对传统美感的践踏,也是人们所不能忍受的。那些热爱生活的人,面对眼前的景象,开始感到危机,为旧日审美的流逝而倍感痛心。

(3) 然而,潮流不可逆转,无论人们怎么反对机械化生产,一个时代就这样到来了。

提出疑问:在追求美感的同时,如何平衡创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从何处着眼才能对这种关系进行准确的观察?

进入十九世纪:随着市民社会的成熟,出现了一种与艺术不同的感受性

(1) 人们希望能够“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悦”。

(2) 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极其粗糙的日用品显然不再能满足人们的欲求,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广泛展开,人们由于昔日纤细的生活感受的丧失而遭受的审美创伤日趋严重。这成为人们探究现代设计的思考与感受方式的强大动力。

3 设计的发展历程

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究竟是什么
二十世纪前半叶的设计

引言:人们开始直面工业化大生产汹涌而来的现实,在工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努力寻求设计的造型,这种基础上诞生的新型设计是以实现功能为目标的。

(1) 这期间出现了“新艺术运动”

  • 目的:与过去的艺术形式告别,是对曾经存在的诸多艺术形式的一次彻底的解放。
  • 出现的流派:立体派、直线派、未来派、达达主义、新构成主义、造型主义、绝对主义、现代主义等。
  • 导致的结果:那些经过历时积淀留存下来的造型语言、造型形式与造型趣味,都被这些激进的艺术家们列为革命的对象;这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解体作业,结果使得造型与艺术领域成为一片瓦砾场。

(2) 对现代设计发展举足轻重的人物出现了——包豪斯(Bauhaus),他的主要工作:

  • 对着这堆瓦砾进行深入的思考、检测、分解,把它们放到一个巨大的研磨器中用力捣碎,再对这些捣成了碎末的东西进行整理。
  • 所有与造型有关的要素,在这个过程里,都经受了一次感性与理性的双重维度的验证,最终被还原到了起点:色彩、形态、质地、素材、节奏、空间、运动、点、线、面······包豪斯对这些最基本的造型元素进行了重新整理,将其精简到了无法再精简的程度。
  • 从精简出发(群星闪耀):包豪斯后来者在精简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设计的理念。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

经过前面的积累,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正当设计应该开花结果时,整个世界却被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着拼命前行,在这样的洪流中,设计也无法幸免,只能一个劲地奔跑。

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与经济密切相关,而带有一些理想主义成分的社会伦理关系是设计概念得以生成的一个前提,这种思想概念越纯粹,在以经济发展为圭臬的土地上的实施难度就越大。

经济发展的原理非常明了:为了拉动现代人的消费需求,新产品层出不穷,为了使这些产品能够作为消费对象流通,各种媒体竭力进行宣传,广告媒体随之迅速进化,设计被非常有效地组织到了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

美国模式:

(1) 经济发展导向

  • 美国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领导地位,使其经济、实用、踏实的设计观也随其经济的影响而波及全世界。
  • 在美国,一切都与市场的运行机制、经营战略紧密相连,设计也是以非常实用的形式被推进的。

(2) 美国模式的设计思想:将设计当作一种经营资源来使用

  • 制造商对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了如指掌,设计在他们那里得到重视的原因在于可以不断变化产品的风格以持续地占有市场份额。
  • 在“今天的产品将在明天显得过时”这样一种观念的影响下,消费动机是一切计划努力要实现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充当了计划的具体执行者这一角色。
  • 几乎所有这些工业产品都是通过不断自主改变造型的方式来强调自身的存在价值,并由此掌握和左右消费者的企盼。

欧洲模式:

(1) 欧洲的设计:又分为德国和意大利

  • 德国:人们开始将设计看作一种与环境有关的思想,设计远远超出了工艺美术范畴,成为横跨各种科学的“综合人类学”、“综合造型科学”。
  • 意大利:意大利的设计世界里洋溢着自由和独创的奔放气息,这种活力成为设计的另一种迷人魅力;意大利设计的独创性和高品质,小规模的工业生产,很好地使思想的创新得以实现,高精密的造型也一并完成,工匠们的手工作业作为生产的一部分自然融入其中。

(2) 欧洲设计的风格

  • 设计师们在展现各自独创性的同时,不约而同地保留了一些手工生产的气息,或许因为工匠式的制作方式被设计师继承了下来,最终成为其设计意识中的一部分
  • 对资深工匠的手工制作保持崇尚一直存在于欧洲制造业的传统中,将设计师的个人才能和工匠品质熔铸在一起的优秀作品,自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因为具有特别的“价值”被保存下来

(3) 品牌效应

  • 品牌心理:人们爱好追求时尚
  • 在欧洲,人们为了让一个产品在市场上持续地保持影响力,创造出了“品牌”这一概念,并将其有效运用到了设计中,使企业识别形象和品牌管理巧妙地得到发展的是美国。
  • 品牌效应中,设计潜在地起到了巨大作用:设计作为“品质”、“新奇性”、“自我存在”的保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期待,而设计也满足了这种期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引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设计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这个新词

(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 指的是那种以建筑界、知识界和生产设计界为中心形成的流行现象。
  • “后现代主义”事实上是现代主义设计师走向“老化”的象征,它不过是设计思想被现代主义唤醒后,在世代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混乱。

(2)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符号/式样:就造型设计而言,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组织完善的符号体系,是一种式样

  • 为什么我们看到人们穿着旧样式的衣服会觉得好笑?因为全社会都在追逐着流行
  •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师,创造出一套虚构的符号体系,把设计变成了一场嬉戏,消费者虽然对设计的虚构性有所了解,但还是接受了它。
  • 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变得疲惫不堪的设计师和对新信息表现出成熟世故的消费者一拍即合,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嬉戏精神的世界。
  • 原本世界只该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经济”却将其当成调动市场活力的灵丹妙药,对其过度利用,使这股风潮蔓延到世界各地。

(3) 我们需要记得一个事实:现代主义至今也没有走到尽头

  • 即使现代主义现在没有初诞生时的冲击力,仍然不可被流行取代。
  • 即使某一代设计师疲于对它的探索,将其改写为一种嬉戏,通过创造物品来认识生活的实质——这样一种理智认识还是会促进现代主义不断发展、进化。

4 设计的未来(超越现代主义)

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究竟是什么
设计是冷静的求道者

(1) 尽管设计总是热衷于转换风格或者拥抱技术,但是它并没有沦为经济和技术的仆人。

(2) 因为它始终将赋予内容以形式作为理性的指针,所以也还是坚持不懈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3) “形式与机能”这样一种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基因包含在设计的行为里,使得设计在经济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同时,也保持了作为冷静的求道者的一面。

设计在产业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

(1) 当技术取得进步,为生产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时,设计总会担当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

(2) 设计在制造中所承担的是思想方面的指导作用,作为现代主义的成果之一,设计已经深深地扎根在生活当中。

设计来源生活

(1) 技术的进步固然能为设计带来新的天地,但设计师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另外一点:那就是在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也蕴涵着无数设计的可能,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

(2)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价值丰富的文化积累,如果能够把它们看成是陌生的东西,加以活用,是比无中生有更了不起的创造,我们脚下埋藏着巨大的矿脉,我们需要的只是发现的眼睛。

(3)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们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不断地开发出这些创意才是真正的设计。

(4) 现在我们开始理解到新技术的出现并非为了取代那些“旧”的,而是“旧”的要容纳“新”的,这样一来,我们做出选择的余地也就更大了。

交流领域的设计

(1) 我们不需要依赖“新”的东西,而应该对面前的情况进行冷静分析。

(2) 媒体数量增多并向多元化发展,交流的方式也随之多样化,交流设计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些媒体合理整合。

(3) 传统媒体所培养的感觉在新媒体中并非毫无作用,在一个媒体中形成的传达方式,可以在别的媒体中继续有效,对于设计而言,新旧媒体并无太大不同,设计要做的,是将它们放到一个宽阔的视野中综合地加以利用。

(4) 设计不是隶属于媒体,相反,它的作用在于探询媒体的本质,媒体的情况越复杂,设计的价值也就更为清楚。

认知科学领域的设计

(1) 视、听觉以外的触觉类的感觉,即以触觉为中心的各种细腻感觉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类的极为纤细的感觉作为尖端技术得到了重视。

(2) 人们与世界的交流中,是以多种感觉器官为介质的,所以,我们应该对自身的感觉细细品味,目前,设计和技术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设计的将来

(1) 信息传达的目的并不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是要慢慢渗透到五官中去,在人们还没注意到其存在时,成熟、隐秘、精密、有力的传达已经悄然完成了。

(2) 设计绝不仅仅是制造技术,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我们的环境是由具体生活着的人构成的,它所走向的前方,就是技术与设计的未来。

(3) 技术和设计慢慢交融,即是现代主义的将来。

感谢阅读!

我是Glen,【公众号JiGlen】,觉得好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哦!

0岁的产品人,爱互联网,爱生活,坚持分享产品干货!

大家也可以在PC或MAC上登陆以下网址查看以往文章:

http://chuansongme.com/account/Ji_Glen

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究竟是什么

继续阅读